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3.9《再别康桥》说课课件 (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3.9《再别康桥》说课课件 (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0 23: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说 课 环 节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一篇课文。《再别康桥》属于必读课。
本诗表达了作者离别康桥时的恋恋不舍和依依别情。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2、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入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描写的意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意象蕴含的情感。4、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悟诗人情感。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2)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说教法1、诵读法2、情境教学法3、引导解决问题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好把握诗歌内涵。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诵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怀、韵味。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采用此法激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立体生动。说学法1、联想鉴赏法2、比较鉴赏法 3、分组讨论法 形成画面 仔细揣摩对比分析 巩固提高积极参与 总结规律说教学过程第一步 激趣导引 示范朗诵 作者简介
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 。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徐志摩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第二步 作者简介


第三步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通过此环节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1、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纠正并确定一些疑难字词。2、学生分组讨论,每小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勾勒出一幅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美的画面。青 荇(xìng) 长 篙 ( gāo ) 漫 溯(sù)第四步 体会意境 赏析三美 (一)意象分析1、为什么是金柳,还不是苍松翠柏或者其它的树呢?2、金柳的艳影明明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3、“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通过此环节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二)重点寻踪 赏析三美(1)提问: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每节有几行?
每行的数字是不是一样的?建筑美(2)学生品读,找到韵脚音乐美(3)学生分组总结每小节画面,教师进一步引导绘画美第五步 扣标反馈 巩固扩展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说板书设计离别康桥不舍、依恋三美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美恳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才艺展示致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