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18: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九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4课,知识脉络十分清晰,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生动形象讲述了宋代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发展的历史。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子目之间联系紧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本课上承两宋,下启蒙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也知道我国经济重心是由北向南逐渐转移的过程,这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知识脉络清晰,学生也初步掌握了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是较为轻松的,教师可以运用史料、图片、视频等多元的教学资料和创设情境,小组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表格梳理本课基础知识,能够用文字表述出宋代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表现,进而准确说出三方面互为基础,相互促进,在经济中实为一体。(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通过阅读史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史料实证) 3.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简述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史实。 2.难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宋代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史料研读法、情境创设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设置认知冲突,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对宋朝的初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积贫积弱。 【教师行为】(出示视频)呈现宋朝很弱,但很有钱的相关视频,趣味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好奇一个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经济如此发达呢?让我们翻开课本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感受宋代经济的发展。
新课讲授 第一篇 稻花香里说丰年——农业的发展 知识点:表现——①粮食作物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一】根据课本和图片,归纳粮食作物发展的表现。 【学生行为】自主学习,回答:①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②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③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④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⑤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教师补充】(出示课件)“苏湖熟,天下足”这句俗语出现于宋朝,在民间非常流行。意思是,只要苏州、湖州粮食丰收,全国都不愁吃穿。这足以说明宋朝农业的富足。 【学生行为】观看课件,了解宋朝粮食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表现——②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也有所发展,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学生行为】观看课件,了解宋代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尤其是复种技术和秧马。 知识点:表现——③经济作物 【教师提问】(出示宋代棉花和茶树的种植示意图)此外,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展。结合历史地图和课本42页,尝试归纳经济作物发展的表现。
【学生回答】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第二篇 钧瓷名扬四海间——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引导】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十分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二】分小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从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三方面归纳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知识点一:纺织业 【1组回答】①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②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③南宋后期,棉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各类棉纺织品,加深学习印象。 知识点二:制瓷业 【2组回答】①制瓷业大规模发展,出现了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名瓷。②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因当时镇里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派官员到镇里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有瓷窑300多座,青花瓷是珍品,更显清丽娟秀。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两宋制瓷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沉睡在南海海底84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被发现 【教师拓展】(出示图片)“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沉没于广东省海域。“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文物1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获得文字考古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请3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两宋造船业的发展。 【3组回答】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相关史事: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两宋造船业的发展概况。
第三篇 涨海声中万国商——商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商业都市的发展 【教师提问】(出示历史图片和史料)观察图片,研读史料,归纳商业都市发展的表现。 【学生行为】结合图片和史料,回答商业都市发展的表现: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教师行为】(出示唐都长安和南宋临安分布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44页,观察两幅图片的区别。 【学生行为】对比两幅图片,发现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教师讲授】大家回答得很好!因此商业都市发展的表现是:②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教师提问】自主学习课本44页,找一找商业都市发展的表现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商业都市发展的表现:③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教师行为】(出示城郊市镇和乡镇草市的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 知识点二:纸币的出现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商贸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假如你是北宋商人赵安,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学生行为】观看课件,了解北宋货币交易的问题,寻找对策: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教师行为】(出示交子图片和漫画)讲授纸币交子: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通过这幅漫画,大家也能够感受到纸币的快捷。 【学生行为】知道北宋交子以及它出现的背景。 【教师讲授】(出示历史图片)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同学们想一想:纸币出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三:海外贸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44页第2段并观察《宋代海外贸易图》尝试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 【学生行为】自主学习,概括宋代海外贸易:①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②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④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宋史》 【教师行为】(出示动态地图和史料)引导学生研读史料。 【学生行为】观察地图,研读史料,回答从史料中发现的内容: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利益颇丰。 知识拓展——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教师提问】同学们合作探究,找寻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依次发言。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大家分析得都很有道理!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以上四点,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知识点四: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引导】(出示历史地图)观察地图: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北方兴盛呢
【学生行为】观察地图,思考答案。 【教师补充】(出示北宋、南宋赋税收入比较)国家收入主要以各地的税赋为主。我们再来看北宋、南宋赋税收入的对比,究竟是南方经济发展兴盛,还是北方呢? 【学生回答】南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教师行为】(出示史料)引导学生研读史料,感受南方的发展。 【教师讲授】(出示地图)明晰“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讲授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两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了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学生行为】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和过程。 【教师行为】(依次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完成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学习任务四】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请你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学生行为】分析材料,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2: 【学生行为】分析材料,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②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3:唐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 教材P42相关史实 【学生行为】分析材料,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作物生长。 材料4: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学生行为】分析材料,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④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推广农业技术。
课堂小结 【教师行为】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积贫积弱的时代,也是一个经济繁荣,高度发展的
时代。同学们,对此我们应该能够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富裕不等于强大,繁华也未必能够久安。学史明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四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