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致橡树》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致橡树》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20:0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林黛玉含恨焚了诗稿;
祝英台忍悲赴了黄泉。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导入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2、通过对意像个性化的欣赏,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Q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
Q2:《致橡树》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
Q3: “不,这些都还不够!”中“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的是什么?Q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A1:“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Q2:《致橡树》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作用是?
A2:“不,这些都还不够!”。 引出下文
Q3:“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A3: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攀 附痴 情慰 藉衬 托奉 献解读第一层Q: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大体说说这些意象的意义。A: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第1层小结
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解读第二层①诗人在这一层里提出了“木棉”这一形象。
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
答: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如何理解?
答: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②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 也像戟”。
运用比喻,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做刀、剑、戟、铜、铁,指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的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既有美丽的外表也要有丰富的内涵。③那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呢?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④诗的最后“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一句,该如何理解? 在诗人看来,爱不仅只爱对方的外表,还要爱独立的人格和对方的全部,简言之,爱他所爱。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小结:诗人的爱情观
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我爱故我思
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也是幸福的。“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 只是我们青春年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经济尚未独立、事业尚未确定方向,所以我们还不能轻言爱情。我们应意识到,追求爱情的前提是要不断完善自己,那就需要先学习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树,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将来才会真正懂得并且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美好的爱情。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把重点生词抄写3遍并注音(本子)
3、小作文:
这首诗中,“木棉”对“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话,会有何感想呢?请你用“橡树”的身份,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目为:致木棉。
4、完成相关课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