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①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745)
②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745)
③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746)
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746)
⑤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746)
⑥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747)
⑦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天末怀李白》(759)
⑧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二首(其一)》(759)
⑨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二首(其二)》(759)
⑩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不见》(76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762)
太白子美同知己
噫吁蜀地各忧情
——《蜀道难》《蜀相》联读
1.反复诵读涵泳,把握节奏韵律,对比感受两人不同的诗风特点;
2. 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3.对比品析诗歌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诗人情感。
教学目标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
诗体介绍——乐府古题
乐府古题:诗歌句式以七言句为主,又间杂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变化频频,灵活多样;语言或匀称对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炼凝重,或通俗轻快,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诗歌句式和语言的这种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羁的飘逸个性的体现。
诗体介绍——律诗
律诗: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诗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两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律诗是发源于南朝时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诗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即偶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字音字形
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 萦绕(yíng)
扪参(mén shēn)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崖(pīng) 万壑(hè)
峥嵘(zhēng róng)
崔嵬(cuī wéi) 咨嗟(zī jiē)
字词含义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向西)
(4)砯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
(5)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6)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读仙圣之诗:因声求气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
1.请把握诗歌节奏韵律,自由诵读这两首诗后,在全班试读并谈谈你觉得这两首诗歌在朗读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读仙圣之诗
《蜀道难》朗读指导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指导:“危乎”慢一点,“高哉”音高利索一点,“难于”慢一点,“上青天”音调逐渐走高)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指导:一二句缓一点,三句字正腔圆,读出气势;四句缓一点,最后两句干脆利索,读出气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指导:一二句字正腔圆,读出气势;“欲度”稍作停顿,“愁攀援”缓一点;后四句缓一点,“抚膺”稍作停顿,“坐长叹”缓一点)
《蜀道难》朗读指导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指导:后四句名词缓一点,动词干脆利落,“啼”稍作停顿,“愁”拖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指导:“难于”慢一点,“上青天”音调逐渐走高;后一句缓一点,“凋”拖音)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指导:前四句字正腔圆,读出气势;三句音稍快稍高一点,“砯崖”“转石”稍停顿,“万”重音拖音;后两句“胡为乎”整体读,稍停顿,其他音色洪亮,正常语速)
《蜀道难》朗读指导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导:第一句字正腔圆,读出气势;第二句干脆利索一些,第三句“万夫”稍停顿,“莫开”缓一点)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指导:后四句干脆利索,一气呵成)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指导:“难于”慢一点,“上青天”音调逐渐走高)
《蜀相》朗读指导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蜀道“难”、蜀相亦“难”。到底难在哪里?诗人是如何来写这些“难”的?请再次细读文本,小组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
思蜀地之难
篇目 难在何处 具体体现
《蜀道难》
《蜀相》
2.蜀道“难”、蜀相亦“难”。到底难在哪里?诗人是如何来写这些“难”的?请再次细读文本,小组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
思蜀地之难
篇目 难在何处 具体体现
《蜀道难》
《蜀相》
高(难开、难攀、难行)
险(凄幽、惊险)
乱(兵家重地、易起战祸、治理难、生存难)
用典、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借景烘托、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比喻、互文见义
寻迹之难、统一之难、辅佐之难、尽忠之难、人才之难、得计之难、
国运之难、民生之难、志向之难、
托孤之难、守天下之难
借景抒情、设问、
乐景衬哀情、怀古伤今
用典、直抒胸臆
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着纸;杜浣花之诗,佳处在,力透纸背。——清·洪亮吉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品仙圣才思
3.请结合两首诗中的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上述任一一句评价的理解。
品仙圣才思
3.请结合两首诗中的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上述任一一句评价的理解。
不着纸:浑然天成,万象奔走于笔端,用典、虚实结合
力透纸背:用情至深,用字精准有力道
太白之飘逸:李白诗胜在风骨和气象,雄奇豪放、瑰丽飘逸、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子美之沉郁:杜甫诗胜在内涵和思想,千回百折、欲露不露、反复缠绵
4.太白子美同知己,噫吁蜀地各忧情。
评仙圣忧情
最喜太白《蜀道难》中 ,
因为它难得 ;
最爱子美《蜀相》中 ,
因为它难得 。
自己出蜀,挥笔就是一首《早发白帝城》。
友人入蜀,洒墨就是一首《蜀道难》。
白诗思不群
5.有人说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开局一声吼,内容全靠编”,比不上杜甫《蜀相》的实在。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①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②据西汉扬雄《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③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主峰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 。自古以来,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夏。
④“五丁开山”:《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
⑤《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
白诗思不群——史料补充
⑥《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
⑦参(shēn)、井:都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
⑧子规:《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⑨《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⑩《剑阁县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
白诗思不群——史料补充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史”见悲悯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两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一条蜀道,高险凶,可叹可惧可忧,彰李白豪放飘逸,张浪漫主义之风;一位蜀相,忠义诚,可羡可敬可惜,显杜甫沉郁顿挫,扬现实主义之格。
小结
任选其一,完成续写:
①你要写李白,就不能只写李白。你要写……,写……,写……。
②你要写杜甫,就不能只写杜甫。你要写……,写……,写……。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