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共14张PPT) 2023-2024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课件 (共14张PPT) 2023-2024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2 17: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七年级·地理·商务星球·上册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通过了解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2.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并能举出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
同学们,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幅图片展现了一颗美丽的星球,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你知道它的形状和大小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大小呢?你知道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吗?你想了解更多有关这颗星球的知识吗?那就请你加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吧。
地球的形状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1)古代人凭直觉和臆想提出“ 天圆地方 ”。
(2)近代人通过观察及 麦哲伦船队 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 球体 。
(3)现代人进入太空,从太空中观察且通过人造卫星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看出地球是 球体 。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船队 
球体 
球体 
·导学建议·
1.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2.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注意教会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2.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是 亚里士多德 ;第一个亲眼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人是 加加林 。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海洋为大西洋— 太平洋 — 印度洋 —大西洋。
亚里士多德 
加加林 
太平洋 
印度洋 
4.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至少说出三个)
如:登高望远;月食;在海边看行驶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先见桅杆,再见船身;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等。
地球的大小
1.人类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万 千米。
2.地球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极半径是 6357 千米,由此可以发现地球是 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
5.1亿 
6371 
4万 
6378 
6357 
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1.游戏
四人一组,分别模拟①中国古人、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③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并说出他们各自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③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球体。
①中国古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体,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导学建议·
预习新课时,就要给四位同学交代好各自的任务,要求同学们注重自己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历史年代,收集相关的资料,理解他们对地球的认识具有时代的烙印,使看表演的同学能逐步认识地球。或借助多媒体,展示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历程。同时也可以借助事先制作好的PPT,展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加强学生的识记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2.演示月食过程,观察地球的阴影(影子)。
材料:1面小圆镜,1只手电筒,1个半径比小圆镜大的圆球。
过程:在暗室中,将代表月球的小圆镜挂在墙上。关上电灯,打开手电筒,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从镜面反射出来的亮光代表“月光”,圆球代表“地球”。将“地球”在“太阳光”和“月球”之间缓缓移过,制造一次“月食”。通过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地球是一个球体。
·导学建议·
预习新课时,教师就要布置全班同学各自准备好材料,并准备好活动场所,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只是理论的结论,而是经过实践反复演练得出的结果。
3.身临其境
用你学校中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约相当于 5000万 个篮球连在一起(篮球半径约12.7 cm)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约相当于 100000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5000万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