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6.2《贝多芬百年祭》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选修6.2《贝多芬百年祭》课件(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19: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贝多芬百年祭[爱尔兰]萧伯纳一、萧伯纳乔治·萧伯纳
(1856—1950),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一、萧伯纳主要剧作有:
《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真相毕露》
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一、萧伯纳“20世纪的莫里哀”
“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 二、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
4岁起,贝多芬就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弹起了钢琴。
13岁时,贝多芬被任用为宫廷剧场的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师、助理管风琴师。
1789年,贝多芬来到波恩大学听哲学课,认真地学习、研究古代神话和文学课程。 二、贝多芬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影响很大。
1792年,贝多芬移居维也纳。贝多芬一心倾慕的莫扎特已经去世,于是他便跟另一位作曲家海顿学习作曲。
贝多芬靠自己的顽强努力终于被认为是维也纳最好的钢琴家和最优秀的作曲家。 贝多芬的钢琴贝多芬的手迹二、贝多芬27岁时,他患了耳聋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
这对于酷爱音乐、视音乐如生命的贝多芬来说,无异于夺去自己的生命。
到了中年,他的耳朵一点也听不见了。耳朵全聋的作曲家以巨人般的毅力谱曲。
傅雷礼赞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也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二、贝多芬1801到1812年间,他创作出《月光奏鸣曲》、《第二交响乐》、《克莱策奏呜曲》、《第三交响曲》(又叫《英雄交响曲》)、《曙光奏鸣曲》、《热情奏鸣曲》以及后来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
其中,《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8年,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也是他的作品中最完美的典范作品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告诉人们要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要积极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第九交响曲》在1824年5月7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拆毁,德国从此实现了祖国的统一。1989年12月25日圣诞节,十万德国人聚集在柏林广场。1989年12月25日,为了庆祝两德统一,著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在德国柏林音乐会堂上演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他联合多个世界级乐团的上百名精英乐手与合唱团,组成庞大的演出阵容。现场的人们热血沸腾。二、贝多芬尽管贝多芬在乐曲创作上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但他本身却连遭不幸和打击。 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着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1880年,在维也纳,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
象征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他的生涯中充溢着与命运抗争的力量、讴歌欢乐的热情,他用毕生心血铸就了非凡的音乐建筑,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永恒的宝藏,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为“乐圣”。 他说:我将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会完全压倒我。百年之后,英国伟大的剧作家、散文家,萧伯纳为伦敦《广播时报》写了一篇音乐评论——《贝多芬百年祭》,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勃拉姆斯:我的身后总是响起巨人的足音……
舒曼:我没有能见到贝多芬一面,没有能把我发热的头额贴在他的手上,只要能够有这么一次,我甚至肯献出我的大半生。
李斯特:贝多芬的作品比得上引领以色列人走出沙漠的烟柱与火焰,烟柱在白天为我们带路,火焰则把夜晚照得通明,使我们得以不分昼夜的兼程并进。无论是暗是明,都同样在为我们探寻一条必由之路;或此或彼,那都是永恒不变的圣戒。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威尔第:谁都无法争夺这位巨人和音乐的普罗米修士的桂冠。在这个名字面前,所有的人都要匍匐致敬。
德彪西:贝多芬的乐思每一次发展,就是一次新的欢乐,不使人感到疲倦,不使人感到重复,简直如同一棵树,它的全部叶子同时冒出并开出奇妙的花朵一样。自从贝多芬死后,交响乐已经显得无用了。
瓦格纳:现在这位音乐家的眼睛从内在复明了。他瞥见了那为内在之光照亮了的、并以奇异的反映回报他的现象。事物的本质现在又在向他召唤,他又看见事物在宁静的美的光辉中显现了。 【贝多芬逝世后人们的评价】布索尼:贝多芬是理想的化身,贝多芬就是一个时代。傅 雷:医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次的创伤曾由他慰。【问题讨论】1.文章写贝多芬,围绕什么核心展开的?为之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如何表现主题的?
文章写贝多芬,是以“反抗性化身”为切入口,将贝多芬的品格和音乐的特质,完美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小中见大,把人物的反抗性点染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
从中可以领略一个真实的、真正为艺术献身的艺术大师的风范。 【问题讨论】2.写贝多芬不能离开写他的音乐,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什么?他的音乐与他的个性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贝多芬音乐的精髓是惊人的活力与激情。
首先,贝多芬奔腾澎湃的灵魂作用于音乐中,涌现出音乐的无穷魅力。
其次,贝多芬不拘泥于传统的风尚,就意味着他的音乐中有与时代的不协调音。
第三,他能在悦耳的乐式中表达产生于思想高度的激情。
总之,贝多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缘于他的音乐充满着活力与激情。【问题讨论】3.文章刻画人物除了直接描写人物外,还调动了哪些艺术手法?
①谈到贝多芬的灵魂是奔腾澎湃时,与汉德尔、巴哈相比较,突出贝多芬的活力与热情。
②莫扎特、海顿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在这里都成了贝多芬的铺垫和陪衬。
③从服饰上把贝多芬穿“散腿裤”与莫扎特等人的穿“紧腿裤”作比较,形象地写出了不同身份的两种人,突出了贝多芬的鲜明个性。
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个性的显现;没有衬托,也就没有伟大的灵魂。【问题讨论】4.生动、优美、诗化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浓重的情感。试举例加以分析。
这篇文章语言矫健、酣畅、激荡人心,从始至终贯穿不可阻挡的气势,也切合对贝多芬雷霆般性格特点的描画。
一是,句式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具有很强的力度和节奏感。
二是,语言富于形象,刻画人物生动,将贝多芬的个性表达得非常充分,使读者如见其人。【总体特点】语言特点:饱含激情,充满哲理,有许多精辟、深刻、含蓄的语言。
表达手法:文章侧重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对比、比喻
句 式:以长句为主
内 容:
整体上重点说明贝多芬的个性独特及音乐特色。
局部则每段都有中心句。【研习与思考】一、填空题
1.《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2.贝多芬是 国18—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
1.“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了最伟大的这种字眼,那就是说比汉德尔的灵魂还要伟大,贝多芬自己就会责怪我。”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灵魂伟大,但没有汉德尔灵魂伟大。
B.贝多芬灵魂伟大,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C.贝多芬是所有音乐家中灵魂最伟大的一个。
D.贝多芬不仅灵魂很伟大,而且还品格谦逊。【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贝多芬之谜”的一项是( )。
A.奔腾澎湃的灵魂中有共和党人的激进。
B.视赋予道德以灵活性为戏剧家的面具。
C.在旧的乐式中倾泻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D.引导了身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的出现。【研习与思考】二、选择题
3.“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只要懂得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就能欣赏贝多芬以后出现的音乐。
B.贝多芬所设计的最好乐式成了身后的音乐家设计乐式的范型。
C.贝多芬音乐奔腾澎湃的激情贯穿在后来音乐家的乐曲创作中。
D.贝多芬音乐的影响是划时代的,是因为它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研习与思考】三、简答题
1.贝多芬的为人与他的音乐共同塑造了他的个性,法国大革命曾带给他深刻的影响。你是怎样理解时代给个人的影响,以及作为音乐家的个人给予时代和大众的影响的?【研习与思考】三、简答题
2.读了本文,你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吗?试将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加以比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