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2 11:07:00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高一上·莆田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此次主要任务是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下图为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及神舟17号载人飞船组成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
①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 ②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 ④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答案】1.B
2.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是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围绕行星的是卫星。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如太空运行的航天器、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1.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和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属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属于天体,①④正确;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和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都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天体,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B。
2.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位于地月系之中,而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其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银河系,A正确,BD错误;神舟十七号并没有位于河外星系,C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恐龙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奇台县,附近有魔鬼城、石钱滩(因遍布海洋动物化石形似古钱币而得名)等景观。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该地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植食性马门溪龙化石。下图为马门溪龙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调查发现含有马门溪龙化石的地层中还存在其他化石,该化石可能是(  )
A.蕨类植物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裸子植物化石 D.三趾马化石
4.下列关于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正确的是(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球的年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
4.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时间变化 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海陆演变 前寒武纪 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新生代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大气变化 原始大气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现代大气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生物演化 动物演化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植物变化 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为裸子植物,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早期,蕨类植物生活在古生代晚期,三趾马生活在新时代,因此,与恐龙化石同时代的化石可能是裸子植物化石。
故答案为:C。
4.化石指存在于沉积岩地层中,而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地层中没有化石,①错误;
化石的地质时期生物遗迹或遗存,化石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②正确;
据生物进化规律可知,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③正确;
越早形成的地层越靠下,含有化石的结构越简单的而越早形成的地层,就会堆积在下层,但若再内外力作用下,在一些地质构造的影响下,较早的地层也可能在上方,古老的岩层也可能出现在地表,因此,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球的年龄是不准确的,④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气球探空是利用气球把探空仪带到几十公里的高空进行大气温度、压力、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测量,是人类研究地面至高空30千米大气的重要手段。读干洁空气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探测顺利,气球升空后记录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6.下列有关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是氮气,是生物体内蛋白质重要组成部分
B.甲图中B是水汽,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C.地球自形成以来大气成分一直很稳定
D.其他气体比例太小,不会影响地球温度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球探空是人类研究地面至高空30千米大气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2千米,高空30千米已进入平流层(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千米),因此,若探测顺利气球升空后,记录的气温变化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降低,然后升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6.结合所学知识,大气中干洁空气组成中,氮气占78%,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气占21%,是生物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B;地球自形成以来大气成分一直在改变,并不稳定,其他气体比例较小,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内江期中)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下径流增加
C.地表水下渗减少 D.大气降水增加
8.下列属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的是(  )
A.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B.增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答案】7.B
8.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7.透水性人行道透气透水性更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多。
故答案为:B。
8.“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能缓解但不能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会缩小城市气温日较差,可以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不能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0.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海水运动无关
【答案】9.C
10.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纬度变化: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海区。
(3)季节变化: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夏季高,冬季低。
(4)垂直变化:0~-1000米垂直方向由表层向下降低(低至4℃左右后稳定)。
(5)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实例
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海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大气温度 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9.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最高并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因此,②表示海水盐度曲线;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①表示海水温度曲线;世界大洋表面海水密度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增大,故③表示海水密度曲线,所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故答案为:C。
10.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增大,A错误;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正确;
从水平分布看,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
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有关,洋流有寒暖流之分,所以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侵蚀
12.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C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11.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钟乳石,钟乳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此景观中的天窗。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2.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幔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C正确。故答案为:C。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土壤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与土壤质地、土壤颗粒密度、有机质含量等有关,能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下表为我国天山云杉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土层(cm) 海拔(m)
196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容重/g·cm-3 0 20 0.68 0.59 0.59 0.58 0.64 0.57 0.86 0.81
20 40 0.97 0.82 0.74 0.77 0.80 0.78 0.90 1.03
40 60 0.99 0.89 0.88 0.80 0.99 1.22 0.97 1.09
14.天山云杉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
A.落叶阔叶林热量 B.针叶林热量
C.落叶阔叶林降水 D.针叶林降水
