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地球仪,知道地球仪的作用,初步养成利用地理工具学习地理的习惯。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判读经度。
3.◎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归纳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 ,制作的地球模型。
2.表示方法: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 、 来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
3.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 ,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 。
4.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叫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地球表面与南、北极距离 且与地轴 的大圆圈叫 。
5.地球仪的转动方向是自 向 ;地轴总是指向 。
6.填图(下图):写出字母所代表的点或线的名称。
A: 。B: 。
C: 。D: 。
知识点二 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作 ,又称 。经线都指示 方向。
2.经线有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 。
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 经线,也叫 。
4.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分别属于 和 。东经用字母“ ”表示,西经用字母“ ”表示。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从20° W向东到160° E为 ,从20° W向西到160° E为 。
6. 和 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即 经线。所有经线都相交于 。
【合作探究】
1.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材料及工具】乒乓球1个、可随意变形的钢丝1根、细线若干、圆规、铅笔、彩色笔、细线若干等。
【制作步骤】
(1)在乒乓球上画出南、北极与赤道。
(2)用圆规(或锥子)在南、北极各钻一个小孔,并将铁丝弯成下图所示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与水平面呈66.5°角),然后从乒乓球小孔中穿过。
(3)在贴近南、北极的倾斜铁丝处,用胶布裹上几圈,这样可以将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乒乓球又可以自由转动。
(4)如图所示,将倾斜铁丝弯成半圆,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在小地球底部螺旋形铁丝处放一重物使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2.读教材P7图1-2-2“经线和经度”和图1-2-3“东经和西经的对话”,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探究。
(1)找出北极和南极。
(2)找出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3)分析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
(4)自己试着在图中绘出一条经线,体会并理解经线的概念和特点。
(5)思维拓展: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可以画出多少条
(6)概括经度变化规律。
3.读教材P8图1-2-4“东、西半球的划分”,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探究。
(1)找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
(2)说出东、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3)中国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4)查阅资料,东、西半球的划分为什么要以20° W和160° E为界
【答案】
知识点一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 缩小
2.文字 符号 海洋
3.面貌 地球的运动
4.地轴 北极 南极 相等 垂直 赤道
5.西 东 北极星
6.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知识点二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子午线 南北
2.无数条 经度
3.0° 本初子午线
4.东经 西经 E W
5.由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 东半球 西半球
6.东经180° 西经180° 180° 南北两极
【答案】
2.(3)形状:半圆。
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5)无数条。
(6)0°经线以东为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以西为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
3.(2)20° W向东至160° E为东半球,20° W往西至160° E为西半球。
(3)东半球。
(4)为了尽可能避开陆地,尽量避免把一个国家划分到东西两个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