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石家庄(114°E,38°N)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连续三个月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测量数据绘制成图(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石家庄昼夜状况为(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
C.由昼夜等长到昼长夜短 D.由昼夜等长到昼短夜长
2.该时段当地太阳升起方向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规律是( )
A.东北——正东——东南 B.东南——正东——东北
C.正东——东北——东南 D.东南——东北——正东
【答案】1.B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1.石家庄春秋分日的太阳高度=90°-(38°-0°)=52°,对应第二次测量附近,图像信息显示,三次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次降低,则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第二次的测量时间大约在秋分日,故而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石家庄昼变短夜变长,先是昼长夜短,后昼夜等长,然后昼短夜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根据上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为东北;秋分日昼夜等长,日出方向为正东;秋分后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图为我国福建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B、C之间的地貌成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4.A、B、C之间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3.C
4.A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背斜表面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不容易受到侵蚀作用,所以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3.B处海拔较低,AC处海拔较高,地形为谷地,岩层B处埋藏较浅,AC处埋藏较深,为背斜构造,所以为背斜成谷,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A、背斜地貌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据材料可知,该山位于福建,降水多,背斜成谷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出现裂纹,然后再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谷地,A正确;
BCD、背斜谷不是堆积地貌,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福建位于湿润地区,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2021年7月19日17时~21日17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许昌、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下图为7月20日17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河南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
①郑州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缘,受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②河南省西部山区对气流起到了抬升作用
③郑州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
④台风将水汽快速输送到河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图示时刻( )
A.哈尔滨狂风暴雨水难排 B.乌鲁木齐烈日炎炎似火烧
C.广州细雨蒙蒙衣难干 D.西宁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5.D
6.B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降水的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压带、风带、季风、气旋、锋面、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5.若为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当地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③;由图示天气形势图可知,中国东侧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因此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6.B、由天气形势图可知,该日乌鲁木齐受高压影响,烈日炎炎似火烧,B正确;
C、广州地区受台风影响,据等压线判断广州应吹偏北风,C错误;
A、哈尔滨市等压线较呼和浩特市更稀疏,风力较小,A错误;
D、由图可知,南宁此时是低压中心,有阴雨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气候变化影响山地林带的上限和下限。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森林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 )
A.地表径流 B.大气降水 C.永久冻土 D.冰川融水
8.该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9.气候暖湿化期间,该山地( )
A.土壤发育加快 B.植被总量减少
C.蒸发总量减少 D.冰川融化减慢
【答案】7.B
8.A
9.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7.B、阿尔泰山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西南坡处在西风带的迎风坡,由于地形雨一般在山腰处降水量最大,所以山腰处为森林和森林草原带,B正确;
AD、地表径流、冰川融水森林利用的较少,A、D错误;
C、永久冻土不会为森林生长提供水分,C错误;
故答案为:B。
8.A、该地区海拔较高,深居内陆,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针叶林更能适应这种寒旱环境,A正确;
C、硬叶林适应地中海气区特征,C错误;
B、常绿阔叶林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B错误;
D、落叶阔叶林适应温带季风气候区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9.A、气候暖湿化期间,阿尔泰山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森林带范围扩展,所以土壤发育加快,A正确;
BCD、随着气候暖湿化,植被总量增加,蒸发总量增加,冰川融化加快,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11.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答案】10.D
11.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廊、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 Q 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国家,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目前进驻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区西部附近鱼类资源丰富,其主要影响条件是( )
A.盛行上升流 B.寒暖流交汇 C.大陆架狭小 D.河流入海口
13.导致图中甲处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洋流 ③大气环流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丹吉尔工业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廉价 B.地价低
C.地理位置优越 D.政府支持
【答案】12.A
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归纳①江河输入大量营养物质②水域浅,在风浪、潮汐和洋流等作用下,水体混合充分,底层补充到上层,整个水体营养好③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④水域浅,因此物质循环快,初级生产力高⑤由于饵料生物丰富,大陆架一般都为产卵场,海湾也是鱼类的肥育场所。
12.A、该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受离岸东北信风的影响,图示海域盛行上升流,带来海洋底部营养物质,引起鱼类在此汇集,A正确;
B、图示海域仅有寒流,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
C、大陆架狭小,鱼类资源不丰富,这不是渔业资源丰富原因,C错误;
D、该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短小,营养物质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并不是其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冬季甲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降水量受地形、大气环流影响大,①、③说法正确;流经洋流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会使甲地两侧降水差异减小,不是导致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②错;两地纬度相近,太阳辐射对小区域范围的降水影响差异不大,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4.B、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离欧洲比较近。丹吉尔工业园区位于摩洛哥的北部,临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
