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从小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婚后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前期)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李一家因此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赵明诚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46岁)。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遭遇。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丧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中后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前南渡后 有感情的朗读此词。
注意把握此词的
感情基调。 有感情的朗读此词。
注意把握此词的感情基调。
哀怨凄凉 愁一、找词眼,明了词情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二、赏叠字、起句不凡 南宋文学批评家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评价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说:“易安秋词《声声慢》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结合这段评价,讨论《声声慢》中叠字所包孕的情感内涵,并联系你所学过的古代诗文,说说叠字的修辞作用。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肃杀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感情基调.
结构上:音韵和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意象: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愁,这首词有哪些意象?隐含的作者的主观情感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有相关意象的诗句?
三、找意象,感悟词意三杯两盏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结论:酒是愁的象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行路难》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词中还有哪些主要意象?酒 风雁黄花雨梧桐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结论: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1、“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去南方。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想到国破家亡之苦。
2、“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3、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增加悲凉之感。雁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黄花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酒秋风大雁黄花细雨梧桐借酒浇愁家国之愁凄凉愁情孤寂之愁牵愁惹恨细密愁丝愁的世界 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她的愁因。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亡国之恨。夫死再嫁,遇人不淑——丧家之痛。学无传人,不被理解——艺高之悲。 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避难奔走,文物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四、深味情,浓愁深深 再读此词。
感受她的愁绪万千。
(意境)愁直接抒情(词眼)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意象)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总结: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使得她的愁不仅包含离别之愁,还包含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的愁,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言的愁,是“欲说还休”的深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重愁。所以本词中的愁才格外深沉、凝重。
作者运用高超的作词技巧,恰到好处地把多种意象组织起来,成功地将她的愁展示在世人面前。 拓 展两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不久,是写给她外出求学的丈夫的。写离愁别绪,独居的寂寞,相思之苦。
一剪梅《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愁中有着甜蜜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痛 婚姻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国家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自身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叠词 山河破碎 颠沛流离之苦 意象 家破夫亡 饱经忧患之痛
直抒 形单影只 孤苦无依之悲
重读此词感受她的最后一个愁字包含那些复杂的感情?和这首一样的愁绪。
早年的愁是闺愁,离愁,相思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言的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浓愁。还是的。(武陵春)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愁似海。细雨如愁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所以,我们反复吟唱这些叠字,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感伤在里头,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那种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愁
如果在这个“愁”前加上定语,应是怎样的愁?明确:相思之愁、甜蜜的愁、离愁、闺愁、闲愁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生】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
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辛词)”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