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2 21:3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10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新 课 导 入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作 者 简 介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等。
《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知 识 链 接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就出自于此。
散文阅读方法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一般要通过记事来抒发对人物的感情,或者表达对人物的看法。所以,阅读这类文章时,一般可采用“虚实串读法”。
所谓“虚实串读”,就是抓住文中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句子,由虚及实地展开对事例及人物的品味感悟,最终达到透彻理解课文的目的。运用“虚实串读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骤:画出抒情语句—品读相关记叙—品味精彩细节—品评人物形象。
知 识 链 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背 景 链 接
任务一 初读课文,认识阿长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称呼的由来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结合具体语句,批注阿长的性格特点。
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常惹风波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饶舌多事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的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比喻,动作描写,刻画出了阿长粗俗率性的特点。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长妈妈希望平安顺当这一朴素而又善良真诚的愿望。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阿长渴望得到祝福的急切心理。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四个叹号、五个“恭喜”写出了阿长的欣喜之态,同时也表现出她对“我”诚心诚意的祝福,隐含着阿长对“我”的爱。
愚昧、善良和真诚
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阿长讲故事绘声绘色,语言生动传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反映出她对“长毛”并不理解,体现出她的愚昧无知。
“那里的话 !”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 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句话带有夸张色彩,一方面写阿长为表现自己的“神力”而编造故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阿长的粗俗,使人看到了阿长的无知、淳朴。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用“很”修饰“记得”,强调了“记得”的程度。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有力地反衬出长妈妈这样一个连书名都不懂的农村妇女的“伟大的神力”。
热爱、关心孩子
为“我”买《山海经》
无知、淳朴
讲“长毛”的故事
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的规矩
粗俗、不拘小节
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的毛病
事 件
性 格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阿长是这样的人:
课文围绕“阿长”写的这些事情?详略是怎么安排的?
称呼的由来
喜欢“切察”的毛病
“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略写
课文围绕“阿长”写的这些事情?详略是怎么安排的?
略写
详写
表现中心的需要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任务二 细读课文,读懂阿长
在小鲁迅和阿长的相处中,《山海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重点研读长妈妈买《山海经》的部分(第18—28自然段)。
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作者在写长妈妈买《山海经》之前,为什么要写“叔祖”的疏懒?
远房的“叔祖”让我接近书籍,我渴慕《山海经》,又求之不得,念念不忘,为下文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作铺垫。
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情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说明“我”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我似乎遇者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着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思考探究:找出文中长妈妈买来《山海经》后的人物描写,分析长妈妈为小鲁迅买《山海经》是对小鲁迅的学习有所期待吗?
①动作、神态描写:“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②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就……”和“高兴地”写出长妈妈迫不及待地要把“三哼经”当成惊喜送给小鲁迅。她对《山海经》究竟为何没有明确的概念,仅能凭借“有画”“三哼经”这些模糊的特征,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小鲁迅念念不忘的书。可见,长妈妈找这本书很艰难。而她买这本书的目的也很纯粹——哥儿“念念不忘”。她根本不知道这本书是否有教育意义,她只知道如果没有这本书,她的哥儿会不开心。长妈妈对“我”的爱是纯粹的。
任务三 研读课文,读懂独特情感
“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线索: “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深沉怀念。”
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的深沉怀念之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作者对阿长的“憎恶”和“讨厌”与后来的怀念是否矛盾?
本文写作的第一个特点,即双重视角。作者通过儿时与现时对阿长的不同认识来描写了阿长这样一个人。所以即便是“憎恶”与“讨厌”也与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丝毫不相矛盾。
对比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前后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

不大佩服
买来《山海经》
深切怀念与祝福
不耐烦
新的敬意
空前敬意
憎恶

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 <山海经> 》?如果改成《长妈妈与 <山海经> 》不是更有敬意吗?
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志着文章的一半抑笔。
其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么联系起来了呢?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暗含了儿童和成人视角的两种态度转变。《阿长与<山海经>》更能体现回忆性散文双重视角的转换。
任务四 交流研讨,学习写作手法
小组合作研讨,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善抓细节
鲁迅是善抓细节的高手,为了表现长妈妈爱罗嗦,爱说闲话,作者写她“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为了表现长妈妈的粗鲁和不拘小节,作者写她“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有关“元旦”早晨的一段描写也十分生动,“我”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当“我”忽而记得了隔夜长妈妈的提醒喊“阿妈,恭喜”时,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这些细节都传神地写出长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祝福。
详略有致
鲁迅在写长妈妈时既有简笔,又有繁笔。第二部分写“厌”长妈妈时略写了她的罗嗦和对“我”的管制,而详写了她的睡相;这一部分写“烦”长妈妈时略写了长妈妈所教的生活中的一般“道理”,而详写了过年的“规矩”;第三部分写“敬”长妈妈时,虽两件事都用了繁笔,但第二件买《山海经》写得更为详尽。由于详略得当,文章就显得错落有致,人物也显得血肉丰满。
欲扬先抑
这是本文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一开始就表达出作者对长妈妈的厌烦和不满,厌她罗嗦,厌她限制“我”的自由,厌她睡相不好;烦她规矩太多,烦她道理太多。就在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作者笔锋一转,详细叙写了两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扬”就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人物形象霎时间就高大起来。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探究一下本文的题目,看看作者有没有什么玄机在其中。“阿长”是作者在憎恶长妈妈时才这样叫的,因此,“阿长”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山海经”事件是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的重要事件,也正因为有了“山海经”事件,“我”才真正由“厌烦”长妈妈变成了“敬重”长妈妈。因此,“山海经”是敬重长妈妈的代表性事件,“山海经”代表的就是文章后半部分所表达的情绪。
对比反衬
对于《山海经》的渴慕。父母也许忽视,叔祖疏懒,他的太太竟把晾衣杆放在珠兰的枝条上,更是莫名其妙。而阿长,令人厌烦的阿长,连名字都念不对的阿长买回来了!这些人物与阿长之间构成了对比映衬,更凸显了人物的性格,更好地表达了鲁迅的深情。
有多少像长妈妈那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无声无息就是她们的生活方式,她是物质上受着压迫剥削,精神上受着五星枷锁的小人物。但无论多么苦难,善良淳朴的爱着人,却是她们一辈子不变的做人良知。
与其说,这是一篇怀念人的散文,不如说是对阿长的祭文,是对阿长们的一首安魂曲。她、她们,活得无名无姓,死得无声无息,……
课 堂 小 结
请以《我读懂了那份爱》为题,运用文中“双重视角”的手法,写一篇随笔,不少于500字。
课 后 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