ACD、而劳动力廉价、地价低、政府支持等为摩洛哥的共同的优势,不是丹吉尔工业园的突出优势,AC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辽阳期末)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山脉,向北流入北冰洋,流域内多年冻土广布。观察发现,近几十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图左示意勒拿河流域位置,图右示意该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勒拿河5~6月( )
A.以降水补给为主 B.易出现凌汛
C.含沙量最小 D.水温最高
16.与5~6月相比,勒拿河7~8月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少 B.下渗量增多
C.蒸发量增大 D.灌溉耗水增加
17.勒拿河流域降水量小于黄河流域,但径流量却是黄河的两倍,其原因有( )
①地下水补给量大②流域面积大③蒸发、下渗量小④冻土融化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C
16.B
17.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以及季节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流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汛期(出现时间以及长短,主要受河流补给方式的影响)、水位(高低)、含沙量(大小,主要受流速、流域植被覆盖率、土质等因素的影响)、结冰期(有无、长短,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流速(快慢,主要受流域地势起伏的影响)、水能(丰欠程度,主要受径流量大小以及河流落差等因素的影响)、特殊现象(凌汛、断流)等。
15.首先判断图,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所以实线是气温,段虚线是降水,点虚线是流量。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比较少,通过流量曲线判断径流量在5月开始增加,说明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积雪融水,A错误;勒拿河纬度高,河流有冰期,流动方向低纬流向高纬,5-6月气温回升,可形成凌汛,B正确;含沙量最小时期应该在冬季,C错误;据图可知,水温最高应该在7-8月,D错误;故答案为:B。
16.7、8月的径流量减少,7,8月流域内积雪基本融化殆尽,对河水补给量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河水总体的补给量小,下渗量小;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地表水大量损失。灌溉一般在春季,夏季灌溉用水耗水量较小,综上所述主要原因是蒸发量大,C正确,故答案为:C。
17.勒拿河纬度更高,流域内冻土分布更广,蒸发、下渗量小,③正确;黄河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勒拿河流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②正确;冻土融化和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对河流的水量影响较小,①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小题。
18.图例①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9.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源
20.对该区域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气候广布
B.河流结冰期长,大多有凌汛现象
C.海岸线曲折漫长,多良港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
【答案】18.B
19.C
2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发展了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都是畜牧业,生产对象是利用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主要包括奶、肉、蛋及其加工制成品。
18.由图可知,①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发展的是乳畜业。
故答案为:B。
19.由图可知,甲农业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因此发展了乳畜业;而乙处的农业分布地域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光照更充足,发展的是种植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20.A、该区域是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大,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A错误;
B、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
C、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正确;
D、植被以草地、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22.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23.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答案】21.D
22.C
23.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就是欧洲西部,成因是全年受西风影响。
21.由题可知,乙位于欧洲西部平原,西风带来丰富水汽,而甲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部沿海,多地形雨。
故答案为:D。
22.由题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平原,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所以即使在1月份,仍然气温较高。
故答案为:C。
23.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带来大西洋的湿润水汽,而且在冬季,因为西风更为强劲,所以降水比夏季更丰富。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24.(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1)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说明苏门答腊岛的形成原因。
(2)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3)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种植油棕榈树的有利条件。
【答案】(1)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碰撞挤压,隆起抬升。
(2)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板块构造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成岛。
(2)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分布,以及地势特征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苏门答腊岛以山地、平原为主;河流多自西部向东流入海洋,因此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平原分布在东部。
(3)由材料可知,油棕榈树“喜光热、好水忌涝”。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地形以山地为主,利于排水。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挤压,在陆地上形成山脉,在海上形成岛屿,形成海沟等。
25.(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③洋流名称为 ,按性质分类属于 。
(2)A处的气候类型为 ,简述A处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易形成渔场的是 ,该渔场形成原因主要是 。
(4)推测④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 凸,导致图乙中同纬度海域东西两侧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5)如果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形成的现象叫 ,该现象发生时会导致澳大利亚东北部森林火险等级 (上升或下降)。
【答案】(1)西风漂流;寒流
(2)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水汽充足,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④;在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下,底层海水上升补偿流
(4)北(低纬);洋流
(5)厄尔尼诺;上升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洋流③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判断出③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
