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2 18:32:37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期末)某旅行社为初中生拟定出国研学计划,特意制作了下面的宣传广告。历史顾问审核时指出,有一处广告不符合历史史实。这句广告词是(  )
A.在尼罗河驻足,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沿印度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探索佛教的前世和今生
C.去两河流域观光,了解楔形文字,领悟海洋文明的魅力
D.走过凯旋门,参观罗马竞技场,欣赏古罗马建筑的宏伟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为古巴比伦,最能反映两河流域明特征的是楔形文字,但是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而不是海洋文明,C项符合题意;
而ACD项广告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河流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2.(2024九上·期末)“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境内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所以有“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西方谚语;罗马帝国统治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罗马在其统治地区推行罗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区接受罗马的文化,“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因此,上述谚语实际上反映了罗马对其统治地区的文化渗透。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查古代罗马文化相关知识。
3.(2024九上·期末)“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促使希腊文明的衰落 D.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可知,题干信息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B项正确;
题干信息未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排除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排除C;
题干反映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4九上·期末)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这表明,西欧的封君和封臣(  )
A.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B.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C.是西欧最大封建主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封君和封臣制度中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据"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可知,这表明西欧的封君和封臣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符合题意;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A;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排除C;
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的封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2024九上·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过去, 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的日本的两次改革都(  )
A.学习中国文化 B.引进了西方技术
C.实现了社会转型 D.解除了民族危机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这两次改革分别是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两次改革都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 C符合题意;
“学习中国文化”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A;
“引进了西方技术”是明治维新的特点,排除B;
“解除了民族危机”是明治维新的影响,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2024九上·期末)某文件颁布后,英国国王的誓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变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民法典》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文件颁布后,英国国王的誓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变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由此看出,材料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议会的权力增强,结合《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可知反映出国王统而不治,C符合题意;
《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排除A;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排除B;
《民法典》由法国颁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知识。难度适中,根据题干关键词“英国国王”“议会”,掌握英国《权利法案》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2024九上·期末)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强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A符合题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
拿破仑战争在1800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美洲,与题干“欧洲大陆”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2024九上·期末)如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最能说明(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血腥性
C.市民阶层的形成 D.生产方式逐渐资本主义化
【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无关,排除A;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血腥性与早期殖民掠夺有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题干信息未涉及市民阶层的相关信息,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4九上·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的创新突出表现在它建立了(  )。
A.君主立宪制 B.护国主政治
C.黑人奴隶制 D.三权分立的制度
【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是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因此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制度,D符合题意;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排除A;
护国主政治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与美国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
美国独立战争后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黑人奴隶制是在美国内战时林肯政府废除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4九上·期末)“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内燃机的出现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计算机的问世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瓦特改良蒸汽机,故C符合题意;
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确立、计算机的问世无关,排除AD;
内燃机使用汽油或柴油或煤气作燃料,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2024九上·期末)下列数轴呈现了17—18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取得民族解放胜利
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合后,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人权宣言》题干重大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符合题意;
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与美国独立战争无关,排除A;
反抗外国殖民侵略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难度适中,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2.(2024九上·期末)有人评价拿破仑:“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还影响着如此许多之人。如果说他的辉煌能够抵挡时间的侵蚀,那是因为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回响。”并称赞他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的是(  )
A.扩大了法国疆域 B.打败了反法联盟
C.稳定了法国政局 D.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主持制定了民法典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D符合题意;
拿破仑之后,法国疆域变化较大,排除A;
打败了反法联盟是当时的影响,排除B;
稳定了法国政局与后世的影响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拿破仑与《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4九上·期末)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从1801年到1911年,美、德、法、英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A符合题意;
大众教育与人口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C;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人口的增长无必然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4九上·期末)如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A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重点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据题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巴黎公社。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5.(2024九上·期末)美国南北战争前,美国人称自己首先是某个“state”的人,然后才是美利坚合众国人;战后,则首先称自己是美国人,然后才称来自某个州。“美利坚合众国”才真正作为一个单数名词——而不是复数名词被广泛使用。这说明南北战争(  )
A.并未实现美国真正的独立 B.促进了美国统一
C.并没有解决黑人奴隶问题 D.加速了经济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对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强化了民众国家认同感,B符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实现了独立,排除A;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排除C;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美国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2024九上·期末)下图是 1861—1912 年俄国棉花加工量的变化示意图,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 B.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C.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表可知,1861-1912年俄国棉花加工量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这次改革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项正确;
