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课文1 《时评两篇》之《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必修4课文1 《时评两篇》之《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 郑静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联系实际,探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怎样从消费现象中概括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认清消费的正确态度——消费要讲文明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探究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回忆所见过的或听说过的月饼消费行为导入课文的学习。(幻灯片1)(10分钟)
二、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和文章对现实消费所具有的警示意义。教师朗读(5分钟),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理出文章的议论线索。(幻灯片2)
1、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2003年中秋节左右。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是全家团圆、祝福平安的一件事。可是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月饼消费出现了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的月饼消费在乎礼而不在乎吃”,殊不知,我们的月饼消费本来就不在乎吃,而在于其文化意味,而在于那种全家团圆的其乐融融。作者通过反复论证,令人信服地看到这种变味的月饼是错误的。
2、 相关知识: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之。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得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中秋应景的食品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
三、理出文章议论线索,注意题目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幻灯片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 题目阐释:
这篇文章的题目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道出作者的观点:月饼消费要讲文明。题目就是论点,开宗明义之法。
2、 文章的议论线索:
(教师提出问题“理解文中怎样从消费现象中概括出中心论点”作为引导)
板书:
吃月饼想到月饼消费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指出月饼消费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
剖析不文明行为
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研读第2自然段,提出问题:怎样理解文中的“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这句话?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这道练习题。(幻灯片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这是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拿出一个自然段只写了一句话,本身就是对这句话的强调。在议论文中凡是作者强调的,一般就是文章的关键所在,这一篇也不例外。但是必须明白这里的“味儿”,不是普通所理解的酸甜苦辣的味儿。这一句理解的关键在于“变”字。作者在“变”的前面加上有些这样有修饰语,意味着这种现象是有一些,而且是刚刚起步。可是究竟变成了什么?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都是在叙述这种变化:一是月饼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变得让人“眼花缭乱”,甚至“匪夷所思”;一是月饼成为一些人的“敲门砖”。这下我们就清楚了这“味儿”指的是吃月饼这一传统有文化意味,原本是阖家团聚、寄托祝福的,可是被有些人弄得乱七八糟,失去了原来的“味儿”。
五、总结全文(幻灯片5)(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关注百姓的日常消费生活,文章从“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引出月饼消费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然后举例变味的具体表现:形式大于内容,包装奢华;偏离礼尚往来,成了拉关系的“敲门砖”,从而引人深思“怎样才是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再表明自己的观点“消费要讲文明”,还告诫人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通过许多确凿的变化,典型又充分地论证“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揭示其中的深意,批评社会上许多的不良习气和腐败行为。
六、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认清消费的正确态度——消费要讲文明,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要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七、扩展相关文体知识以及写作常识(幻灯片6)
1、时评,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既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的事物赞颂、褒扬,也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2、时评的特点:①针对性②时效性③群众性④论辩性
3、写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①演绎法②归纳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引证法⑥例证法⑦分析法⑧反证法⑨归谬法⑩排他法
八、想想议议:(幻灯片7)
“消费要讲文明”是文章的观点,除此之外,消费还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九、课后作业:(幻灯片8)
本文指出了月饼消费中存在的许多不文明行为,类似不文明行为在其他消费中也存在,请关注并探究这些现象,以议论文的形式评论该消费现象,指出其弊端,批判其腐败,以对人们产生警示作用。
板书设计:
吃月饼想到月饼消费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指出月饼消费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
剖析不文明行为
提出自己的看法
① 针对性
时评的特点:② 时效性
③ 群众性
④ 论辩性
① 演绎法 ② 归纳法
③ 类比法 ④ 对比法
写作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⑤ 引证法 ⑥ 例证法
⑦ 分析法 ⑧ 反证法
⑨ 归谬法 ⑩ 排他法
教学后记:
1、学生对本文的比喻论证等方法能较好理解,尤其是当以回忆形式进入课文一下就活跃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以讨论形式展开想想议议: “消费除要讲文明外,还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时,反映热烈,理解深刻,效果很好。
2、学生对议论文的分析解读能力较弱,应针对这一方面加强引导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005年5 月
第 3 页 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