(2)B处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处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④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为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4)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所以等温线向北凸,据图乙判断出东部为秘鲁寒流,西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东部海域水温低于西部。
(5)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造成南太平洋东部地区水温异常升高,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澳大利亚东北部隆水减少气候干燥,火灾频发。
【点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6.(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1月25日,我国启动了世界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
材料二 2023年4月,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影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图10为4月10日14:00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1)推测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而非我国的判断理由。
(2)分析蒙古国沙尘暴多发于春季的原因。
(3)为进一步减轻我国北方的荒漠化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三北防护林建设面积大,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高压势力强盛,强劲的西北风将蒙古国沙尘输送至我国;蒙古国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较低;蒙古国受高压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沙尘物质多。
(2)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干燥,地表物质疏松;温度升高,易形成上升气流和大风天气,促进沙尘暴的形成。春季植被少,植被覆盖率低。
(3)与蒙古国进行国际合作,减少输入性沙源;继续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高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增强固沙阻沙等工程措施建设;加大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做好植被保护工作。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我国已经构筑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可以有效的防治我国就地起沙的情况,能够削弱低层大气输沙,图示蒙古国地区出现了高压中心,冷空气南下,受其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且该次沙尘暴影响我国范围大,应该为高层大气输沙导致的,由此说明沙源地主要来自蒙古国而非我国。
(2)蒙古国沙尘暴多发于春季的原因主要从下垫面和大气运动两个方面分析。春季气温回升后,地表积雪融化,而地表植被还未复苏,使得当地地表沙土裸露;加之春季蒙古国冷空气活动还比较频繁,易产生大风天气,为扬尘天气提供了动力;春季植被覆盖度低,对地表的保护差,加之摩擦力小,风力较强,故易发生沙尘暴天气。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对植被的破坏;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樵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
【点评】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一些干燥、风速较高的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对于沙尘暴,预防和减轻其危害至关重要。采取措施,如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保护农作物和植被等,可以有助于减少沙尘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 / 1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测试(2月)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石家庄(114°E,38°N)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连续三个月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测量数据绘制成图(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石家庄昼夜状况为(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
C.由昼夜等长到昼长夜短 D.由昼夜等长到昼短夜长
2.该时段当地太阳升起方向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规律是( )
A.东北——正东——东南 B.东南——正东——东北
C.正东——东北——东南 D.东南——东北——正东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图为我国福建某山地A、B、C三点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B、C之间的地貌成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谷
4.A、B、C之间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2021年7月19日17时~21日17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许昌、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下图为7月20日17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河南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
①郑州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南缘,受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②河南省西部山区对气流起到了抬升作用
③郑州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
④台风将水汽快速输送到河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图示时刻( )
A.哈尔滨狂风暴雨水难排 B.乌鲁木齐烈日炎炎似火烧
C.广州细雨蒙蒙衣难干 D.西宁黄沙满天车难行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气候变化影响山地林带的上限和下限。下图示意阿尔泰山西南坡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森林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 )
A.地表径流 B.大气降水 C.永久冻土 D.冰川融水
8.该山地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9.气候暖湿化期间,该山地( )
A.土壤发育加快 B.植被总量减少
C.蒸发总量减少 D.冰川融化减慢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11.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国家,丹吉尔是摩洛哥的免税工业园区。目前进驻的有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汽车配件、电子、服装等产业,产品主要出口欧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区西部附近鱼类资源丰富,其主要影响条件是( )
A.盛行上升流 B.寒暖流交汇 C.大陆架狭小 D.河流入海口
13.导致图中甲处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洋流 ③大气环流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丹吉尔工业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廉价 B.地价低
C.地理位置优越 D.政府支持
(2022高三上·辽阳期末)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的贝加尔山脉,向北流入北冰洋,流域内多年冻土广布。观察发现,近几十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图左示意勒拿河流域位置,图右示意该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勒拿河5~6月( )
A.以降水补给为主 B.易出现凌汛
C.含沙量最小 D.水温最高
16.与5~6月相比,勒拿河7~8月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少 B.下渗量增多
C.蒸发量增大 D.灌溉耗水增加
17.勒拿河流域降水量小于黄河流域,但径流量却是黄河的两倍,其原因有( )
①地下水补给量大②流域面积大③蒸发、下渗量小④冻土融化补给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区域简图,回答下列小题。
18.图例①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9.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源
