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深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深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2 11:08:59

文档简介

广东深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
1.(2023五上·深圳期中)对于地球家园而言,   是最重要的光源。
【答案】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2.(2023五上·深圳期中)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   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答案】折射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将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2023五上·深圳期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的光   进入我们的眼睛。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能看见树木、建筑物等;是因为阳光或灯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睛。
4.(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   。
【答案】堰塞湖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
5.(2021五上·菏泽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
【答案】侵蚀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的定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例如风的侵蚀,水的侵蚀等。
二、判断题
6.(2023五上·深圳期中)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它的温暖。到了夜晚,月亮反射的光、灯光、火光都是光的来源。
7.(2023五上·深圳期中)光能穿过任何物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能透过透明物体,仍然沿直线向前传播。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8.(2023五上·深圳期中)观察世界地形图,从地球表面来看,海洋面积小,陆地面积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根据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故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该说法错误。
9.(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震时,应该乘坐电梯迅速逃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游,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徹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以免门变形打不开而被困在里面。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惊慌乱跑,不能跳窗逃生,也不能使用电梯,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10.(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三、单项选择题
11.(2023五上·深圳期中)晚上睡觉前,小明将房间的灯都熄灭,此时发现家里的(  )会发光。
A.鲜花 B.苹果 C.发光鱼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选项中,发光鱼属于光源。
12.(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小明想到科学课里提到过的“夜视仪”,它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通过显示器让我们看到物体。
A.广播信号 B.雷达信号 C.电子信号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3.(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周末去看音乐剧,在帷幕没有拉开时,可以听声音,他很好奇“光是怎样传播的”,带着这个疑问回到家,小明找来四张矩形卡纸、一个手电筒和四个能直立的夹子,还应该选择(  )进行。
A.黑暗环境 B.明亮环境 C.什么环境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要想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还需要选择黑暗的环境,在黑暗的环境中,光路能够更清晰。
14.(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做完“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发现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具有(  )的特点。
A.沿直线传播
B.曲线传播,绕过不透明障碍物
C.速度慢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与声音相比,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不能够跨过障碍物。
15.(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列物品中,光不能穿过的物品是(  )。
A.透明玻璃片 B.一张A4纸 C.一本科学书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光能穿过玻璃,部分穿过一张纸,不能穿过一本书。
16.(2023五上·深圳期中)实验过后,小明想起在学校做了“光照射烟雾的探索”,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光照射到烟雾时能清晰的看见一条光路,这个现象被称为“丁达尔效应”。小明发现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以下场景不能看见的是(  )。
A.在清晨、日落时分的树林中
B.在空水槽中
C.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时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一束光透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明亮的“通路”。生活中,在清晨、日落时分的树林中、大气中有雾气或者灰尘时都能够看见这种现象。
17.(2023五上·深圳期中) 小明发现从鱼缸的(  )可以把一条鱼看成是两条鱼。
A.正面 B.正上方 C.侧边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不同,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条棱上时,可以看到两条鱼。这是因为长方体玻璃鱼缸两侧面上经过过光的折射,分别形成一条鱼的虚像。
18.(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列有关“光的折射”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
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
C.光只要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故B正确;
C. 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9.(2023五上·深圳期中)大雨过后,小明通过窗户看到了美丽的彩虹,他想把彩虹移进房间,下面不能制作彩虹的是(  )。
A.三棱镜 B.透明玻璃球 C.竹片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穿过三棱镜、透明的玻璃球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能够把光分解为七色光。
20.(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下列成语故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 杯弓蛇影是指弓在杯所装的酒中形成的虚像与蛇很像,酒面相当于平面镜,弓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凿壁偷光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1.(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周六在家看科普类的视频,科学家通过光的(  )原理,测量光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A.沿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与月球的准确距离。
22.(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科学课上小明学习了如何制作简易潜望镜,利用周末时间小明在家找来材料动手制作,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两面镜子的反射面是(  )。
