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微卷二 一 、选择题 1.关于腔肠动物,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一般是脊椎动物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D.都生活在水中 2.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很多大中城市大力发展地铁交通。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后,为了解决 “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 a 如图所 示, 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 部分, “M”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A.B.C.D. 3.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 (NH4)2SO4、Na2CO3、KNO3,若只用一种试剂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应选用的试 剂为( ) A.HCl B.BaCl2 C.NaOH D.Ba(OH)2 4.我们能分辨出隔壁房间用钢琴、小提琴和手风琴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5.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 ( ) A.电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夸克和电子 D.电子和原子核 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 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 7
(
(1)实验时, 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相同。
(2)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
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选填“需要
”或“不需要
”)
(3)实验最终看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
”的结论,
支
持该结论的证据
是
) (
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
40mL
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
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
用橡皮塞塞紧试管,
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
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
) (
(1)实验前,
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
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
活塞仍
能返回至
20mL
刻度处, 则说明
;
) (
不计, 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
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
下列问题: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 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二 、实验探究题 7.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 (2)若先夹紧弹簧夹, 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 (3)若不使用弹簧夹, 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 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 如: . 2 / 7
三 、解答题 9.城市的智慧管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如图是某路口设置的“绿波时速”指示牌,如果以 40km/h﹣ 50km/h 的时速开车前进, 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将这个时速保持下去, 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是一路 绿灯, 畅行无阻,这就是传说中的“绿波带”。某辆轿车经过绿波带路段上相距 4.5km 的两个路口时, 总 用时 5 分钟。请解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说明轿车能否绿灯通行这两个路口? (2)若绿波带路段为平直公路, 当轿车在 3000N 的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时,轿车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3)若轿车总质量为 2 吨,每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为 0.2 米 2,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10.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该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加入烧杯 中, 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 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 计),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总质量质量(克)908.550145.2
(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完全反应的方法是 . (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克.请计算大理石样品的纯度 (写出计算过程, 计 算结果精确到 0.1%) 3 / 7
中考冲刺微卷二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 和中胶层构成, 体内有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A.珊瑚虫,海葵,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属于腔肠动物, A 正确; B、腔肠动物是无脊椎动物,B 错误;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C 正确; D、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 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 有口无 肛门, D 正确。 故答案为: B 2.C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各方案的形状、特点, 注意“既有效又节能 ”的 条件.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要想让风经过过道, 过道左右两端的气压应该不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如 A 图,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不合理. 如图 B,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不合理. 如图 C,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有凸起, 所以相同时间风经过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时的路程长,则风速较快,所 以过道右端的气压小于左端的气压, 所以空气会从过道的左端流向右端,过道中有风通过.此方案不需要 消耗其他能量, 既有效又节能.此方案合理. 如图 D,过道中有电动机, 电动机工作时过道中空气流动速度加快, 气压减小,空气会从过道口流进来而 通风, 但需要消耗电能, 故此方案虽有效但不节能,不合理. 3.D 【解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 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 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多种物质的鉴别要注意先后顺 序,以防止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A.盐酸只能鉴别出碳酸钠,硫酸铵与硝酸钾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钡与硫酸铵和碳酸钠都产生沉淀, 只能鉴别出没有明显现象的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只能通过产生氨气鉴别出硫酸铵, 而碳酸钠和硝酸钾无法鉴别, 不符合题意; D、加入氢氧化钡, 既有沉淀又有气泡的为硫酸铵, 只有沉淀的为碳酸钠,没明显现象的为硝酸钾,可以 4 / 7
鉴别,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4.【解析】本题考查对声音三个特征的区分,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强弱(大 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 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解:三种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故选: B。 5.D 【解析】 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故选: D. 【分析】分析图示情景, 根据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知识分析答题. 6.D 【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 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其中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 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 80%,能量的传递 效率约为 20%.营养级别越低, 得到的能量越多, 生物数量越多; 营养级别越高, 得到的能量越少, 生物 数量越少;(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 毒物质会最多。 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 食物链是: 丙→丁→ 甲→ 乙, 故 A 说法错误, 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四种生物和分解者不能组成 了生态系统,故 B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在该食物链中, 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 多的是乙, 故 C 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 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 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二 、实验探究题 7.(1)速度 (2)不需要 (3)小车在毛巾上受到阻力大运动的距离短, 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小滑行的距离长(意思相同也给分) 【解析】(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 则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越大;
5 / 7
(2)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 而它滑出木板说明运动距离肯定是最大的,即速度减小最慢,与前 面两个实验比较可以得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规律。 (3)将三个表面上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进行比较, 运动距离大小进行比较, 从而找到速度减小的快慢与 阻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 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2)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右端,不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 (3)实验最终看得出“阻力越小,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 ”的结论, 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小车在毛巾上 受到阻力大运动的距离短,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小滑行的距离长。 8.(1)装置气密性好 (2)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 12 (3)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 8 (4)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解析】本题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 在本实验中用的是 过量的白磷,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不需要占很大的空间.本实验中用的是 40mL 的试管与实际容积为 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 并且活塞在 20mL 处,有助于反应结束后计算体积.要使本实验成功,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白磷足量; 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还要注意防止试管受热 不均或气体体积受热膨胀过大, 从而造成试管炸裂. 解:(1)打开弹簧夹, 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 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度处, 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 至 20mL 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2)若先夹紧弹簧夹, 用酒精灯加热白磷, 这时白磷燃烧消 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 40mL× =8mL,所以活塞应停在 20mL﹣8mL=12mL 的刻度处;(3)若不使用 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 40mL 和注射器内 20mL 的氧气为(40mL+20mL) × =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 20mL﹣12mL=8mL 的刻度处;(4)因为白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产生热量使气体膨 胀,可能会使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不使用弹簧夹可能会使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造成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1)装置气密性好;(2)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 12;(3)针筒活塞向前移动到 8;(4)白磷量不 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三 、解答题 9.【解析】 解:(1)该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6 / 7
(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100
44
x
3.3g
) (
所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也就是大理石的纯度为:
×
100%*88.2%
) (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
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
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1)碳酸钙反应完全是加入盐酸至过量,
从现象的角度是气泡不再生成,所以判断碳酸钙完全反应的方
法就是继续滴入稀盐酸, 观察到不再生成气泡。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90
g+8.5g+50g-145.2g=3.3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 v= = =15m/s=54km/h>50km/h, 所以, 轿车不能绿灯通行这两个路口; (2)根据 P= = =Fv 可知轿车的输出功率 P=Fv=3000N×15m/s=45000W; (3)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103kg×10N/kg=2×104N, 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2.5×104Pa。 答:(1)轿车不能绿灯通行这两个路口; (2)轿车的输出功率为 45000W; (3)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5×104Pa。 10.(1)继续滴入稀盐酸 (2)3.3g;88.2% x=7.5g 故答案为:(1)继续滴入稀盐酸(2)3.3g;88.2%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