20.对该区域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气候广布
B.河流结冰期长,大多有凌汛现象
C.海岸线曲折漫长,多良港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
(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22.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23.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二、综合题
24.(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1)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说明苏门答腊岛的形成原因。
(2)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3)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种植油棕榈树的有利条件。
25.(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1)图中③洋流名称为 ,按性质分类属于 。
(2)A处的气候类型为 ,简述A处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易形成渔场的是 ,该渔场形成原因主要是 。
(4)推测④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 凸,导致图乙中同纬度海域东西两侧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5)如果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形成的现象叫 ,该现象发生时会导致澳大利亚东北部森林火险等级 (上升或下降)。
26.(2024高二下·建湖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1月25日,我国启动了世界最大的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
材料二 2023年4月,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影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图10为4月10日14:00时亚洲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
(1)推测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蒙古国而非我国的判断理由。
(2)分析蒙古国沙尘暴多发于春季的原因。
(3)为进一步减轻我国北方的荒漠化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1.石家庄春秋分日的太阳高度=90°-(38°-0°)=52°,对应第二次测量附近,图像信息显示,三次测量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次降低,则三次测量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第二次的测量时间大约在秋分日,故而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石家庄昼变短夜变长,先是昼长夜短,后昼夜等长,然后昼短夜长,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根据上题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为东北;秋分日昼夜等长,日出方向为正东;秋分后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向,A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3.C
4.A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背斜表面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不容易受到侵蚀作用,所以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3.B处海拔较低,AC处海拔较高,地形为谷地,岩层B处埋藏较浅,AC处埋藏较深,为背斜构造,所以为背斜成谷,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4.A、背斜地貌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据材料可知,该山位于福建,降水多,背斜成谷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出现裂纹,然后再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谷地,A正确;
BCD、背斜谷不是堆积地貌,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而福建位于湿润地区,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D
6.B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降水的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压带、风带、季风、气旋、锋面、下垫面、洋流、人类活动。
5.若为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当地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③;由图示天气形势图可知,中国东侧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因此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D。
6.B、由天气形势图可知,该日乌鲁木齐受高压影响,烈日炎炎似火烧,B正确;
C、广州地区受台风影响,据等压线判断广州应吹偏北风,C错误;
A、哈尔滨市等压线较呼和浩特市更稀疏,风力较小,A错误;
D、由图可知,南宁此时是低压中心,有阴雨天气,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7.B
8.A
9.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7.B、阿尔泰山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西南坡处在西风带的迎风坡,由于地形雨一般在山腰处降水量最大,所以山腰处为森林和森林草原带,B正确;
AD、地表径流、冰川融水森林利用的较少,A、D错误;
C、永久冻土不会为森林生长提供水分,C错误;
故答案为:B。
8.A、该地区海拔较高,深居内陆,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针叶林更能适应这种寒旱环境,A正确;
C、硬叶林适应地中海气区特征,C错误;
B、常绿阔叶林适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B错误;
D、落叶阔叶林适应温带季风气候区特征,D错误;
故答案为:A。
9.A、气候暖湿化期间,阿尔泰山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森林带范围扩展,所以土壤发育加快,A正确;
BCD、随着气候暖湿化,植被总量增加,蒸发总量增加,冰川融化加快,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0.D
11.D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廊、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 Q 海域有亚马孙河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2.A
13.B
14.C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
【解析】【点评】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归纳①江河输入大量营养物质②水域浅,在风浪、潮汐和洋流等作用下,水体混合充分,底层补充到上层,整个水体营养好③光合作用充分,浮游植物大量繁殖④水域浅,因此物质循环快,初级生产力高⑤由于饵料生物丰富,大陆架一般都为产卵场,海湾也是鱼类的肥育场所。
12.A、该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受离岸东北信风的影响,图示海域盛行上升流,带来海洋底部营养物质,引起鱼类在此汇集,A正确;
B、图示海域仅有寒流,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
C、大陆架狭小,鱼类资源不丰富,这不是渔业资源丰富原因,C错误;
D、该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短小,营养物质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并不是其鱼类资源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13.冬季甲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降水量受地形、大气环流影响大,①、③说法正确;流经洋流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会使甲地两侧降水差异减小,不是导致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②错;两地纬度相近,太阳辐射对小区域范围的降水影响差异不大,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4.B、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离欧洲比较近。丹吉尔工业园区位于摩洛哥的北部,临直布罗陀海峡,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
ACD、而劳动力廉价、地价低、政府支持等为摩洛哥的共同的优势,不是丹吉尔工业园的突出优势,AC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5.C
16.B