A.相对的 B.统一朝上 C.统一朝下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镜片的位置是相对的,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潜望镜两面镜子安装时应该镜面对着镜面。实验结论: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3.(2023五上·深圳期中)周日,爸爸带小明爬梧桐山登高望远,登顶后小明打开手机地图,梧桐山位置如下图所示,小明由此推测深圳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B.西高东低,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C.地势平坦,全是平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深圳的地形是东高西低,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4.(2023五上·深圳期中) 爬完山,爸爸带小明到大鹏国家地质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小明发现有香港地质公园的介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介绍香港地质公园里有弯曲的岩层(如下图),其成因是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这个形成原因属于地球(  )。
A.内部成因 B.外部成因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这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25.(2023五上·深圳期中) 回到家,小明准备做一个地球模型(如下图),他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壳的厚度应该是三者中最(  )。
A.厚 B.适中 C.薄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根据地球结构模型的认识,地壳是结构中最薄的一部分,因此C说法正确。
26.(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小明了解到沉积岩是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过一系列变形后形成的岩石。选项中全部都是沉积岩的是(  )。
A.砾岩、砂岩、板岩 B.砾岩、砂岩、页岩 C.砾岩、板岩、页岩
【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27.(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是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的侵蚀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地震。
28.(2023五上·深圳期中) 小明回想起在科学课上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如下图),实验时用酒精灯模拟的是(  )。
A.人类活动 B.地球外部作用 C.地球内部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代表地壳,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作用。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9.(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小明了解到(  )是风的侵蚀形成的地貌。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C.敦煌的雅丹地貌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作用是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风直接的吹蚀作用和风沙的磨蚀作用。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0.(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模拟风对地球表面岩石的影响实验时,是用(  )模拟风对岩石的侵蚀。
A.A4纸 B.砂纸 C.普通餐巾纸
【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31.(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做降雨给土地带来变化实验中(如下图)在模拟的山丘顶部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原因是(  )。
A.材料不够 B.为了美观 C.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原因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2.(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模拟实验,该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降雨高度 B.坡度 C.植被覆盖情况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作用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植被覆盖情况。
四、探究实践题
33.(2023五上·深圳期中)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   、   、   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此时圆盘呈现   。
【答案】红;绿;蓝;白光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的三原色的认识,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所以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我发现圆盘是白色的。
34.(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图为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装置图,请在图中填写相应内容。
(1)①番茄酱模拟   。
②土豆泥模拟   。
③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选外焰或内焰)
(2)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请写出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各写出一个例子)
危害:   
好处:   
【答案】(1)岩浆;地壳;外焰
(2)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是建筑的好材料。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好处:第一,它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些土地资源;第二,就是火山能创造很多的自然景观;第三,它可以带来矿产资源。坏处:第一,增加形成酸雨的可能(喷发物中有二氧化硫);第二,火山灰会泯灭村庄,甚至城市(庞贝城);第三,岩浆会引发火灾等。
35.(2023五上·深圳期中)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和山地,请将描述其地形特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1)A.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B.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C.起伏很大,坡度陡峭。
D.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E.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山地:   
(2)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水土流失最根本原
因是:   
(3)减少水土流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E;D;A;B;C
(2)原因:植被缺少,土壤裸露,降雨集中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等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具有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的地形特点的是盆地。
(2)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溶,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夏季降水集中且暴雨多等,总之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
(3)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治理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1 / 1广东深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一、科学概念填空题
1.(2023五上·深圳期中)对于地球家园而言,   是最重要的光源。
2.(2023五上·深圳期中)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   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3.(2023五上·深圳期中)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的光   进入我们的眼睛。
4.(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震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   。
5.(2021五上·菏泽期中)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   。
二、判断题