15.下列关于天山云杉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容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达到最小
C.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700m处达到最大
D.随海拔的增加,林下土层的土壤容重先变小再增大
16.天山部分草原地区围栏禁牧后土壤容重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A.变大水分下渗量减少 B.变小牲畜践踏减少
C.变大有机质含量增大 D.变小地表蒸发加剧
【答案】14.D
15.C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山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地处温带的山地之上,海拔相对较高,其生长环境温度较低,故应为针叶林;同时天山位于我国新疆干旱地区,因当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多形成荒漠景观,若想在该地形成森林,其水分条件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其地处天山北坡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可形成森林,所以其影响因素是降水。D正确,故答案为:D。
15.据材料分析可知,整体上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数值也呈现增大趋势;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为0.57,达到最小;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达到最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来看,随海拔的增加,在三种深度条件下,林下土层的土壤容重都是先变小再增大。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答案为:C。
16.A、天山草原地区围栏禁牧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其水分下渗量应增大而不是减少,但考虑土壤容重是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故水分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
B、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也与土壤密度有关,若土壤颗粒密度大,则土壤容重应大,围栏禁牧后,由于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减少,故土壤的土粒及土粒见空隙增大,土壤烘干前的体积增大,使得土壤容重减小,B正确;
C、由于围栏禁牧后草原地区植被覆盖提高,植被会产生更多有机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大,植被的恢复,植物的根系生长使土壤变得疏松,土壤烘干前体积增大,最终不一定是土壤容重会变大,故C错误;
D、围栏禁牧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蒸发减少,而且土壤容重是土壤烘干后得出的,土壤蒸发对其影响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7.(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B   ,D   ,E   。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
(4)上图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
【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
(3)陆地内水循环;海上内循环
(4)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水循环的各环节可知,图中B是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D环节是降到地表的水,通过地表回归海洋的过程,是地表径流;E环节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回归海洋的过程为地下径流。
(2)根据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有三种,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其中水循环环节最多的海陆间水循环,它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海洋的水蒸发,大部分以降水形式回归海洋,只有少量的水量通过水汽输送的形式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故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河流为内流河,河流水最终没有回归海洋,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水最终注入渤海,故黄河径流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4)我国夏季东南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它可以海洋的水汽带到陆上来,故其可以代表水汽输送,即为图中的B环节。
【点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8.(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   (风带名称)推动海水形成的洋流。
(2)图中B洋流为   ,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3)图中洋流C的性质是   (暖流\寒流)。
(4)甲渔场的名称是   ,它形成的原因是   ;乙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
【答案】(1)东南信风带
(2)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3)寒流
(4)北海道鱼场;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饵料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A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主要是受东南信风带吹佛而形成的风海流。
(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的B洋流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西侧海域,应该是秘鲁寒流,它对沿岸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3)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C洋流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根据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中甲地位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这里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这里交汇,使海底无机盐矿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生存,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北海道渔场;乙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盛行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也为鱼类带来了丰富饵料,形成了秘鲁渔场。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9.(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我国沿30°N纬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因
【答案】(1)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地形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不均匀,呈现出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的特征,其中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为稀少。
(2)对比我国30°N纬线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丰富,而四川盆地最为稀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势因素、天气状况。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青藏高原降水少,晴天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且多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其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海拔高,水汽杂质少,天气多以晴天为主,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发散,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0.(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地貌景观特点: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②平面上呈扇形;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2)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人口激增,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增多;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知识点】河流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起伏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砾石、泥沙堆积而形成冲积扇,冲积扇上堆积物粒径呈现随着水流速度的减缓,由上到下颗粒逐渐变小的特点。图中的信息显示,图中的冲积扇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地貌景观特点: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②平面上呈扇形;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2)黄河冲积扇在农耕文明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从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方面进行分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人口激增,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增多;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 / 1江西省上饶市蓝天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高一上·莆田期末)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此次主要任务是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下图为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六号及神舟17号载人飞船组成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
①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 ②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
③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 ④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恐龙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奇台县,附近有魔鬼城、石钱滩(因遍布海洋动物化石形似古钱币而得名)等景观。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该地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植食性马门溪龙化石。下图为马门溪龙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调查发现含有马门溪龙化石的地层中还存在其他化石,该化石可能是(  )
