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微卷四 一 、选择题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3.7 米=3.7×1000 毫米=3700 毫米 B.3.7 米=3.7 米×1000=3700 毫米 C.3.7 米=3.7 米×1000 毫米=3700 毫米 D.3.7 米=3.7×1000=3700 毫米 2.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 小明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 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 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 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可知维生素 C 含量最 多的蔬菜是( ) 黄瓜汁芹菜汁青椒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 毫升)14 滴15 滴8 滴11 滴
A.黄瓜 B.芹菜 C.青椒 D.白菜 3.日食时月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大致方向是 ( ) A.从西向东 B.从东向西 C.从南向北 D.从北向南 4.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 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 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 ) A.下沉 B.上浮 C.仍悬浮 D.无法确定 5.对比下列两图, 我国 2017 年发电量和 2030 年预测发电量, 预测( ) A.火力发电量将减少 B.水力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 D.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1 / 8
6.小明家所在的小区安装了自动售水机。售水机既可以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 ”,接通供水电机取水, 也可以通过投币闭合“投币开关 ”,接通供水电机取水。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 ”自动闭合,接通灯泡提 供照明。以下简化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
C.
) (
D.
)A. B. 二 、实验探究题 7.人体内有很多种酶, 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酶能催化 H2O2 分解形成 H2O 和 O2 ,这种酶在马铃薯体内也存在。某同学将马铃薯块茎磨碎、 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在温度 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 H2O2 溶液、 pH 分别为 3、5、7、9 的 试管中,结果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实验在 30℃下进行的原因是 。 (2)实验Ⅱ: 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 H2O2 在 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 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曲线 A 是实验 (选填“Ⅰ”或“Ⅱ”)的结果。 (3)曲线 A 和 B 中,H2O2 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 8.小苏打(NaHCO3 )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 NaHCO3 和 NaCl 中的 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 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I.小吕方案: 利用 NaHCO3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通过测定生成 CO2 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 分数。(2NaHCO3+H2SO4=Na2SO4+2CO2 ↑+2H2O) (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 重复使用) 2 / 8
(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
在操作 I
之前,需判断所加 BaCl
2
溶液是否过量,
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包
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
论
):
。
) (
9.电动汽车是环保的交通工具,
行驶时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电动汽车的主要部分
参数如表所示,
在测试
过程中,司机和一名陪同人员上车,
司机驾驶该充满电的汽车以节电模式按
60km/h
匀速行驶
0.5h,电池
) (
空车质量
1460kg
蓄电池最大电能
68kW·h
最高车速
120km/h
最大功率
90kW
最大续航里程
180km
) (
剩余电能为
58kW·h,陪同人员负责记录测试数据。已知司机和陪同人员的总质量约为
140kg,汽车匀速
行驶时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
0.05
倍。在此测试过程中,求
) (2)D 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 是 。 (3)II.小周方案: 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NaHCO3+ NaOH ==Na2CO3+H2O) 三 、解答题 (1)该电动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输出功率是多少? 3 / 8
(
(3)图中
B
点含义是什么?此刻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0.某无色液体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钙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 105g,滴加质量分 数为 10.6%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现象如图所示。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图象中 m 的值是多少? 4 / 8
(
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
维生素
C
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
况下,
滴加
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
C
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
明该液体含维生素
C
较少,据此判断:
青椒食用了
8
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为最少
的,所以说青椒维生素
C
的含量最多。故选
C。
) (
【解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由于食盐水溶液质量分数大于蔬菜叶柄细胞液质量分数,蔬菜叶柄细
胞中的水分将向外流出,容器中食盐
水密度减小。原先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食盐水密度,此时物体密度将大于食盐水密度,因此物体下
沉。
) (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月相的成因规律,月食、日食对应的日、地、月的位置关系。
日食只能发生在农历初一。太阳被月球全部 或部
分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时,
日轮缺损从西缘开始,
到东缘结束;由于星图方向与实际地图方向相反,
所以当月球绕地球转动时,影锥就在地面上自
西向东扫
过一段比较长的地带,故正确答案是
A.
