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边 城
沈从文说 课 设 计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边城》(节选)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模块,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欣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刻画和人物塑造,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意图在于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一、教材分析2.课文简析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由“题记”和21个章节构成,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一章第一节。本文在湘西边境青山绿水的场景中揭开故事的序幕。课文描绘了一幅由“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构成的乡村风俗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亲情。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较薄弱,文学阅读积累不够;学习心理上,大部分学生受挫感强,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学习习惯普遍有浅尝辄止、不深入思考的现象。对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尤其是小说类的文学作品,能引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双边互动中,真诚对待学生,注重激励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以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二、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大纲要求”,突出“课文重难点”,突出“学情特点”,依据本单元“导读提示”和本课“训练重点”,从三维目标考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品味古朴而又韵味无穷的小说语言。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定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我把“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三美:风俗美、人性美、语言美”,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和品味语言之美 ”定为本课的难点。
1.课堂设计的整体构思:课前预习铺垫——引课入境入情——自主探究理解——了解作者体悟风格——课后延展引领。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安排预习,课堂上以问题导读为主,让学生自己来品味、感悟,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3.在结构安排上,创设情境后直接引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上,主题理解后简介作者和小说梗概,进而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走近大师。
四、教学思想与策略 4.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创设一种与文本意境相符的柔和氛围,使学生能入境入情,让学生把握小说的风景美、人性美、语言美。
5.注重培养学生速读、批注等读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6.小说阅读教学,点多面广,容易陷入“求全责备”的泥淖,教者在设计中力图删繁就简,在内容的理解上以两幅画面——风景美与人情美的理解为主,在语言的赏析上以点带面,给学生留“空白”。
7.这篇课文,除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对话外,语言上并无多大障碍,且课文较短,根据学情,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计划只用一课时。 四、教学思想与策略 (一)课前预习安排
1.查资料了解作者。
2.预习课文,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做批注。五、教学程序 (二)导入新课 1.借助图片让学生领略边城风光。
2.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学生入境。
文学是生活在人类梦境里的东西,然而它竟然有了现实的生命,而且有人认为它的寿命比天还要长。陶渊明用质朴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桃源世界”,一千多年来有无数人都沉浸在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梦境中。现代文学史上,也有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用他诗化的语言文字,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优美世界——“湘西边城”。这位作家就是沈从文,今天我们一块走进《边城》,领略湘西的风光人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问题一:
课文描绘了几幅画图?表现出怎样的美?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山美
水美
风俗美
边城风光图亲情美
人性美祖孙生活图
问题二: 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描写,谈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翠翠
“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人性美
内在的、精神的、灵魂的美清纯美丽
天真活泼
乖巧伶俐
敏感善良 父母早逝,与爷爷相依,和黄狗相伴
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
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
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
诗意的孤独爷爷的性格特点勤劳淳朴
忠于职守
善良慈爱
没有私欲问题三:
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些语言,为什么?
1.诗意的语言。
2.刻画人物的多种描写手法。 “边城”
淳朴
善良
热情
(四)主题的把握“现实世界”
虚伪
自私
冷漠
思考讨论:
沈从文描绘这个“已经几乎不存在”的“边城”有何目的?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五)了解作者,延展引领 延展引领 序幕 《边城》
“湘西世界” 自然化人性
走近文学,走近大师 六、课后作业及活动设计
1.请你为边城茶峒(或自己的家乡)写一篇导游词,要运用景物描写。
2. 课余时间组织观看电影《边城》。七、板书设计 边城(节选)
沈从文
边城风光图 山美、水美、风俗美
祖孙生活图 亲情美、人性美
诗意的语言,古朴的格调
困惑所在:
1.形象思维:文本?课件?
2.如何引领学生自觉阅读小说? 八、教后反思教后所得:
1.问题导读,自主探究。
2.入情入境,氛围良好。
3.以点带面,引领延伸。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