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23九上·内江期中)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欧洲各国展开了一系列殖民争霸战争。其中,大肆殖民扩张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西班牙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故选A项。
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排除B项。
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不是法国,排除C项。
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不是西班牙,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争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争霸的相关史实。
2.(2023九上·黄江期中)14—16世纪的欧洲,开始冲破神学的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B.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肯定人性”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了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寻找出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项正确;
“肯定人性”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肯定人性”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
3.(2023九上·黄江期中)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技术精湛,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 )精神。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 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A项人文主义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B项爱国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D项浪漫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4.(2022·昆明一模)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是最高权力机构。( )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主席团主席
【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雅典经过了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了民主政体,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城邦大事,A符合题意;
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不符合题意;
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主席团主席不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大会,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5.(2023九上·黄江期中)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小国寡民 C.民主政治 D.中央集权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
A项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项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符合题意;
C项民主政治是雅典的政治特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集权不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6.(2022九上·衡阳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这表明( )
A.《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C.《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材料“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可知,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7.(2023九上·黄江期中)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包括:(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梵文和佛教
【答案】B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历和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和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A项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B项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符合题意;
C项甲骨文和青铜器是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D项梵文和佛教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的相关史实。
8.(2021九上·新化期中)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基督教的兴起
C.城市的兴起 D.庄园的瓦解
【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农村建立了租地农场,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建立租地农场建立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A符合题意;
基督教兴起与1世纪,排除B;
城市的兴起与题干农场无关,排除C;
庄园的瓦解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西欧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豪强建立军事集团,形成了特殊的阶层,这个特殊的阶层是( )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商人 D.武士
【答案】D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故 D 正确;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与“军事集团”不符,故 A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封建时代日本的政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武士阶层形成的原因分析。
10.(2023九上·黄江期中)如果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
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荷马史诗》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状况,最具参考价值的素材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法典》可用来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11.(2023九上·黄江期中)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C项干扰性较大,麦加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
12.(2023九上·黄江期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
①解决技术难题 ②积累原始资本 ③提供工业原料 ④开拓海外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通过海外殖民可以②积累原始资本,③提供工业原料,④开拓海外市场。④解决技术难题与殖民活动无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3.(2023九上·黄江期中)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 )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A.幕府将军 B.天皇 C.贵族 D.武士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鲜明的政治特点是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A项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符合题意;
B项天皇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不掌握实权,不符合题意;
C项贵族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大名是地方诸侯,不符合题意;
D项武士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识记古代日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14.(2023九上·黄江期中)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的罗马成文法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A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符合题意;
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的,不符合题意;
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的,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它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15.(2017九上·西宁月考)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题干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学者,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C、D项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把握但丁的《神曲》及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他的《神曲》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因此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6.(2023九上·黄江期中)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刹帝利”。和“刹帝利”有关的制度是(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古印度阿育王的身份属于刹帝利,与之相关的制度是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项等级制度和“刹帝利”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度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分化制度和“刹帝利”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种姓制度和“刹帝利”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分工。
17.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夺取政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帝国不断扩张,2世纪的时候,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罗马帝国延续了约500年,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8.(2023九上·黄江期中)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 )
①伊斯兰教 ②麦加大清真寺 ③楔形文字 ④《天方夜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创立伊斯兰教,建造麦加大清真寺,创作了《天方夜谭》;①②④项都是属于古阿拉伯人创造的文明。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不属于古代阿拉伯人的创造,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属于阿拉伯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人的成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阿拉伯人的成就。
19.(2023九上·黄江期中)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只注重保存传统文明,不注重吸收创新发展
B.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弱
C.统治者连续几个世纪征战,造成民穷财尽
D.外族入侵,无力抵抗而亡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只注重保存传统文明,不注重吸收创新发展,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A项正确;
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弱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
统治者连续几个世纪征战,造成民穷财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
外族入侵,无力抵抗而亡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0.(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古希腊文明中哪项成果影响最深远? (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荷马史诗》
C.米罗的维纳斯 D.《几何原本》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创造了远近闻名的爱琴文明。根据题干关键词“影响最深远”,联系所学,雅典人创立的这种公民自由平等、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政体形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A项雅典的民主政治影响最深远,符合题意;
B项《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不符合题意;
C项米罗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不符合题意;
D项《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古希腊文明。
21.(2016九上·重庆期中)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
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
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只有扩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
22.(2023九上·黄江期中)下图反映的是 (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进行了采邑制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次改革使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处于统治阶层的有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处于被统治阶层的有农民(农奴);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西周分封制度,排除B项;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度,排除C项;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23.(2023九上·黄江期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俄底浦斯王》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担任元朝官员17年。后来,他从泉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可知是马可 波罗来华,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项正确;
《天方夜谭》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荷马史诗》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俄底浦斯王》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方式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4.(2023九上·黄江期中)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
A.《天方夜谭》 B.《俄底浦斯王》
C.《荷马史诗》 D.《古兰经》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
《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排除B项;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排除C项;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学和艺术成就。
25.(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 )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D.印度河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古埃及在非洲东北部,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A项正确;
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B项;
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排除C项;
印度河位于南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相关知.
