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2 16: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学期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案
教师 高一语文组 授课时间 2024、3 课时 2课时 备注
课题 窦娥冤 课型 新课讲授
教学目 标 1. 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深切关怀,把握作品的悲剧意蕴,激发同情他人、追求正义、坚守良知的情怀。 2. 品读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3. 分析戏剧冲突,进而把握戏剧主题。
教 学 重 点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教学难 点 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教 学 内 容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学生分组回答 生思考回答,师点拨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新课导入(3分钟) 我们总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但是如窦娥一般,在死后三年才得以沉冤昭雪,让人不禁思考:迟到的正义是否还有意义。有人就指出,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就像过期的牛奶早已失去价值。所以,今天让我们心怀悲悯,一起穿越到千古第一冤案的现场,帮窦娥改写命运的结局,重塑不该迟到的正义。
预习检测(3分钟) 知人论世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口诀:关马郑白)。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一生“不屑仕进”。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二)文学常识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的四大喜剧: 《西厢记》--王实甫 《拜月亭》--关汉卿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三)中国古典戏剧 任务一: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楔子:或序幕或过场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照一定的宫调(乐调,如“正宫”)、曲牌(曲谱,如“端正好”、“叨叨令”)写成的韵文,也称“曲”。 杂剧角色较多,主要有末、旦、净、丑等,男主角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女主角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即“大花脸”;丑,俗称“小花脸”。还有孛老(扮老头)、卜儿、孤(扮官员)、徕儿(扮小厮)等。 “科”,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剧中人说的话。宾白分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 【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戏剧分三要素: (1)舞台说明: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 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2)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冲突的逐次展现相当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3)人物语言:剧中人物的语言,性格化的,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 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直接说出来的语言)等。
新课讲授 (30分钟) (一)疏通字音 当垆(lú ) 临邛( qióng ) 变徵(zhǐ ) 知契( qì ) 情怀冗冗(rǒng ) 鼓三通(tòng ) 忤逆(wǔ ) 燕侣莺俦(chóu ) 苌弘( cháng ) 孛老( bó ) 刬的( chǎn )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官吏贪污横行,冤案不计其数,人民生活悲惨。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三)文本研读 任务一 直击刑场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围观的你看到窦娥有哪些表现 2、如何看待 此时窦娥什么心情? 3、目睹此过程的你,认为卖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五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三个问题: 围观得你看到窦娥有哪些表现: 明确:开头——只落得两泪涟涟 绑赴刑场 (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婆媳诀别 刽子做喝科,云——结束 临刑发誓 根据第一个问题,梳理戏剧的整体思路层次。 如何看待此刻窦娥的心情? 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突出法场上阴森、紧张的杀气,为下文窦娥的出场渲染紧张、肃杀的气氛。 重点分析滚绣球,通过对滚绣球这一部分的分析,思考窦娥此刻的心情: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亨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思考: ①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贪官污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那么,她在赴刑场时为什么要在【滚绣球】一曲中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明确: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 ②既然是指天斥地,为什么作者又冠剧本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这样的名字,不是矛盾吗? 明确:“怨天”和依赖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作者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体现作者的时代局限性。 ③窦娥指天斥地的语句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元杂剧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反问、感叹、词语反复等,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又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任务二:婆媳诀别 研读第二部分,阅读之际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1)读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个部分,这一部分总体给你一个怎样的心理感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窦娥? 明确: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而不走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她为了让婆婆免遭拷打,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至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考虑,一片孝心。这些充分展示了窦娥性格善良的一面,并与她的反抗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丰富、鲜明,也为下文窦娥感情的总爆发,蓄足气势。泪中含血 (2)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情节上:与窦娥认罪是为了不让婆婆受苦相照应;窦娥向婆婆请求祭奠也与三桩誓愿的想法一致。 人物上:充分展现了窦娥低微的社会地位和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使窦娥的形象更立体。 主题上:窦娥的善良美好更突出了她的冤屈之深,从而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效果上:在怨天与感天的高亢情绪之间穿插细腻的亲情,形成了情感的起伏变化,更易于打动读者。 