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 中考冲刺微卷三 一 、选择题 1.如图是珊瑚岩奇观。珊瑚岩系火山爆发的溶岩凝固而成, 学名柱状节理, 六边形的岩柱, 状如珊瑚。根 据岩石的成因判断, 珊瑚岩的岩石类型是( ) (
2.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原理。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
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
D.孔雀开屏
) (
3.如图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 (
4.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
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拉木块
A
) (
在长木板
B
上匀速运动; 乙同学拉
A
在
B
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
B,使
AB一起匀速运动.
三位同学的操
作中
A
与
B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f
甲
、f
乙
、f
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 甲=f 乙 ,f 丙=0 B.f 甲=f 乙=f 丙 C.f 甲=f 丙<f 乙 D.f 甲<f 乙 ,f 丙不确定 5.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铜绿时试管炸裂-------没有预热 C.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 2:1-------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试管口没放棉花 1 / 8
6.某地曾一度流行丙型肝炎,经查实, 是由于输了不洁净的血液所致,这种不洁净的血液属于(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寄生物 D.病原体 二 、实验探究题 7.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 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 30 只同样 大小的幼鼠等分成 A.B、C 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 A 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 组不注 射, C 组定期饲喂与 A 组相同含量的生长激素, 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 A 组体重增加 40%, B、C 两组体重均增加 25%,回答下列问题: (1) 组和 B 组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 的作用。 (2)C 组和 B 组结果比较, (填“能 ”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 是 。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 A.B 组实验 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8.在测量标有额定电压为 2.5V 的某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 4.5V,图乙是未连接完整 的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完成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 (2)闭合开关前, 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置于 (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后, 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 其示数为 A. (4)改变滑片 P 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 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 随着电压的增大, 小 灯泡消耗的功率 (填“增大 ”“不变 ”或“减少”),当小灯泡正常工作时,其功率为 W, 其电阻为 Ω(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5)根据下表中数据, 请在图丁中画出 U-I 关系图像。 数据序号1234567发光情况熄灭熄灭微光较暗不很亮较亮明亮电压 U/V0.10.50.91.31.72.12.5电流 I/A0.100.320.380.420.480.520.56
(6)根据表中的数据, 画出的图线是 (填“直线 ”或“ 曲线”),原因是不同电压下,灯丝的 2 / 8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 ”“不变 ”或“减小”)。 三 、解答题 9.如图甲为人体在接受刺激性强的信息引发紧张焦虑时人体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 (1)刺激性强的信息转化成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进而刺激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进入 (填血管类型),运输到作用部位, 引起心跳加速等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上 看,图中的肾上腺髓质属于 。 (2)长期紧张和焦虑情绪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胃疼等症状。图乙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流经不同部位 时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 则 AB 段可能表示的是肾单位的 (填结构名称)。胃疼容易影响胃对食物 中的 (填营养物质名称)的化学消化。 10.某款车用电加热座椅垫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 有“高温 ”、“低温 ”和“关 ”三个档位,R1、R2 为加 热片, 电源电压为 12V,高温功率为 18W,低温功率为 9W。求: (1)处于“低温 ”档时,电路中的电流; (2)加热片 R2 的阻值; (3)处于“高温 ”档时,每分钟消耗的电能。 3 / 8
中考冲刺微卷三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A 【解析】1、岩石可分为三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 一种是喷出地表 的玄武岩, 一种是侵入地表形成的花岗岩。 2、沉积岩是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 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3、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4、大理岩是一种变质岩。 题中的珊瑚岩是由火山爆发的溶岩凝固而成所以是一种岩浆岩,A 选项正确。B、C、D 错误。 2. 【解析】 解: ABC、老马识途、惊弓之鸟、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D、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孔雀开屏。 故选: D。 3.D 【解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而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 形变的程度有关; (2)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 物体做减速 运动。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 B 正确, 不合题意;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因此它的弹性势能最大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此时速度为 0,即动能最小,故 D 错误, 符合题 意。 故选 D。 4.A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 即: 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 接触面积无关.根据题干信息:甲同学拉木块 A 在长木板 B 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 A 在 B 上加速运动;都 是物体 A 与物体 B 发生了相对运动, 产生了滑动摩擦; 而在两种情况下,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未 变,故摩擦力不变即摩擦力相等;即 f 甲=f 乙 ;当丙同学拉 B,使 AB 一起匀速运动时,物体 A 与物体 B 相 4 / 8