26.(2023九上·黄江期中)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民主共和制度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A项贵族世袭制度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民主共和制度和日本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D项政教合一国家指的是阿拉伯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27.(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河流息息相关。以下文明成果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最主要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70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木乃伊也就是法老的尸体等。依据题干A项正确;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的青铜器,排除B项;
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C项;
是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28.(2016九上·深圳期中)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佛教教义与常识。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佛教宣称“众生平等”,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助,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教义与相关常识。
29.(2023九上·黄江期中)从15世纪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占领过这里。这些人中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是( )
A.葡萄牙人 B.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在“三角贸易”中,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C项正确;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葡萄牙人,排除A项;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荷兰人,排除B项;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法国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知识点,应把握“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
30.(2023·西宁)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外交领域,排除B项;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
31.(2023九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
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材料三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1)材料一中图一这一雄伟景观出现在哪一文明古国?图二所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在世界法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什么法律文献?图三反映的古代等级制度中,国王属于哪一等级?
(2)材料二中的“人”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局限性?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古罗马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叫什么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明?
【答案】(1)古代埃及;《汉谟拉比法典》;刹帝利
(2)奴隶制民主政治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罗马民法大全》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图一是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图二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三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出现等级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在古代印度,国王和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人”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外,还有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古罗马编成的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的名称是《罗马民法大全》,它是由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成的。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我们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金字塔等知识。
32.(2023九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1世纪以后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由于农产品的富余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逐渐市场化。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工工场形成。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上》
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1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毛纺织手工工场已经普遍地使用雇佣劳动,其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毛织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佛罗伦萨国际贸易、银行业的发展,使佛罗伦萨市民阶级的手中掌握了巨大财富,这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基础。
——摘自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特点:雇佣关系、集中劳动、分工合作。
(3)现象: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可得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出现了租地农场;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红工场形成”可得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出现了手工工场。
(2)根据材料“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雇佣关系;根据材料“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集中劳动;根据材料“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分工合作。
(3)根据材料“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毛纺织手工工场已经普遍地使用雇佣劳动,其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可得出,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是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使佛罗伦萨市民阶级的手中掌握了巨大财富,这正是新兴资阶级发起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基础”可得出,这一现象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1)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特点:雇佣关系、集中劳动、分工合作。
(3)现象: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以及影响等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以及影响等知识。
33.(2023九上·黄江期中)14—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欧洲文明十五讲》
(1)写出一幅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材料一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使“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4)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1)《最后的晚餐》(或《蒙娜丽莎》等)。人文主义。
(2)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新航路的开辟。
(3)哥伦布。给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奠定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达 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材料一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可知,“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是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使“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是哥伦布。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依据上述材料可知,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奠定了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等相关史实。
1 / 1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23九上·内江期中)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欧洲各国展开了一系列殖民争霸战争。其中,大肆殖民扩张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西班牙
2.(2023九上·黄江期中)14—16世纪的欧洲,开始冲破神学的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B.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3.(2023九上·黄江期中)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技术精湛,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 )精神。
A.人文主义 B.爱国主义 C.自由主义 D.浪漫主义
4.(2022·昆明一模)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是最高权力机构。( )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主席团主席
5.(2023九上·黄江期中)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 B.小国寡民 C.民主政治 D.中央集权
6.(2022九上·衡阳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这表明( )
A.《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C.《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7.(2023九上·黄江期中)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其中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包括:(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梵文和佛教
8.(2021九上·新化期中)西欧富裕农民约翰建立了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材料反映了西欧( )
A.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B.基督教的兴起
C.城市的兴起 D.庄园的瓦解
9.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豪强建立军事集团,形成了特殊的阶层,这个特殊的阶层是( )
A.农民 B.手工业者 C.商人 D.武士
10.(2023九上·黄江期中)如果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应选取的素材是( )
A.金字塔 B.种姓制度
C.《荷马史诗》 D.《汉谟拉比法典》
11.(2023九上·黄江期中)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 )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 D.大马士
12.(2023九上·黄江期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强国开始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通过海外殖民可以( )
①解决技术难题 ②积累原始资本 ③提供工业原料 ④开拓海外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23九上·黄江期中)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 )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A.幕府将军 B.天皇 C.贵族 D.武士
14.(2023九上·黄江期中)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的罗马成文法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5.(2017九上·西宁月考)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16.(2023九上·黄江期中)你看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电影《阿育王》吗?阿育王的身份是“刹帝利”。和“刹帝利”有关的制度是( )