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7.(2024九上·期末)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C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排除A;
英国的《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排除B;
《人权宣言》体现了民主法治的进步,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即可作答。
18.(2024九上·期末)明治初期, 男士上装是英国式, 长裤是美国式, 脚穿木屐, 肩披和式披风,发型却是长及颈部的披发。这样的奇装怪服打扮源于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明治初期, 男士上装是英国式, 长裤是美国式, 脚穿木屐, 肩披和式披风,发型却是长及颈部的披发。”结合所学,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等。D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B;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属于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2024九上·期末)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五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4%和6.3%,这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人口快速增长
C.工业化的推动 D.人口素质提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97.5%; 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到约600万,比1870年增加了5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4%和6.3%.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难度适中。
20.(2024九上·期末)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体现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符合题意;
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
一战并未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C;
第二次世界大战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一战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战争爆发的背景、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
21.(2024九上·期末)1983年, 《甘地传》获得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该影片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货
B.率领80位志愿队员进行“食盐长征”
C.发动群众暴动,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D.与印度总督谈判,双方妥协
【答案】C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把斗争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发动群众暴动,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属于暴力运动, C符合题意;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排除A;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选择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80名拥护者步行3周到达海边,自取海水制盐, 排除B;
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英国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同时被判刑者达9万人。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2024九上·期末)阿芙乐意为“黎明”、 “曙光”。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 阿芙乐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法西斯对列宁格勒攻击时, 阿芙乐号巡洋舰选择在此海港自沉。在战争后期被打捞起来并维修……此后阿芙乐号就在涅瓦河畔上,供人们参观、瞻仰。“革命开始了”, 这场“革命”(  )
A.让民族获得了独立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题干“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可知,1917年,发生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符合题意;
俄罗斯民族当时是独立的,排除A;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事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3.(2024九上·期末)阅读下面表格, 其内容说明这一时期苏联(  )
1928年、 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纺织品(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绩突出
C.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A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废除,排除B。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棉纺织品、谷物的增幅较低,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排除C。
题干反映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难度适中,理解表格信息,掌握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2024九上·期末)“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A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实施“欧洲复兴计划”,C不符合题意;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2024九上·期末)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 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④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项正确;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③项正确;C符合题意;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项错误;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④项错误。排除含①④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6.(2024九上·期末)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  )
A.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B.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
C.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 D.美国构建起单极世界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可知,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A项正确;
“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与“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
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排除C项;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7.(2024九上·期末)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7日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返回法国途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我们感到恐慌, 认为自己只是美国的追随者”,“欧洲必须实现 ‘战略自主’, 而法国将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本可以成为 ‘第三极’ ”。历史上为了实现“战略自主”, 成为“第三极”欧洲各国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区域性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等信息可知与欧洲联盟有关,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符合题意。
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排除A;
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B;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但它属于全球性贸易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欧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欧盟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8.(2024九上·期末)下表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社会信息化
【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919飞机部分系统组件构成来自世界多个国家,这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即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符合题意;
政治多极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文明多元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社会信息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图片信息,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29.(2024九上·期末)《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A.农业集体化的显著成效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可知,这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发展,导致“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工业的相关信息,与农业无关,排除A;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B;
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废除,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发展与改革。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苏联模式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0.(2024九上·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 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独立。 ”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使得国际联盟被联合国取代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可知,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不断反抗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无关,排除A;
题干反映的信息主要在二战后,排除B;
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独立,与没有体现"国际联盟被联合国取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的影响。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1.(2024九上·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解答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外历史学家对“光荣革命”的认识
