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微卷一 一 、选择题 1.小明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 读数为 19 毫升, 倾倒出部分液体 后,俯视液面, 读数是 11 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 毫升 B.大于 8 毫升 C.小于 8 毫升 D.无法判断 2.M 是一种金属元素, 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 O2﹣OH﹣CO32﹣Cl﹣SO42﹣NO3﹣M 2+难溶难溶难溶易溶易溶易溶
根据以上信息, 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 A.M+HCl B.MSO4+Ba(NO3)2 C.M(OH)2+NaCl D.MO+H2SO4 3.关于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种下去的大豆种子就会萌发 B. 由于子房内生有多个胚珠, 所以在大豆果实中往往会含有多粒种子 C. 一粒大豆种子就是一个果实 D. 大豆的豆荚属于种皮 4.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许多家用电器均使用三脚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如图所示。细心观察可以发现, 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外两个插脚要稍长。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下列哪一因素 ( ) A.使插头的造型更美观 B.插入插座时,可确保用电器外壳先接地 C.有利于识别火线和零线插脚 D.插入插座中可更稳固 5.图中的棉花是基因工程的成果, 有关此棉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B.它的抗虫性状不能遗传 1 / 7
(
(1)如图甲所示,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
的焦
距为
8cm。实验前,
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小科移动蜡烛、永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恰能
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
点可制成
(填“照相机
”或“投影仪”
);
若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 则在光屏上
(填
“能
”或“不能”)看到清的像。
(3)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
镜“戴上
”(如图丙所示
),
当从水透镜中抽
出适量的水后,
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
,由此判断小科同学戴的是
(填“近视
”或“远
视
”)眼镜。
) (
7.如图所示, 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
) C.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D.抗虫棉花品质优良 6.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 0.5m/s 的恒定速度下降, 直至全部没入 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 取 10N/k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料的质量为 140kg B.石料恰好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 500N C.石料的密度为 1.8×103kg/m3 D.该石料立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2.8×104Pa 二 、实验探究题 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8.氢气、木炭、一氧化碳是金属冶炼中常用的还原剂。如图甲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如图乙是木炭还 原氧化铁的实验,如图丙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酒精灯 A 酒精灯 B 2 / 7
(1)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很重要,如甲实验中反应前须先通氢气后点灯, 否则易发生爆炸;请再列出二 项不能颠倒的先后次序:甲实验中反应后必须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丙实验中反应前必须 ,否则易发生煤气中毒。 (2)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 用另一试管取 5 克黑色残留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她惊讶地发现试管中并未产生预期的气泡,她向老师求教, 才知道“铁的氧化物除了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外还有氧化亚铁(也为黑色),其中只有四氧化三铁常温下 不溶于稀硫酸”,于是她又对试管中的悬浊液进行过滤和烘干操作,滤液无色澄清,滤渣经称量后仍为 5 克。请你据此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乙实验的冶炼效果不理想呢?该同学先经过科学猜想,后采用酒精喷灯代替普 通酒精灯 A 重做这个实验来加以验证, 结果证明她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可以推断,该同学的科学猜想 是 。 三 、解答题 9.如图是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O 为固定转轴, A 处连接着石球,脚踏杆的 B 处可使石球 升高, 抬起脚, 石球会落下去击打稻谷。石球重 50N,不计摩擦和杆重。 (1)脚沿与杆垂直方向至少用力 F1 ,才能将石球抬起。F1 的力臂为 m,此时舂米工具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脚竖直向下至少用力 F2 为 N,才能将石球抬起。 F2 和 F1 的大小关系为 F2 F1。 10.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个有趣的元件(如图甲所示):透明玻璃壳内有一个标有“6V 3.6W”字样的小灯泡 L(阻值不变) 和一个由一种特殊金属丝制成的导体 R0 ,A.B、C 是其外露的三个接 线柱.为进一步了解导体 R0 的某些特征,他们使用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6 伏的实验装置:把导线 M, N 分别与 A,C 接线柱相连,闭合开关 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测得了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并绘制成图丙所示曲线。 (1)小灯泡 L 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 A. (2)小明同学在原来连线的基础上,再用导线连接 A.B 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安培? (3)若把导线 M、N 分别接到 A.B 接线柱上,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为多少? 3 / 7
中考冲刺微卷一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分析即可。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会偏小,即实际体积大于 19 毫升;倒出液体后, 俯视读数, 读数会偏大, 即实际剩余的液体小于 11 毫升。根据 V=V1-V2 可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 19 毫升-11 毫升=8 毫升,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2.C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在盐和盐、盐和碱的反应中,两种盐必须都是可溶的,且必须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3)金属氧 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据此分析即可。 A.M 是一种金属元素, 根据表格无法确定它是否排在氢的前面,因此可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故 A 不合题意; B.MSO4 是易溶于水的, 与 Ba(NO3 )2 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故 B 不合题意; C 根据表格可知,M(OH)2 难溶于水, 因此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反应, 故 C 符合题意; D.MO 是金属氧化物,而 H2SO4 是酸,根据酸的通性可知,它们反应生成 MSO4 和水, 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3.B 4.B 【解析】根据家庭电路安全使用的原则分析判断。 三脚插头中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的那个插脚比另外两个插脚要稍长。因此在插头插入电路接通电源前, 先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起来保护用电安全, 故 B 正确, 而 A.C、D 错误。 故选 B。 5.B 【解析】 抗虫棉运用转基因技术, 是指将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 DNA 在体外与载体 DNA 结合,成为重组 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筛选出能表达重组 DNA 的活细胞并进行纯化,它的种植能减少 农药的使用, 由于 DNA 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DNA 分子很长, 其上面有许多 个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 即每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着不同的性状“转基因抗虫 棉 ”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的 DNA 分子上的基因所决定 的, 因此获得 了抗虫棉花品质优良,B 错误. 4 / 7
(
D.B
点时下表面开始入水,C
点时上表面入水,那么该石料的高度为:
h=s=vt=0.