6.(2023五上·深圳期中)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
7.(2023五上·深圳期中)光能穿过任何物体。(  )
8.(2023五上·深圳期中)观察世界地形图,从地球表面来看,海洋面积小,陆地面积大。(  )
9.(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震时,应该乘坐电梯迅速逃生。(  )
10.(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三、单项选择题
11.(2023五上·深圳期中)晚上睡觉前,小明将房间的灯都熄灭,此时发现家里的(  )会发光。
A.鲜花 B.苹果 C.发光鱼
12.(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小明想到科学课里提到过的“夜视仪”,它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  ),通过显示器让我们看到物体。
A.广播信号 B.雷达信号 C.电子信号
13.(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周末去看音乐剧,在帷幕没有拉开时,可以听声音,他很好奇“光是怎样传播的”,带着这个疑问回到家,小明找来四张矩形卡纸、一个手电筒和四个能直立的夹子,还应该选择(  )进行。
A.黑暗环境 B.明亮环境 C.什么环境都可以
14.(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做完“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发现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具有(  )的特点。
A.沿直线传播
B.曲线传播,绕过不透明障碍物
C.速度慢
15.(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列物品中,光不能穿过的物品是(  )。
A.透明玻璃片 B.一张A4纸 C.一本科学书
16.(2023五上·深圳期中)实验过后,小明想起在学校做了“光照射烟雾的探索”,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光照射到烟雾时能清晰的看见一条光路,这个现象被称为“丁达尔效应”。小明发现生活中也经常能看到这种现象,以下场景不能看见的是(  )。
A.在清晨、日落时分的树林中
B.在空水槽中
C.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时
17.(2023五上·深圳期中) 小明发现从鱼缸的(  )可以把一条鱼看成是两条鱼。
A.正面 B.正上方 C.侧边
18.(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列有关“光的折射”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
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
C.光只要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19.(2023五上·深圳期中)大雨过后,小明通过窗户看到了美丽的彩虹,他想把彩虹移进房间,下面不能制作彩虹的是(  )。
A.三棱镜 B.透明玻璃球 C.竹片
20.(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下列成语故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海市蜃楼 B.杯弓蛇影 C.凿壁偷光
21.(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周六在家看科普类的视频,科学家通过光的(  )原理,测量光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A.沿直线传播 B.折射 C.反射
22.(2023五上·深圳期中)在科学课上小明学习了如何制作简易潜望镜,利用周末时间小明在家找来材料动手制作,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并保持两面镜子的反射面是(  )。
A.相对的 B.统一朝上 C.统一朝下
23.(2023五上·深圳期中)周日,爸爸带小明爬梧桐山登高望远,登顶后小明打开手机地图,梧桐山位置如下图所示,小明由此推测深圳的地势特点是(  )。
A.东高西低,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B.西高东低,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C.地势平坦,全是平地。
24.(2023五上·深圳期中) 爬完山,爸爸带小明到大鹏国家地质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小明发现有香港地质公园的介绍,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介绍香港地质公园里有弯曲的岩层(如下图),其成因是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这个形成原因属于地球(  )。
A.内部成因 B.外部成因 C.无法确定
25.(2023五上·深圳期中) 回到家,小明准备做一个地球模型(如下图),他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壳的厚度应该是三者中最(  )。
A.厚 B.适中 C.薄
26.(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小明了解到沉积岩是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过一系列变形后形成的岩石。选项中全部都是沉积岩的是(  )。
A.砾岩、砂岩、板岩 B.砾岩、砂岩、页岩 C.砾岩、板岩、页岩
27.(2023五上·深圳期中)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是会形成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风的侵蚀
28.(2023五上·深圳期中) 小明回想起在科学课上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如下图),实验时用酒精灯模拟的是(  )。
A.人类活动 B.地球外部作用 C.地球内部作用
29.(2023五上·深圳期中)通过资料的阅读,小明了解到(  )是风的侵蚀形成的地貌。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C.敦煌的雅丹地貌
30.(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模拟风对地球表面岩石的影响实验时,是用(  )模拟风对岩石的侵蚀。
A.A4纸 B.砂纸 C.普通餐巾纸
31.(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做降雨给土地带来变化实验中(如下图)在模拟的山丘顶部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原因是(  )。
A.材料不够 B.为了美观 C.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2.(2023五上·深圳期中)小明回想起科学课上探索植被对侵蚀的影响模拟实验,该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降雨高度 B.坡度 C.植被覆盖情况
四、探究实践题
33.(2023五上·深圳期中)用圆盘做色光混合实验: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   、   、   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此时圆盘呈现   。
34.(2023五上·深圳期中)下图为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装置图,请在图中填写相应内容。
(1)①番茄酱模拟   。
②土豆泥模拟   。
③要用酒精灯的   加热(选外焰或内焰)
(2)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请写出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各写出一个例子)
危害:   
好处:   
35.(2023五上·深圳期中)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和山地,请将描述其地形特点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1)A.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
B.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C.起伏很大,坡度陡峭。
D.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E.边缘陡峭,中间地面开阔,海拔较高。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山地:   
(2)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水土流失最根本原
因是:   
(3)减少水土流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太阳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2.【答案】折射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将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3.【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能看见树木、建筑物等;是因为阳光或灯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睛。
4.【答案】堰塞湖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有地面产生裂缝和塌陷、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
5.【答案】侵蚀
【知识点】风化