历史学家 认识
【英国】 安德鲁· 玛尔 登陆的荷兰军队大约有4万人, 还带了50门大炮、志愿兵和许多马匹……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跨国侵略军, 它的统帅是荷兰执政威廉·奥兰治……因此,这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一《BBC世界史》
【中国】钱乘旦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一《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材料二:
政治家关于“1787 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 政治家 观点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 威廉·格莱斯顿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19世纪末 【中国】孙中山 美国达到了今日这样富强, 是由于联邦宪法………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马丁·路德·金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 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 是不应该的。
—根据曹大为等主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理
材料三:
巴黎第一批博物馆
成立时间 名称 馆舍 馆舍类型
1792年 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皇室  
1793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 皇家医药植物园的花园 皇室
1794年 艺术与工艺文物馆 圣马丁皇家隐修院 皇室
1795-1816年 法国历史博物馆 小奥古斯丁修道院 宗教
1806年之前 军事博物馆 圣托马斯达奎因教堂 宗教
—根据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安德鲁·玛尔对“光荣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钱乘旦所说的“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指出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位政治家的观点 请选出其中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同意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1)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制度: 君主立宪制。
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等。
(2)【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
理由: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意孙中山的观点】
理由: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 年制定和颁布美国宪法后,使美国过渡到联邦制国家,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
【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
理由: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作用: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颁布了相关的法案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一“这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中结合所学可知,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推断材料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进而可知这一制度为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任意选项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如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可知理由是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同意孙中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如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知,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本题考查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呈现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趋势。
故答案为:
(1)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制度: 君主立宪制。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等。
(2)【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理由: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意孙中山的观点】理由: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制定和颁布美国宪法后,使美国过渡到联邦制国家,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
【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理由: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作用: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颁布了相关的法案等。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2.(2024九上·期末)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三:
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1)材料一中“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指的是哪一国际秩序 材料一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趋势 据材料二指出,在过渡期,权力出现了怎样的转移与变化
(3) 材料三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 该组织是哪一会议决定成立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多极化趋势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联合国;雅尔塔会议
(4)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大国关系;国家利益;重大战争;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联合国与“安理会”;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冷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一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指的是美苏“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过渡期”国际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根据材料二“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可知,在过渡期,权力出现的转移与变化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材料三是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是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
(4)本题考查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多极化趋势;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联合国;雅尔塔会议。
(4)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大国关系;国家利益;重大战争;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冷战、联合国、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3.(2024九上·期末)阅读材料, 回答并论述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 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 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
——【美】理查德 ·W·布利特等《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 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
(2)请以材料二中“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论题, 联系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答案】(1)原因: ①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③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
(2)【例文】
论题: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论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 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军带来了新的疾病。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薄弱。
(2)本题考查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型试题,作答时做到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材料二中"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论题,联系所学知识论述如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故答案为:
(1)原因: ①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③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
(2)论题: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论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 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职业病、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2024九上·期末)某旅行社为初中生拟定出国研学计划,特意制作了下面的宣传广告。历史顾问审核时指出,有一处广告不符合历史史实。这句广告词是(  )
A.在尼罗河驻足,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沿印度河而行,了解种姓制度,探索佛教的前世和今生
C.去两河流域观光,了解楔形文字,领悟海洋文明的魅力
D.走过凯旋门,参观罗马竞技场,欣赏古罗马建筑的宏伟
2.(2024九上·期末)“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3.(2024九上·期末)“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促使希腊文明的衰落 D.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4.(2024九上·期末)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这表明,西欧的封君和封臣(  )
A.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B.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C.是西欧最大封建主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5.(2024九上·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过去, 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的日本的两次改革都(  )
A.学习中国文化 B.引进了西方技术
C.实现了社会转型 D.解除了民族危机
6.(2024九上·期末)某文件颁布后,英国国王的誓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变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民法典》
