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课件(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教学课件(7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11: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 东 晋 陶渊明 学 习 目 标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3、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
3、翻译课文第一段。 第 一 课 时走近作者
政治动荡,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讲究门第,等级森严,追名逐利,醉心于富贵,官场充满了虚伪和欺诈。崇尚风雅、崇尚玄谈,而且讲究繁文缛(rù)节。
走进东晋:东 晋 世 风陶渊明 (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传世。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做了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作 家 作 品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代表作: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组诗《饮酒》《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作品 传(zhuàn):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
文体特点:史传体例的“传”,开头要介绍传主的姓名表字,接下来介绍传主的生平、性格、爱好、志趣等。在传的结尾部分要有评论性的文字,一般由“赞”引起。 文 体 简 介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指导: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 五 柳 先 生 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 渊 明
积 累 字 词宅( )边 因以为号焉( )
好( )读书 性嗜( )酒
辄( ) 吝( )情 短褐( )
箪( )瓢屡( )空 晏( )如
颇( ) 黔( )娄( )之妻
汲汲( ) 俦( ) 衔( )
觞( ) 无怀氏之民欤( )zháiyānhàoshìzhélìnhèdānlǚyànpōqiánlóujíchóuxiánshānɡyú再读课文,读清句读(dòu)
指 导:本课句子不太难读,应该问题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句: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以”、“为”是两个词。)朗 读 课 文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1、结合注解、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2、自主学习:书面翻译课文第一段。 翻 译 课 文 先生不知何 许人也,亦不详 其 姓字;宅
边有五柳树,因 以为号 焉。闲静少言,不慕
荣利。 什么 姓名和表字 “以之为” ,以,把羡慕荣华利禄 于是,就 处所、地方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形作名,清楚、知悉 语气词 说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 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 如此,很 领会、体会书中的意旨 特别爱好 形作名,亲戚朋友喜欢 这种情况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 翻 译 课 文高兴的样子 “他”或置酒 而 招之。造饮 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 而 退,曾不 吝情 去留。 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表承接 到、往 期望 竟不舍不得 周围环着四堵墙 空寂 阳光有时 就 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已经 表承接 去,离开短褐 穿结, 箪 瓢 屡 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 示己 志。忘怀得失,
以 此自终。 粗布短衣 打补丁 盛饭的竹器饮水用具经常稍微 安然自若的样子 表现 志趣 过完自己的一生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翻 译 课 文忘却了世间的得失之情凭借 课 文 翻 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段。
3、完成《全效学习》“语言积累运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5、整理课文第一段翻译。
课 后 作 业温 故 知 新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号__________。
2、给下面两个字注音。

嗜________ 辄________
3、解释蓝色的字。
①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 ②环堵萧然______
③期在必醉________ ④短褐穿结_______温 故 知 新二、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4、对下列句子里的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凭借)
5、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翻译课文第二段。 2、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了解陶渊明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及安贫乐道的思想。第 二 课 时 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段。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交小组解决。自 主 学 习赞 曰: 黔 娄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于
贫贱,不 汲 汲 于 富 贵。”其 言 兹
若人之 俦 乎?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此人,指五柳先生辈、同类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表揣测语气,大概 战国时齐国的隐士此,指黔娄 言语,话
衔 觞 赋 诗 , 以 乐 其志。
无 怀 氏 之 民 欤 ?葛 天 氏 之 民欤?