【解析】【分析】侵蚀的定义。地面的岩石、沙土在风、水、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就叫侵蚀。例如风的侵蚀,水的侵蚀等。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白天,太阳是光的来源,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它的温暖。到了夜晚,月亮反射的光、灯光、火光都是光的来源。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能透过透明物体,仍然沿直线向前传播。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根据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故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该说法错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遵循“先躲后逃”的原则,首先要就近躲游,地震后马上逃到安全的地方,勿靠近围墙,根据正确的指示采取行动,在震中区,迅速徹离到开阔地带,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以免门变形打不开而被困在里面。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惊慌乱跑,不能跳窗逃生,也不能使用电梯,否则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1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选项中,发光鱼属于光源。
12.【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我们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13.【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要想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还需要选择黑暗的环境,在黑暗的环境中,光路能够更清晰。
1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与声音相比,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不能够跨过障碍物。
15.【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它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就会在物体后方形成影子;光能穿过玻璃,部分穿过一张纸,不能穿过一本书。
16.【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一束光透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明亮的“通路”。生活中,在清晨、日落时分的树林中、大气中有雾气或者灰尘时都能够看见这种现象。
17.【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角不同,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条棱上时,可以看到两条鱼。这是因为长方体玻璃鱼缸两侧面上经过过光的折射,分别形成一条鱼的虚像。
18.【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故B正确;
C. 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故该判断是错误的。
19.【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在穿过三棱镜、透明的玻璃球时,会产生折射现象,能够把光分解为七色光。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B、 杯弓蛇影是指弓在杯所装的酒中形成的虚像与蛇很像,酒面相当于平面镜,弓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凿壁偷光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1.【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与月球的准确距离。
22.【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镜片的位置是相对的,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像。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潜望镜两面镜子安装时应该镜面对着镜面。实验结论: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3.【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深圳的地形是东高西低,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4.【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 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这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2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根据地球结构模型的认识,地壳是结构中最薄的一部分,因此C说法正确。
26.【答案】B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 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按产状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岩中有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中有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等;沉积岩中有砂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27.【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地震。
28.【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代表地壳,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作用。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9.【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风蚀作用是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主要包括风直接的吹蚀作用和风沙的磨蚀作用。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0.【答案】B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的是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31.【答案】C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原因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32.【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作用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植被覆盖情况。
33.【答案】红;绿;蓝;白光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光的三原色的认识,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所以将圆盘三等分,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我发现圆盘是白色的。
34.【答案】(1)岩浆;地壳;外焰
(2)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是建筑的好材料。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的模拟实验,加热土豆泥用的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番茄酱做岩浆,用土豆泥做成火山的形状,做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加热。实验时我们会看到:番茄酱从小洞向外溢出。过实验我们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
(2)好处:第一,它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些土地资源;第二,就是火山能创造很多的自然景观;第三,它可以带来矿产资源。坏处:第一,增加形成酸雨的可能(喷发物中有二氧化硫);第二,火山灰会泯灭村庄,甚至城市(庞贝城);第三,岩浆会引发火灾等。
35.【答案】(1)E;D;A;B;C
(2)原因:植被缺少,土壤裸露,降雨集中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等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1)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具有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的地形特点的是盆地。
(2)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溶,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夏季降水集中且暴雨多等,总之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
(3)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治理水土流失采用的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