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18: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庆中学20233-2024学年下学期开学初考试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日期:2024.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题卷(选择题共计48分)共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时期的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孔子反对“巧言令色”,告诫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庄子则说“名者,实之宾也”;墨子更是指出“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由此可见,这些思想家具有( )
A. 敢于担当的情怀 B. 求真务实的精神 C. 兼济天下的风范 D. 追求卓越的品质
2. 如表为秦朝道路的种类及用途。这些道路的修建( )
种类 用途
驰道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直道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
新道 通向岭南的道路
五尺道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A. 保证了秦代经济的高度发展 B. 有利于消除地区间差异
C. 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维护了秦朝的长期统一
3. 长庆三年(823年),柳公绰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经过邓县时,有两个官吏,一个犯贪赃之罪,另一个则犯玩弄文字、曲解法律之罪。众人皆以为贪赃者会被杀,然而柳公绰认为“赃吏犯法,法在;奸吏乱法,法亡”,遂诛杀“舞文”者。这印证了唐代后期( )
A. 节度使对所辖区域可自主处刑 B. 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C. 地方治理呈现因俗而治特点 D. 节度使成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4. 金灭北宋后,把大批女真人、契丹人迁至真定府(今河北石家庄正定)一带屯田,出现了汉、女真“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的局面。元代,有大批蒙古族将士驻守真定,还有许多西域工匠和普通民众迁居真定。这一现象( )
A. 反映出大一统国家的开放包容 B. 推动了该地区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C. 提升了真定府的农业耕作水平 D. 促进了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5.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以李渔的创作为翘楚,他努力发现“前人未见之事”,“摹写未尽之情,描画不全之态”,故事新鲜,布局巧妙,语言生动,重在劝善惩恶,同情贫穷的下层人物,歌颂男女青年恋爱婚姻自主,批判假道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经济发展助推文学体裁创新 B.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凸显
C. 文学创作重心呈现下移趋势 D. 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嬗变
6.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的某项条款将清政府传统的怀柔之道转为条约形式的法律规范,使中国对外“施恩”行为变成强制性的国际义务。各国纷纷据此向中国索取利益,它们不仅互相援引,共同谋取非对等的权益,还进而滥用无度,向中国勒索超出范围的种种特权。据此可知,该条款是( )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领事裁判权 C. 五口开埠通商 D. 公使进驻北京
7.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将发掘诸子的现代精神,挖掘被压抑的诸子思想资源,批判儒家文化及孔子思想,建构了儒教“吃人”“专制”“复辟”的形象,重构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孔子形象,可谓利用传统反传统。该学者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
A 主要批判封建纲常名教 B. 对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批判
C. 背离了民主科学价值观 D. 促进了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为魏德迈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说:“国民政府的胡作非为已经引起接管区当地人民的不满,此点甚至在对日战事一结束后,国民政府即严重地失去大部分的同情。”据此可知( )
A. 抗战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 B. 美国放弃援助国民党政府
C. 战争造成了国民经济崩溃 D. 国民党政府统治潜藏危机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要在本土进行一次导弹载核弹头的飞行试验。为完成此次发射任务,兰新铁路停运,西北空中航线关闭,西北地区全体官兵进入战备状态,沿线居民全部被疏散隐蔽。这次试验( )
A. 体现出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 B. 体现出“八字方针”得到了落实
C. 表明中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D. 彰显了国家对国防科技的重视
10. 如图是漫画《共谱》。该漫画( )
A. 表明世界各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B. 说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 映射沿线各国应相互配合互鉴共赢 D. 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11. 史诗《摩诃婆罗多》载:为避免社会陷入混乱局面,人们祈求梵天派摩奴为王以维护秩序,自愿向他“缴纳五十分之一的牲畜和金子,十分之一的粮食增强国库,让勇敢的武士跟随左右,以便履行梵天的正法”。据此可知,《摩诃婆罗多》( )
A. 注重记载古印度的民风民俗 B. 反映了王权合法性源于民需及神授
C. 表明印度王权受婆罗门限制 D. 体现了古印度宫廷文学的辉煌成就
12. 中世纪时期,西欧理查德公爵的管家购买了一匹烈马,但因为驯养疏忽,烈马踏入伊莱克塔斯家族的份地之中,导致了半亩小麦被践踏。根据庄园法庭的最终裁决,管家赔偿伊莱克塔斯家族全部的经济损失。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 有利于保障庄园生产的正常运行 B. 缓和了领主与农奴矛盾
C. 解决了庄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 D. 提高了农奴的社会地位
13. 18世纪,有思想家对部分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由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启蒙观念的核心应在于“自由的限制”,批判性地确立理性自由的限度才是启蒙最关键的要素,而这种限制不是以外来的因素限定理性自由的范围,而是通过理性自身的作用实现这一点。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
A. 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B. 认为理性应是自由的体现
C. 主张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 D. 推动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
14.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认为,人必然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问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产生各种利益的分化,基于不同的利益和理解,不同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天然的,派别竞争有其存在的思想基础和必要性,由此形成了政治多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 )