5m/s×2s=1m,
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pgh
=2.8×
10
3
kg/m
3
×10N/kg×1m=2.8×10
4
Pa,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二
、实验探究题
7.(1)同一高度
(2)照相机; 能
(3)远视
) (
(4)在图像中,物体在
BC
段经过的路程就是石料的高度,即
h=s=vt,然后根据
p=pgh
计算石料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
A.根据图像可知, 当石料没有入水时,它受到的拉力为
1400N,那么它的质量为: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 (
B.当石料完全浸没时拉力为
900N,那么此时
它受到的浮力
F
浮
=G-F
拉
=1400N-900N=500N,故
B
正确不合题
意;
C.该石料的体积:V=V
排
=
;
) 故选: B.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 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 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6.C 【解析】(1)当物体完全出水时,它只受到重力和拉力,二者相互平衡,即 G=F 拉,据此计算石料的质量; (2)当石料完全浸没时,根据公式 F 浮=G-F 拉计算浮力; (3)首先根据 V=V 排= 计算出石料的体积, 再根据公式 计算石料的密度; 石料的密度: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只有蜡烛火焰、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 光屏的中央。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 那么成放大的实像; 如果像距小于物距, 那么成缩小的实 像, 据此确定成像特点和应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如果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对调,那么光屏上仍然 成清晰的实像, 只是像的大小相反。 (3)根据成像位置的变化确定眼睛会聚光线还是发散光线,最终确定眼睛的类型。 5 / 7
(
解
:(
1)不计摩擦和杆重,图中
O
为支点,
脚沿与杆垂直方向用力
F
1
时,力臂
OB
最长,OB=1.4m﹣0.4m
=
1m,
阻力臂为
OD,OB>OD,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1
OB=G ODcos∠A
OD,杠杆为省力杠杆;
(2)当脚竖直向下用力时,如图所示动力臂为
OC,阻力臂为
OD:
) (
F
2
OB=G OA
F
2
×1m=50N×0.4m,
F
2
=20N;
故脚竖直向下用力
F
2
为至少为
20N,
脚竖直向下的动力臂小于脚沿与杆垂直方向时
的动力臂, 故
F
2
>F
1
。
故答案为
:(
1)1;省力
;(
2)20
;>
。
) 【解答】(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 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可制成照相机。若仅将蜡烛和光屏 对调, 此时像距和物距的数值对调, 则在光屏上能看到清的像。 (3)放入眼镜后, 图像变得模糊,此时需要抽出适量的水,那么水透镜的焦距变长,则对光线的会聚能 力变弱,因此像距变大, 这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应该为凸透镜,也就是远视眼镜。 8.(1)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 H2 直至试管冷却、先点酒精灯 B,后通 CO (2) C+6Fe2O3 4Fe3O4+CO2 (3)加热的温度不够高 三 、解答题 9.【解析】 F2 OC=G OD, F2 OB cosθ =G OA cosθ 10.(1)0.6 (2) 小明同学在原来连线的基础上,再用导线连接 A.B 两个接线柱, 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 此时灯泡 L 与电阻 R0 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 测总电流; 由图象可知,当 U=6V 时,通过 R0 的电流为 I0 为 0.6A, 则电流表的示数 I=IL+I0=0.6A+0.6A=1.2A; 6 / 7
(
(2)再用导线连接
A.B
两个接线柱,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时,电阻
R
0
和灯
L
并联,
此时灯泡
正常工作,
通过灯泡的电流和额定电流相等,
再从图中找出当电压为
6V
时通过
R
0
的电流值
I
0
,利用并联
) (
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再利用
P=UI
求出小灯泡
消耗的电功率。
) (
(3)把导线
M、N
分别接到
A.B
接线柱上,
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时,电阻
R
0
和灯
L
串联,根
) (3)小灯泡的电阻 ; 若把导线 M、N 分别接到 A.B 接线柱上, 闭合开关 S,把滑片 P 移到 a 端, 此时灯和半导体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即 U 总=UL+U=IRL+U0; 根据丙图可知, 只有当 U0=4V 时,I=0.2A,上述等式成立, 则此时小灯功率为 PL=ULI=(U-U0 )I=(6V-4V) ×0.2A=0.4W。 【解析】(1)已知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根据公式 P=UI 计算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 电路的电流特点 I=IL+I0 求电流表的示数;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