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3.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识作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知背景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从各个方面歪曲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时德国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混乱。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之一。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复信中,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精深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并就伟大人物的出现和唯物史观的产生,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发展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晓常识
【任务2】默读全文,梳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全文由哪些内容组成?
标题(编者加)
称呼语(尊敬的先生)
正文祝颂语(致以崇高的敬意)
落款(您的弗·恩格斯)五个内容组成
(2)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正文部分是对德国青年大学生瓦·博尔吉乌斯来信的回答,第一部分阐释了“经济关系”这个概念;第二部分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的关系等。
【目标二】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任务1】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壹
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贰
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叁
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肆
【任务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②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目标三】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任务1】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概述。
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任务2】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严密、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的语言特色。
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
(1)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但是”“并不是”“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
(2)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运用比喻,把“经济关系”比作“红线”,贯串于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直观恰当,生动形象。
“请您”“可惜”“向您”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真诚尊重和殷切期望。
(3)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4)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本文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历史发展、上层建筑的关系,并指明了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解答了当时德国青年学生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