任务三:临刑发誓 阅读思考下面四个问题,并小组讨论: ①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②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为什么 ③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呢 总结窦娥的三桩誓愿: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即刻实现 第二桩:六月飞雪——飞霜六月因邹衍 一段时间实现 第三桩:抗旱三年——东海曾经孝妇冤 三年后实现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实现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①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 ②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天动地的力量。 ③三桩奇愿违背常理,表明了社会的腐败黑暗,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美好愿望。 窦娥的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不可以: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 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深入文本,研读分析: 1、“亢旱三年”是否有损窦娥善良的人设? 明确:(1)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贵任”或“集体责任”。从心理学上看,只有一个感到自己被整个社会冤屈和放逐的人才可能对社会有这种强烈抗拒和挑战,才会有这种愤世嫉俗。 恰恰因为窦娥诅咒官吏,诅咒自然,乃至诅咒同胞,才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真实。因为不论这悲剧究竟是出于官吏的腐败、无能还是其他,我们都不可能也不应当指望一个旧时代的, 童养媳出身的弱女子在这种生死关头有着苏格拉底死亡前的那种高度理性、冷静和博爱。在这种时刻,一个急于求生却找不到任何求助对象的人,更可能受当时流行的民间观念及民间因果律的影响,指责一切她认为应当为自己的冤屈承担责任的人和物,包括指责这个社会。 2、窦娥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 明确:(1)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2)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六月飞霜”“亢旱三年”来昭雪窦娥的冤案。体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血天下冤屈的心愿。 (3)《窦娥冤》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的矛盾冲突,深刻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四)合作探究分析寡妇窦娥及其人物形象 1、为什么要把窦娥设定为寡妇? (1)窦娥的好品质:孝顺和贞烈。“生得可喜,长得可爱”;对婆婆孝顺到极点;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认下了谋杀罪;临死前还在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冤案平反后要求父亲代为赡养婆婆。赚得所有女性观众的眼泪。 (2)守寡,不肯改嫁;在衙门里被打昏过去三次依旧不肯认莫须有的罪;临终的誓言带有强烈的执念。博得男性观众尤其是士人阶层的好感。 (3)剥夺一切帮助: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失去了“亲”的帮助);古代女子几乎没有社交圈(失去了“友”的帮助);桃烏太守被设定成昏官。(失去了“官”的帮助)最后对天骂地,(失去了“天”的帮助) 2、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父亲窦天章? 因为此案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利害人提起申诉,只有让卖天章出场,这场申诉才可能启动,这场冤案才有可能洗雪。因为只有父亲才会更关心自己女儿的生前死后的命运,哪怕是死后的名营:也只有父亲才有那种不计成本为女儿昭雪平反的强大冲动和激励同样,也是只有父亲才更可能相信自己亲生女儿的诉说。因为当年实天章为了自己的前途,出卖亲生女儿,换取路费,赴京赶考;如今年龄大了,功成名就,百然时时对女儿有深深的负疚之心,更急于弥补这种内疚。代表着“亲”的回归。 3、三桩誓言逐一应验有什么作用? 因为窦娥(以及作者关汉卿)都认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证明窦娥无辜或令其他人相信窦娥, 只有窦娥之死带来的超自然现象才有可能震惊人们,证明窦娥的无辜和冤屈。——超自然现象的发生代表着“天〞的帮助的回归。 4、关汉卿创作这出戏是为了反抗封建吗? 钦差平反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代表着官民的和解,对窦娥来说则代表着 “官”的帮助的回归。 5、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 守寡,不肯改嫁;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 被打昏过去三次不肯招认,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认下谋杀罪; 指斥天地、且悲且怨、负屈含冤、如泣如诉,哀婉凄惨; 冤案平反后要求父亲代为赡养婆婆...... ——悲苦、善良、孝顺、坚强、刚烈、倔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 社会意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她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具有反抗性 :不肯改嫁,三桩誓言 ,鬼魂伸冤。 具有服从性 :对夫守寡,对婆尽孝,对父不恨。 其他人物形象: 1、蔡婆婆: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2、张驴儿:泼皮无赖、阴险狠毒(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3、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 (五)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 窦天章典卖女儿;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做童养媳;丈夫的离世;蔡婆的引狼入室; 张驴儿的陷害;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 ——是黑暗的封建社会 个人悲剧: 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善良被迫害。 社会悲剧: 贪官污吏草菅人命,抗争必然失败。 (十)哪句唱词体现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句唱词,揭露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的本质。这句概括性的语言,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的点睛之笔,它一语道破了形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十一)艺术特色 ①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②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 ③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小结(2分钟) 小结 《窦娥冤》是个感天动地的大悲剧,诚如王国维所言“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如果说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是命运悲剧,它主要表现的是人与冥冥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的话,则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就是性格悲剧,它揭示了人的性格弱点所引起的悲剧冲突,而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是一部社会悲剧,着重表现的是善良弱小的百姓和强大的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它是一个善良的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当你在为之哀伤为之悲痛的同时,你的思想感情就会出现一个瞬间超越的感觉,你就会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而且是使内在情感和整个精神状态受到净化的审美自由。悲剧,审美价值的本质就在于这种超越性。
布置作业(1分钟) ①假如给窦娥一个临刑前申辩的机会,她会对现场的官吏百姓说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一段话,展示窦娥的内心世界。 ②以临刑前窦娥的口吻,写一封给父亲的信。
板书设计
教师签名
教学反思 课件之间的过渡要注重衔接、引导性 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醒学生做笔记 进行适当的拓展、举例,使学生更好理解文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