17.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以及季节变化。主要受河流补给、流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汛期(出现时间以及长短,主要受河流补给方式的影响)、水位(高低)、含沙量(大小,主要受流速、流域植被覆盖率、土质等因素的影响)、结冰期(有无、长短,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流速(快慢,主要受流域地势起伏的影响)、水能(丰欠程度,主要受径流量大小以及河流落差等因素的影响)、特殊现象(凌汛、断流)等。
15.首先判断图,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所以实线是气温,段虚线是降水,点虚线是流量。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比较少,通过流量曲线判断径流量在5月开始增加,说明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积雪融水,A错误;勒拿河纬度高,河流有冰期,流动方向低纬流向高纬,5-6月气温回升,可形成凌汛,B正确;含沙量最小时期应该在冬季,C错误;据图可知,水温最高应该在7-8月,D错误;故答案为:B。
16.7、8月的径流量减少,7,8月流域内积雪基本融化殆尽,对河水补给量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小,河水总体的补给量小,下渗量小;此时气温高,蒸发量大,地表水大量损失。灌溉一般在春季,夏季灌溉用水耗水量较小,综上所述主要原因是蒸发量大,C正确,故答案为:C。
17.勒拿河纬度更高,流域内冻土分布更广,蒸发、下渗量小,③正确;黄河流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勒拿河流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②正确;冻土融化和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对河流的水量影响较小,①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8.B
19.C
20.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发展了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都是畜牧业,生产对象是利用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主要包括奶、肉、蛋及其加工制成品。
18.由图可知,①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发展的是乳畜业。
故答案为:B。
19.由图可知,甲农业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因此发展了乳畜业;而乙处的农业分布地域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光照更充足,发展的是种植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20.A、该区域是欧洲西部,受海洋影响大,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A错误;
B、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
C、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正确;
D、植被以草地、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21.D
22.C
23.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就是欧洲西部,成因是全年受西风影响。
21.由题可知,乙位于欧洲西部平原,西风带来丰富水汽,而甲位于安第斯山脉西部沿海,多地形雨。
故答案为:D。
22.由题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平原,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所以即使在1月份,仍然气温较高。
故答案为:C。
23.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带来大西洋的湿润水汽,而且在冬季,因为西风更为强劲,所以降水比夏季更丰富。
故答案为:D。
24.【答案】(1)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碰撞挤压,隆起抬升。
(2)以山地、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西南部),平原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地势西(西南)高东(东北)低。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山地地形利于排水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由板块构造可知,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成岛。
(2)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分布,以及地势特征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苏门答腊岛以山地、平原为主;河流多自西部向东流入海洋,因此地势西高东低,山地分布在岛屿西部,平原分布在东部。
(3)由材料可知,油棕榈树“喜光热、好水忌涝”。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光、热、水充足;地形以山地为主,利于排水。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之间互相碰撞挤压,在陆地上形成山脉,在海上形成岛屿,形成海沟等。
25.【答案】(1)西风漂流;寒流
(2)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水汽充足,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3)④;在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下,底层海水上升补偿流
(4)北(低纬);洋流
(5)厄尔尼诺;上升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洋流③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判断出③为西风漂流,按性质分类属于寒流。
(2)B处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处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④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为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便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4)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所以等温线向北凸,据图乙判断出东部为秘鲁寒流,西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东部海域水温低于西部。
(5)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造成南太平洋东部地区水温异常升高,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澳大利亚东北部隆水减少气候干燥,火灾频发。
【点评】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6.【答案】(1)三北防护林建设面积大,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高压势力强盛,强劲的西北风将蒙古国沙尘输送至我国;蒙古国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较低;蒙古国受高压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沙尘物质多。
(2)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干燥,地表物质疏松;温度升高,易形成上升气流和大风天气,促进沙尘暴的形成。春季植被少,植被覆盖率低。
(3)与蒙古国进行国际合作,减少输入性沙源;继续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高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增强固沙阻沙等工程措施建设;加大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做好植被保护工作。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我国已经构筑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可以有效的防治我国就地起沙的情况,能够削弱低层大气输沙,图示蒙古国地区出现了高压中心,冷空气南下,受其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且该次沙尘暴影响我国范围大,应该为高层大气输沙导致的,由此说明沙源地主要来自蒙古国而非我国。
(2)蒙古国沙尘暴多发于春季的原因主要从下垫面和大气运动两个方面分析。春季气温回升后,地表积雪融化,而地表植被还未复苏,使得当地地表沙土裸露;加之春季蒙古国冷空气活动还比较频繁,易产生大风天气,为扬尘天气提供了动力;春季植被覆盖度低,对地表的保护差,加之摩擦力小,风力较强,故易发生沙尘暴天气。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对植被的破坏;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节水农业,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樵采,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
【点评】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在一些干燥、风速较高的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对于沙尘暴,预防和减轻其危害至关重要。采取措施,如佩戴口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保护农作物和植被等,可以有助于减少沙尘暴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