酒杯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语气助词,吧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翻 译 课 文写诗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课 文 翻 译箪 瓢 屡 空说说典故:孔子赞颜回: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关 于 “黔 娄”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说说典故: 曾参又说:“先生在时,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死则首足不能覆盖,棺旁也没祭祀酒肉,这能算是康吗?”?  黔娄妻回答说:“先生生前,鲁国国君想任他为国相,但他辞而不受,这算是有余贵吧! 鲁国国君还要赐与他米粟三千担,齐国君主也屡次的想给他重金,先生还是辞而不受,这也算是有余富吧! 他能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那用“康” 做谥,谁又能说不好呢?”?  曾参听了大加赞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读课文 研读赏析自 主 学 习(一)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着几方面的句子。
3、根据课文中的语句,用四字词语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
读“ ”这句话,我看到一个 的五柳先生。
4、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成 果 展 示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成 果 展 示2、文章中写了五柳先生几方面?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着几方面的句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①,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②,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③,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爱好二籍贯姓字五


生性格生活志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住:穿: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吃:箪瓢屡空安贫乐道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以自娱率真自然
淡泊名利晏如也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赞曰:成 果 展 示3、根据课文中的语句,用四字词语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
读“ ”这句话,我看到一个 的五柳先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一个 的五柳先生。
隐者风范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一个 守志不阿 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一个 的五柳先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一个 的五柳先生
“环堵萧然” “晏如也”:
一个 的五柳先生
“忘怀得失” “不汲汲于富贵”:
一个 的五柳先生 自得其乐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成 果 展 示4、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五柳先生是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安贫乐道、守节不移、不随流俗的隐士的形象。成 果 展 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性嗜酒……环堵萧然……常著文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传赞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不随流俗小 结自 主 学 习(二)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2、五柳先生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4、 何为“赞”? 找出“传”中与“赞”语中照应句子。
成 果 展 示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2、五柳先生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性格体现。
成 果 展 示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淡泊名利。
他实际上有痛苦,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和乐趣。
4、 何为“赞”?找出“传”中与“赞”语中照应句子。 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成 果 展 示4、 找出“传”中与“赞”语中照应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课 后 作 业1、整理翻译,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全效学习》。
3、收集古诗中表现“性嗜酒”的诗句。
4、为自己写一篇传记。温 故 知 新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____________ 。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四读课文 疑难探究2、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1、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3、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合 作 学 习4、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追求,你是怎样看待的?
5、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1、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成 果 展 示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今 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五柳先生读书不死抠字句,只求真谛。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为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他的不求甚解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2、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五柳先生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引用了古贤颜回的典故,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 成 果 展 示3、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成 果 展 示“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不”字为一篇眼目淡泊宁静恬淡自足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开朗乐观耿直率真 9 “不”作 用:“不”字为一篇眼目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成 果 展 示5、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对读书的态度;对做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屡空 黔娄 无怀氏之民 葛天氏之民类比学
者隐
士百
姓百
姓小 结 课 堂 总 结 本文语言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之美,纯真而又意味隽永,让我们陶醉其中。陶渊明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拓 展 延 伸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阅读中注意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阅读《老舍自传》,体会自赏自嘲、自得自乐的语言风格。 老 舍 自 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hù),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彩券,以得末彩为荣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滑稽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我,个头不高,相貌平平,好在脑瓜不小,还算身心健康。一不小心做了教师,从此也就干一行爱一行。课堂上常常压不住阵脚,只好让学生七嘴八舌。虽然不能维护师道尊严,倒是交了不少亦生亦友的学生。平时喜欢读书,不求甚解;偶有涂鸦,贻笑大方。曾自撰“不羡官员态,尤慕学者风”以自勉,然距“学者”何止迢迢千里也?又撰顺口溜一首,曰:“因为甘于平凡,才不被声名所累;因为不甘平凡,才不会默默无闻。”本想做成名成家而又淡泊名利之人,没想到此生无甚出息,仅做了“教书匠”而已。甚是希望能教出一批弟子,直奔神州八方,大显身手,我也算不枉此生。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增广贤文》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
  德,不以穷困而变节。(子路)
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
6、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曹植)
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不以穷变节,不以贱为志。(汉 桓宽)
知识归纳 中考链接或置酒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之代词,他助词,的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言动词,说,说话名词,言语,话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代词,他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一 词 多 义每有会意( )目似瞑,意暇甚( )意意旨,意图神情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 )得得到,获得 益处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离开距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地方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约数,左右颇示己志( )以乐其志( )志志趣志向寻向所志( )标志 曳屋许许声( ) 象声词处处志之( )做标记古今异义词1、每有会意。
古义:
今义:
2、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
今义: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领会。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旧交、旧友。过去的、过时的。古今异义词3、因以为号焉。
古义:
今义:
4、造饮辄尽。
古义:
今义:
以之为,即“用它做”。认为。到、往。制造。词 类 活 用1、亦不详其姓字
2、亲旧知其如此
3、以乐其志形容词作动词,清楚,知悉。形容词作名词,亲戚朋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拓 展 阅 读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归园田居(其三)
陶 渊 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 酒
陶 渊 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课 后 作 业1、抄写课下注释。
2、预习《马说》。
3、完成摘抄。
4、背诵并默写《终南别业》。 周 末 写 作 台湾女作家三毛说:“人想有益于社会,必须把自己塑成器,想成器,就必须有那么点精神。”请以“人要有那么点精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 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扩 展 阅 读中国诗词网 陶渊明
中国文学网站 陶渊明的诗
雅虎网站 文学 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