) 中考冲刺微卷四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解析】解:A.进率及过程正确,故 A 正确; B、换算过程错误, 3.7 米×1000=3700 米≠3700 毫米, 故 B 错误; C、换算过程错误,“3.7 米×1000 毫米”得到的单位不存在, 故 C 错误; D、换算过程缺少单位, 故 D 错误。 故选: A. 2.C 【详解】 3.A 4.A 5.B 【解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由图可知。我国 2017 年火电发电量为 46627kW h,2030 年火电发电量 47570kW h,火电发电量将增加, 故 A 错误; B.2017 年我国水电发电量 11898kW h,2030 年水电发电量为 15900kW h,因此水力发电量增加,故 B 正确; C.我国 2017 年和 2030 年核能发电量的比例都是 4%,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我国 2017 年风电发电量占发电量的 5%,2030 年风力发电量占发电量的 12%,风电发电量占总 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 D 错误。 5 / 8
(
7.【分析】酶的特性:①高效性,
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
的
10
7
~10
13
倍;
②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
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例如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
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解答】解
:(
1)实验在
30℃下进行的原因是
30℃是过氧化氢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2)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时,过氧化氢酶的量也减半,催化效果减弱,因此曲线
A
是实验Ⅱ的结果。
(3)曲线
A
和
B 中,
H
2
O
2
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
pH
值是一定的,
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 (
(1)30℃是过氧化氢酶催化的最适温度。
(2)
Ⅱ。
(3)同一种酶的最适
pH
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
而改变。
8.(1)ADBEC
或
ADBCE
(2)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
E
或
C
中,使之充分被
吸收
(3)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
生则说明氯化钡已过量
【解析】(1)根据所给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确定实验装置的顺序分析;
) 6.A 【解析】首先根据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再根据串并联电路开关的控制作用分 析开关的位置, 最后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即可。 这个自动售水机有三个开关, 一个灯泡和一个电动机。 (1)灯泡只有在光线较暗时才会工作,和电动机之间不相互影响, 因此灯泡和电动机应该并联; (2)“光控开关 ”专门控制灯泡,因此它应该和灯泡在同一支路上串联; (3)“感应开关 ”和“投币开关 ”都能控制电动机,但二者不相互影响,因此它们应该并联然后与电动 机串联在同一支路上。 二 、实验探究题 故答案为: (2)根据装置内会残留气体,为使气体全部吸收使结果更准确,反应结束后要用其它不影响结果的气体 将其全部排出分析; (3)根据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反应若判断其中反应物是否过量, 可继续加该物质,没有明显现象则证明过 量分析。 (1) 利用 NaHCO3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 ,通过测定生成 CO2 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 。 要先利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排除装置内空气,然后样品在 D 中反应,再用 B 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 气, 再用 C 或 E 吸收生成二氧化碳并测量质量,且要用另一个装置阻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连接顺序为 6 / 8
(
(2)出发时充满电电能为
68kW·h,行驶
0.5h
后电能为
58kW·h
P= =
20kW
) (
【解析】(1)首先根据
f=0.05G
总
计算汽车行驶受到的阻力,再根据
s=v
t
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最后根据
W
阻力
= fs 计算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
(2)将行驶前后蓄电池的电能相减得到电动汽车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 计算蓄电池的输出功率。
) (
(3)该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
少?
转化的机械能用来克服阻力做功,W
机械能
=W
克服阻力
η=
×100%=66.7%
) ADBEC 或 ADBCE ; (2) D 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 需再次通入空气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 E 或 C 中, 使之充分被吸 收 ; (3)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碳酸钡沉淀, 向溶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氯化 钡已过量 ; 故答案为:(1) ADBEC 或 ADBCE ;(2)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 E 或 C 中,使之充分被吸收;(3) 待浊液澄清后, 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氯化钡已过量 。 三 、解答题 9.(1)因为在行驶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是其总重力的 0.05 倍 f 阻= 0.05G 总= 0.05m 总 g = 0.05×(1460kg+140kg) ×10N/kg = 800N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 = vt =60km/h×0.5h= 30km = 3×104m 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W 克服阻力= fs = 800N×3×104m = 2.4×107J (3)电动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等于克服阻力做功和消耗电能之比,即 。 10.(1)HCl、CaCl2 (2)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50g,50g×10.6%=5.3g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x CaCl2+Na2CO3═CaCO3↓+2NaCl
7 / 8
106 100 117 5.3 x y x=5g,y=5.85g,所以 m 的值是 5g。 (3)通过分析可知,图中 B 点表示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 通过分析可知,图中 B 点表示盐酸、氯化钙和碳酸钠完全反应, 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z,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m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5.3 z m z=5.85g,m=2.2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5% 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92%。 【解析】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 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钙和硝酸银不能 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滴入碳酸钠一定量后才生成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盐酸和 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然后依据题中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 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氯化钙和硝酸银不能共存, 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 滴入碳酸钠一定量后才生成沉淀,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盐酸, 盐酸和氢氧化 钠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 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盐酸、氯化钙。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