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
17.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8.(2023九上·黄江期中)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 )
①伊斯兰教 ②麦加大清真寺 ③楔形文字 ④《天方夜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九上·黄江期中)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只注重保存传统文明,不注重吸收创新发展
B.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弱
C.统治者连续几个世纪征战,造成民穷财尽
D.外族入侵,无力抵抗而亡
20.(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古希腊文明中哪项成果影响最深远? (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荷马史诗》
C.米罗的维纳斯 D.《几何原本》
21.(2016九上·重庆期中)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
A.要以排外的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
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只有扩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22.(2023九上·黄江期中)下图反映的是 (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3.(2023九上·黄江期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品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俄底浦斯王》
24.(2023九上·黄江期中)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
A.《天方夜谭》 B.《俄底浦斯王》
C.《荷马史诗》 D.《古兰经》
25.(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 )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A.尼罗河 B.底格里斯河 C.幼发拉底河 D.印度河
26.(2023九上·黄江期中)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民主共和制度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27.(2023九上·黄江期中)古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河流息息相关。以下文明成果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是( )
A.A B.B C.C D.D
28.(2016九上·深圳期中)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9.(2023九上·黄江期中)从15世纪到19世纪,戈雷岛一直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占领过这里。这些人中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是( )
A.葡萄牙人 B.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30.(2023·西宁)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31.(2023九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
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材料三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1)材料一中图一这一雄伟景观出现在哪一文明古国?图二所反映的是古巴比伦文明在世界法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什么法律文献?图三反映的古代等级制度中,国王属于哪一等级?
(2)材料二中的“人”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局限性?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古罗马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叫什么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明?
32.(2023九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11世纪以后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由于农产品的富余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逐渐市场化。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工工场形成。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上》
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1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毛纺织手工工场已经普遍地使用雇佣劳动,其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毛织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佛罗伦萨国际贸易、银行业的发展,使佛罗伦萨市民阶级的手中掌握了巨大财富,这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基础。
——摘自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带来了什么影响?
33.(2023九上·黄江期中)14—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欧洲文明十五讲》
(1)写出一幅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材料一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使“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4) 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故选A项。
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排除B项。
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不是法国,排除C项。
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英国,不是西班牙,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早期殖民争霸。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早期殖民争霸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肯定人性”指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在意识形态上打破了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寻找出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项正确;
“肯定人性”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肯定人性”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无关,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 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A项人文主义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符合题意;
B项爱国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C项自由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D项浪漫主义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体现的精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4.【答案】A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雅典经过了经历几次改革后,建立了民主政体,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城邦大事,A符合题意;
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不符合题意;
元老院是罗马共和国的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主席团主席不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公民大会,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5.【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
A项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项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符合题意;
C项民主政治是雅典的政治特点,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集权不希腊城邦的突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
6.【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材料“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可知,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历和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和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A项象形文字和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B项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符合题意;
C项甲骨文和青铜器是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D项梵文和佛教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农村建立了租地农场,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建立租地农场建立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A符合题意;
基督教兴起与1世纪,排除B;
城市的兴起与题干农场无关,排除C;
庄园的瓦解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西欧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人武装并蓄养起来,组成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仆关系为纽带的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故 D 正确;
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与“军事集团”不符,故 A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考查封建时代日本的政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武士阶层形成的原因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状况,最具参考价值的素材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B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法典》可用来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代表--《汉谟拉比法典》。
1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创立后,穆罕默德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先是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到8世纪中叶,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帝国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C项干扰性较大,麦加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
12.【答案】C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通过海外殖民可以②积累原始资本,③提供工业原料,④开拓海外市场。④解决技术难题与殖民活动无关。故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3.【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在幕府统治时期,日本鲜明的政治特点是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
A项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符合题意;
B项天皇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不掌握实权,不符合题意;
C项贵族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大名是地方诸侯,不符合题意;
D项武士说法错误,幕府统治时期,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识记古代日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A项《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符合题意;
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的,不符合题意;
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的,不符合题意;