A.蕨类植物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裸子植物化石 D.三趾马化石
4.下列关于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正确的是(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球的年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气球探空是利用气球把探空仪带到几十公里的高空进行大气温度、压力、温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测量,是人类研究地面至高空30千米大气的重要手段。读干洁空气示意图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探测顺利,气球升空后记录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6.下列有关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是氮气,是生物体内蛋白质重要组成部分
B.甲图中B是水汽,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C.地球自形成以来大气成分一直很稳定
D.其他气体比例太小,不会影响地球温度
(2023高一上·内江期中)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下径流增加
C.地表水下渗减少 D.大气降水增加
8.下列属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的是(  )
A.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B.增大城市气温日较差
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10.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海水运动无关
(2021高一上·云县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侵蚀
12.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源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土壤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与土壤质地、土壤颗粒密度、有机质含量等有关,能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下表为我国天山云杉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土层(cm) 海拔(m)
196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容重/g·cm-3 0 20 0.68 0.59 0.59 0.58 0.64 0.57 0.86 0.81
20 40 0.97 0.82 0.74 0.77 0.80 0.78 0.90 1.03
40 60 0.99 0.89 0.88 0.80 0.99 1.22 0.97 1.09
14.天山云杉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
A.落叶阔叶林热量 B.针叶林热量
C.落叶阔叶林降水 D.针叶林降水
15.下列关于天山云杉林下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容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达到最小
C.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700m处达到最大
D.随海拔的增加,林下土层的土壤容重先变小再增大
16.天山部分草原地区围栏禁牧后土壤容重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A.变大水分下渗量减少 B.变小牲畜践踏减少
C.变大有机质含量增大 D.变小地表蒸发加剧
二、综合题
17.(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B   ,D   ,E   。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   。
(4)上图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   环节(用字母表示)。
18.(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   (风带名称)推动海水形成的洋流。
(2)图中B洋流为   ,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3)图中洋流C的性质是   (暖流\寒流)。
(4)甲渔场的名称是   ,它形成的原因是   ;乙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
19.(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我国沿30°N纬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因
20.(2024高一上·上饶期末)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特点,并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点评】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是恒星,围绕恒星运行的是行星,围绕行星的是卫星。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如太空运行的航天器、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1.入轨后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和对接中的神舟十七号,属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属于天体,①④正确;发射中的神舟十七号和返回地面的神舟十六号都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天体,②③错误。
故答案为:B。
2.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位于地月系之中,而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其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银河系,A正确,BD错误;神舟十七号并没有位于河外星系,C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C
4.B
【知识点】化石与地层;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时间变化 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海陆演变 前寒武纪 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新生代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大气变化 原始大气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现代大气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生物演化 动物演化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植物变化 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为裸子植物,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早期,蕨类植物生活在古生代晚期,三趾马生活在新时代,因此,与恐龙化石同时代的化石可能是裸子植物化石。
故答案为:C。
4.化石指存在于沉积岩地层中,而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地层中没有化石,①错误;
化石的地质时期生物遗迹或遗存,化石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②正确;
据生物进化规律可知,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③正确;
越早形成的地层越靠下,含有化石的结构越简单的而越早形成的地层,就会堆积在下层,但若再内外力作用下,在一些地质构造的影响下,较早的地层也可能在上方,古老的岩层也可能出现在地表,因此,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球的年龄是不准确的,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5.D
6.A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点评】大气圈的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气球探空是人类研究地面至高空30千米大气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2千米,高空30千米已进入平流层(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千米),因此,若探测顺利气球升空后,记录的气温变化是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降低,然后升高,D正确。
故答案为:D。
6.结合所学知识,大气中干洁空气组成中,氮气占78%,是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气占21%,是生物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B;地球自形成以来大气成分一直在改变,并不稳定,其他气体比例较小,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A。
【答案】7.B
8.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7.透水性人行道透气透水性更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多。
故答案为:B。
8.“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能缓解但不能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会缩小城市气温日较差,可以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不能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
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温度
(1)海水温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纬度变化: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于寒流经过海区。
(3)季节变化: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夏季高,冬季低。
(4)垂直变化:0~-1000米垂直方向由表层向下降低(低至4℃左右后稳定)。
(5)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实例
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海洋运输 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大气温度 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9.海水盐度在副热带海域最高并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因此,②表示海水盐度曲线;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①表示海水温度曲线;世界大洋表面海水密度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增大,故③表示海水密度曲线,所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故答案为:C。
10.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增大,A错误;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所以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正确;
从水平分布看,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
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有关,洋流有寒暖流之分,所以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D
12.C
13.C
