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科举制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__________中选拔,使许多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1)_______帝开始用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__________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3、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_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______、____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4、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_______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__。武则天时期开创了_______,他还选拔武艺高强的人,称为_______。唐玄宗时,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5、科举制改善了_______,使得有_______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四、典型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
(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五、达标检测:
1、为改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开始于(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秦朝
3、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唐玄宗时 D、武则天时
4、关于科举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 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
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
5、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隋炀帝——分科考试 B、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
C、武则天——殿试、武举 D、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6、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其意义在于( )
①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的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③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④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缓解了社会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科举制和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官范围。
B、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C、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员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D、选拔官吏必须实行世袭制。
8、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根本意图在于( )
A、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官府任职。 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鼓励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巩固封建统治。
9、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是( )
①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②隋文帝重视文学。③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的进行统治。④使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扩大地方自主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举例说明在科举制度下出现的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科举不第的才华之士。
(3)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