A. 意在推动社会团体的广泛建立 B. 论证了政治上分权制衡的必要性
C. 意识到不同人群存在利益对立 D. 指出了人类认识和行为的复杂性
15. 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 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 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 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16.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画家瓦诺克创作了漫画《最新的竞技运动》,并在作品上题词:“华尔街的战争贩子们,他们发动英国工党和社会民主党反对斯德哥尔摩和平签名运动,华尔街的主子命令他们对这个运动作竞赛。”该漫画( )
A. 还原了朝鲜战争的原貌 B. 反映了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C. 讽刺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D. 揭示了美国垄断资本的本质
第II卷题(非选择题共计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立国,春秋战国时的“初税亩”“废井田”,北朝、隋唐时的“均田令”都与赋役制度紧密相连,目的在于确保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盐法、钱法等大量使用死刑直到明清两代仍是如此,且刑罚还有加重的趋势。汉武帝时因与匈奴的战争引起财政危机,实施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法,唐朝中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央财政危急,则一反以前经济放任政策,大量制定盐茶酒专卖、两税法等经济立法。历代经济立法都号称是“抑兼并”抑末利方面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巩固地主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也在于运用国家强制力剥夺和瓜分工商业利润。
——摘编自郭建《中国经济立法史》
材料二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自觉就是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认识,彻底理解自己的文化,明确文化的长处和弱点,处理当地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从源头上讲,虽然西学传入中国始于明末,但大量的东渐则在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宣传、推介西学的思潮与行动肇始于近代;另一方面,近代传统文化重建与转化的初衷与旨归均以民族文化的自强自立为核心。文化自觉理论以其立足民族文化本位、观照“古今中外”、横纵时空的反思意识澄明出民族文化自知自信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近代思想的发生与演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与新视角。也可以说,近代是中国真正意义上文化自觉的思想起点。
——摘编自孙墨、周琳《论中国近代思想的文化自觉理路》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选取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述充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大庆中学20233-2024学年下学期开学初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日期:2024.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题卷(选择题共计48分)共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题(非选择题共计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7. 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18. 规律: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 变化的特点;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变的重要因素。
【18题答案】
【答案】18. 特点: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相结合;经济立法与刑罚紧密联系;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利益;封建国家财政状况影响经济立法兴废;推行“崇本抑末”政策
19. 特点:方式独特,新建、拆分和内迁相结合;以重工业、国防军工为主,兼及地方民生;投入巨大,持续时间长,成就丰硕;工业、交通、科研等全盘启动,形成了体系化的全面建设。(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国防工业及军工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战略纵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大西南、大西北交通落后的局面,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东西部工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我国经济平衡、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兴起了一批新的工业城市,深刻地改了我国城市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西部地区崛起了一批新的科研基地和大专院校,为我国西部教育、科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题答案】
【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自我觉醒历程。
闸述:近代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打击下,中国传统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学说层出不穷。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化自觉思想的发酵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工厂学校,学习西方科技,此时的文化自觉还是物质实践活动的自觉。甲午战败,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思想家们开始自觉地追问西方强大物质力量背后的政治、文化路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学习西方思想制度文化,试图用君主立宪制度代替君主专制。民国初年的社会凋敝,军阀混战。一系列不合时宜的复旧返古倒逼出一种深刻的文化自省情绪,新一代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走上反传统、破国粹之路。
综上所述,近代文化自觉是在救亡图存主题下,知识分子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努力觉醒的过程,经历了从西方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改造的精神文化层面的转变。
【20题答案】
【答案】20.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节分配、以工代赈等办法来应对危机。意义: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逐步恢复并得到发展,扼制了美国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并在二战后为多数四方国家所仿效,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21. 变化:推行新自由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认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生产关系要适时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