【知识点】河流地貌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其他地区主分布于波黑迪纳拉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区、澳大利亚南部、美国中东部、大安的列斯群岛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11.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钟乳石,钟乳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此景观中的天窗。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2.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幔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4.D
15.C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点评】植被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响
气候 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热量充足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生长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湿润地区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区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缩小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对植被 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则无森林分布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对植被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调节径流
土壤 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马尾松生长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山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地处温带的山地之上,海拔相对较高,其生长环境温度较低,故应为针叶林;同时天山位于我国新疆干旱地区,因当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多形成荒漠景观,若想在该地形成森林,其水分条件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其地处天山北坡迎风地带,降水较多可形成森林,所以其影响因素是降水。D正确,故答案为:D。
15.据材料分析可知,整体上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数值也呈现增大趋势;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为0.57,达到最小;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在2500m处达到最大;根据数值变化趋势来看,随海拔的增加,在三种深度条件下,林下土层的土壤容重都是先变小再增大。根据题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答案为:C。
16.A、天山草原地区围栏禁牧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其水分下渗量应增大而不是减少,但考虑土壤容重是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故水分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
B、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也与土壤密度有关,若土壤颗粒密度大,则土壤容重应大,围栏禁牧后,由于牲畜对土壤的践踏减少,故土壤的土粒及土粒见空隙增大,土壤烘干前的体积增大,使得土壤容重减小,B正确;
C、由于围栏禁牧后草原地区植被覆盖提高,植被会产生更多有机质,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大,植被的恢复,植物的根系生长使土壤变得疏松,土壤烘干前体积增大,最终不一定是土壤容重会变大,故C错误;
D、围栏禁牧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蒸发减少,而且土壤容重是土壤烘干后得出的,土壤蒸发对其影响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7.【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
(3)陆地内水循环;海上内循环
(4)B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水循环的各环节可知,图中B是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D环节是降到地表的水,通过地表回归海洋的过程,是地表径流;E环节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回归海洋的过程为地下径流。
(2)根据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有三种,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其中水循环环节最多的海陆间水循环,它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海洋的水蒸发,大部分以降水形式回归海洋,只有少量的水量通过水汽输送的形式参与海陆间水循环,故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河流为内流河,河流水最终没有回归海洋,故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黄河水最终注入渤海,故黄河径流属于海陆间水循环。
(4)我国夏季东南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它可以海洋的水汽带到陆上来,故其可以代表水汽输送,即为图中的B环节。
【点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水循环类型: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8.【答案】(1)东南信风带
(2)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3)寒流
(4)北海道鱼场;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饵料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A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主要是受东南信风带吹佛而形成的风海流。
(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的B洋流位于南美洲大陆的西侧海域,应该是秘鲁寒流,它对沿岸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3)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C洋流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环绕地球一周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根据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中甲地位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这里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这里交汇,使海底无机盐矿物质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生存,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北海道渔场;乙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盛行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泛,也为鱼类带来了丰富饵料,形成了秘鲁渔场。
【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19.【答案】(1)总体上分布不均匀;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地形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不均匀,呈现出西北地区多,东南地区少的特征,其中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为稀少。
(2)对比我国30°N纬线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丰富,而四川盆地最为稀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势因素、天气状况。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青藏高原降水少,晴天多,故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而四川盆地地势较低,且多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此,其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
【点评】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海拔高,水汽杂质少,天气多以晴天为主,获得太阳辐射多。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发散,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0.【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地貌景观特点: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②平面上呈扇形;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2)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人口激增,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增多;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知识点】河流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由于地势起伏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砾石、泥沙堆积而形成冲积扇,冲积扇上堆积物粒径呈现随着水流速度的减缓,由上到下颗粒逐渐变小的特点。图中的信息显示,图中的冲积扇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带的山口处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河流出山口;地貌景观特点: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②平面上呈扇形;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2)黄河冲积扇在农耕文明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从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方面进行分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人口激增,毁林开荒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增多;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点评】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
位置 名称 成因
源头段 流经青藏高原 宽浅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
上游 流经山区、高原、高地 V形峡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出山口 支流汇入处 冲积扇 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
中下游 流经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较缓,水流以侧向的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牛轭湖 河流会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道
流经平原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
河口段 入海口处 三角洲 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