D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它是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15.【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结合题干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学者,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C、D项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教材内容,把握但丁的《神曲》及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他的《神曲》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因此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6.【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古印度阿育王的身份属于刹帝利,与之相关的制度是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项等级制度和“刹帝利”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度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C项民族分化制度和“刹帝利”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种姓制度和“刹帝利”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古印度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与分工。
17.【答案】C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屋大维夺取政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帝国不断扩张,2世纪的时候,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罗马帝国延续了约500年,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8.【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创立伊斯兰教,建造麦加大清真寺,创作了《天方夜谭》;①②④项都是属于古阿拉伯人创造的文明。②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不属于古代阿拉伯人的创造,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属于阿拉伯国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阿拉伯人的成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阿拉伯人的成就。
19.【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只注重保存传统文明,不注重吸收创新发展,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A项正确;
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弱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项;
统治者连续几个世纪征战,造成民穷财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
外族入侵,无力抵抗而亡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0.【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创造了远近闻名的爱琴文明。根据题干关键词“影响最深远”,联系所学,雅典人创立的这种公民自由平等、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政体形式对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A项雅典的民主政治影响最深远,符合题意;
B项《荷马史诗》是相传由古希腊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不符合题意;
C项米罗的维纳斯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不符合题意;
D项《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集整个古希腊数学成果和精神于一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希腊文明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古希腊文明。
21.【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
22.【答案】A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查理 马特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时,进行了采邑制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办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次改革使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处于统治阶层的有国王,贵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处于被统治阶层的有农民(农奴);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西周分封制度,排除B项;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雅典民主制度,排除C项;
题干图片不能体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23.【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担任元朝官员17年。后来,他从泉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可知是马可 波罗来华,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项正确;
《天方夜谭》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荷马史诗》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俄底浦斯王》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方式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24.【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
《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的代表作,排除B项;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排除C项;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文学和艺术成就。
25.【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古埃及在非洲东北部,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A项正确;
底格里斯河位于西亚,排除B项;
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排除C项;
印度河位于南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相关知.
26.【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其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A项贵族世袭制度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民主共和制度和日本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D项政教合一国家指的是阿拉伯国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27.【答案】A
【知识点】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最主要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70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木乃伊也就是法老的尸体等。依据题干A项正确;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朝的青铜器,排除B项;
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C项;
是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28.【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佛教教义与常识。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佛教宣称“众生平等”,神与人及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协助,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教义与相关常识。
29.【答案】C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在“三角贸易”中,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C项正确;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葡萄牙人,排除A项;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荷兰人,排除B项;
从事奴隶贸易后来居上的不是法国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贸易”的知识点,应把握“三角贸易”的有关知识。
30.【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外交领域,排除B项;
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31.【答案】(1)古代埃及;《汉谟拉比法典》;刹帝利
(2)奴隶制民主政治局限性: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罗马民法大全》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图一是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图二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全文。《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图三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出现等级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在古代印度,国王和武士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人”赞颂的是古代雅典在世界上率先创立的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外,还有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古罗马编成的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法律文献的名称是《罗马民法大全》,它是由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成的。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我们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平等交流。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雅典民主政治、《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金字塔等知识。
32.【答案】(1)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特点:雇佣关系、集中劳动、分工合作。
(3)现象: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可得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出现了租地农场;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红工场形成”可得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出现了手工工场。
(2)根据材料“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雇佣关系;根据材料“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集中劳动;根据材料“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是分工合作。
(3)根据材料“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毛纺织手工工场已经普遍地使用雇佣劳动,其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可得出,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是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使佛罗伦萨市民阶级的手中掌握了巨大财富,这正是新兴资阶级发起早期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基础”可得出,这一现象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1)出现了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2)特点:雇佣关系、集中劳动、分工合作。
(3)现象:雇佣(或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以及影响等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14世纪佛罗伦萨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以及影响等知识。
33.【答案】(1)《最后的晚餐》(或《蒙娜丽莎》等)。人文主义。
(2)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新航路的开辟。
(3)哥伦布。给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奠定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达 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材料一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可知,“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是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使“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是新航路的开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是哥伦布。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依据上述材料可知,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奠定了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