对静止,即 A 与 B 未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 于零; f 丙=0;故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抓住三种条件下 A 与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另外还有考 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发生相对运动. 5.A 【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采取向上排空气方法收集,集气瓶没盖严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 收集进行解答; B、根据试管没有预热可能会引起试管的炸裂进行解答; C、根据氧气的水溶性大于氢气的水溶性进行解答; D、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 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气体, 可能是由于装置漏气所引起; 而收集时集气瓶没盖严并不影响 气体的收集,故 A 错误; B、试管没有预热可能会引起试管的炸裂, 故 B 正确; C、氧气的水溶性大于氢气的水溶性, 所以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 2:1,故 C 正确; D、如果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会进入导气管,再进入水槽,所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放棉花,故 D 正确. 故选: A. 6.B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播途径的理解。传染病的流行需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传 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 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因此本题选 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二 、实验探究题 7.(1)A;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C 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幼鼠消化而失去作用 (3)A 【解析】此题以探究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这一现实问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蛋白质的消化 以及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 设置对照实验, 蛋白质的消化,甲状腺激素的作 用等方面切入。 依题意可知:
5 / 8
(1)A 组与 B 组对照, 实验变量是注射生长激素,A 组是实验组, B 组对照组,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 发育的作用。 (2)C 组与 B 组对照, 实验变量是饲喂生长激素,C 组是实验组, B 组对照组,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 何生理作用,原因是生长激素成分为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在胃和小肠中被消化液分解, C 组饲喂的生长激 素被消化了。 (3)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 重复 A 组和 B 组实验,则 A 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故答案为:(1)A 促进生长发育 (2)不能, C 组饲喂的生长激素被消化 (3)A. 8.(1) (2)b (3)0.12 (4)增大;1.4;4.5 (5) (6)曲线;增大 【解析】 (1)根据甲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 且使用的是左半部分。由于变阻器上面的接线柱已经与灯 泡右端连接,因此只需将它左下角的 a 接线柱与开关右端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电路图可知, 由于滑片在 b 端时连入的阻值最大,所以闭合开关前,应该将变阻器的滑片 P 置 于 b 端; (3)根据丙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 0~0.6A,分度值为 0.02A,那么电流表的示数为 0.12A; (4)根据公式 P=UI 分别计算出表格中对应的功率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功率增大。当小灯泡 6 / 8
(
解
:(
1)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 这是大脑皮
层兴奋,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
刺激肾上
腺激素增多,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进入
毛细血管,运输到作用部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增高等反应。
从反射弧的组成上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
) (
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
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AB 段尿素浓度突然变高,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使
浓度变大。食物进入胃后,通过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这是胃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
同时,
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这是胃对食物
的化学性消化。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效应器。
(2)肾小管; 蛋白质。
) (
(6)根据上面图像可知,
画出的图像是曲线。根据公式 分别计算出每组对应
的电阻可知,在不同电
) 电压为 2.5V 时正常发光,此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0.56A,那么此时的功率为:P=UI=2.5V×0.56A=1.45W, 此时的电阻 ; (5)将表格中每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在图中描点, 然后将相连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R= 压下,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三 、解答题 9. 【解析】 10.(1)根据电路图可知, 当开关与触点“低 ”接触时,电阻 R1 与 R2 串联,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 (
;
)(2)两个电阻的总电阻为: 7 / 8
(
(2)首先根据
计算出两个电阻的组织之和,再根据
计算
R
2
的阻值,最后根据
R
1
=R
串
-R
2
) 电阻 R2 的阻值: ; 那么 R1 的阻值: R1=R 串-R2=16Ω-8Ω=8Ω。 (3)“高温 ”档时,每分钟消耗的电能: W=Pt=18W×60s=1080J。 【解析】(1)根据电路图可知, 当开关与触点“低 ”接触时, 电阻 R1 与 R2 串联, 根据公式 计算此 时电路中的电流; 计算即可; (3)根据 W=Pt 计算每分钟消耗的电能。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