7.(2024九上·期末)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  )
A.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C.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8.(2024九上·期末)如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最能说明(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血腥性
C.市民阶层的形成 D.生产方式逐渐资本主义化
9.(2024九上·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的创新突出表现在它建立了(  )。
A.君主立宪制 B.护国主政治
C.黑人奴隶制 D.三权分立的制度
10.(2024九上·期末)“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工厂制度的确立 B.内燃机的出现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计算机的问世
11.(2024九上·期末)下列数轴呈现了17—18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它们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B.取得民族解放胜利
C.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2.(2024九上·期末)有人评价拿破仑:“没有多少人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外还影响着如此许多之人。如果说他的辉煌能够抵挡时间的侵蚀,那是因为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回响。”并称赞他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的是(  )
A.扩大了法国疆域 B.打败了反法联盟
C.稳定了法国政局 D.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13.(2024九上·期末)根据下表分析英、法、德、美四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国家 1801 1851 1881 1901 1911
美 530 2319 5016 7600 9197
德 2400 3341 4523 5637 6493
法 2735 3578 3740 3845 3919
英 889 1793 2597 3253 3607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大众教育的推广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4.(2024九上·期末)如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巴黎公社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15.(2024九上·期末)美国南北战争前,美国人称自己首先是某个“state”的人,然后才是美利坚合众国人;战后,则首先称自己是美国人,然后才称来自某个州。“美利坚合众国”才真正作为一个单数名词——而不是复数名词被广泛使用。这说明南北战争(  )
A.并未实现美国真正的独立 B.促进了美国统一
C.并没有解决黑人奴隶问题 D.加速了经济发展
16.(2024九上·期末)下图是 1861—1912 年俄国棉花加工量的变化示意图,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 B.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C.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7.(2024九上·期末)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的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18.(2024九上·期末)明治初期, 男士上装是英国式, 长裤是美国式, 脚穿木屐, 肩披和式披风,发型却是长及颈部的披发。这样的奇装怪服打扮源于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殖产兴业, 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
19.(2024九上·期末)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在校生比1870年增加了五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4%和6.3%,这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人口快速增长
C.工业化的推动 D.人口素质提高
20.(2024九上·期末)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21.(2024九上·期末)1983年, 《甘地传》获得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该影片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  )
A.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货
B.率领80位志愿队员进行“食盐长征”
C.发动群众暴动,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D.与印度总督谈判,双方妥协
22.(2024九上·期末)阿芙乐意为“黎明”、 “曙光”。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 阿芙乐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法西斯对列宁格勒攻击时, 阿芙乐号巡洋舰选择在此海港自沉。在战争后期被打捞起来并维修……此后阿芙乐号就在涅瓦河畔上,供人们参观、瞻仰。“革命开始了”, 这场“革命”(  )
A.让民族获得了独立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3.(2024九上·期末)阅读下面表格, 其内容说明这一时期苏联(  )
1928年、 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纺织品(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绩突出
C.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突破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4.(2024九上·期末)“他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评述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新经济”
25.(2024九上·期末)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 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④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2024九上·期末)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  )
A.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B.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
C.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 D.美国构建起单极世界
27.(2024九上·期末)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7日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返回法国途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我们感到恐慌, 认为自己只是美国的追随者”,“欧洲必须实现 ‘战略自主’, 而法国将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本可以成为 ‘第三极’ ”。历史上为了实现“战略自主”, 成为“第三极”欧洲各国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区域性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8.(2024九上·期末)下表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社会信息化
29.(2024九上·期末)《文明》一书调侃:“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暴露了(  )
A.农业集体化的显著成效 B.农奴制的落后性
C.新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D.苏联模式的弊端
30.(2024九上·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 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独立。 ”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使得国际联盟被联合国取代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1.(2024九上·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解答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外历史学家对“光荣革命”的认识
历史学家 认识
【英国】 安德鲁· 玛尔 登陆的荷兰军队大约有4万人, 还带了50门大炮、志愿兵和许多马匹……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跨国侵略军, 它的统帅是荷兰执政威廉·奥兰治……因此,这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一《BBC世界史》
【中国】钱乘旦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一《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材料二:
政治家关于“1787 年美国宪法”的观点
时间 政治家 观点
19世纪中后期 【英国】 威廉·格莱斯顿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19世纪末 【中国】孙中山 美国达到了今日这样富强, 是由于联邦宪法………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马丁·路德·金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 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 是不应该的。
—根据曹大为等主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整理
材料三:
巴黎第一批博物馆
成立时间 名称 馆舍 馆舍类型
1792年 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皇室  
1793年 自然历史博物馆 皇家医药植物园的花园 皇室
1794年 艺术与工艺文物馆 圣马丁皇家隐修院 皇室
1795-1816年 法国历史博物馆 小奥古斯丁修道院 宗教
1806年之前 军事博物馆 圣托马斯达奎因教堂 宗教
—根据黄辉《“文化性”空间组织力量及其认知在城市内部空间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安德鲁·玛尔对“光荣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钱乘旦所说的“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指出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一位政治家的观点 请选出其中一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同意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大革命对巴黎第一批博物馆诞生所起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哪些共同点
32.(2024九上·期末)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主导了战后国际关系。这是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格局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三:
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1)材料一中“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指的是哪一国际秩序 材料一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趋势 据材料二指出,在过渡期,权力出现了怎样的转移与变化
(3) 材料三是哪一国际组织的宗旨 该组织是哪一会议决定成立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有哪些
33.(2024九上·期末)阅读材料, 回答并论述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 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 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
——【美】理查德 ·W·布利特等《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 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
(2)请以材料二中“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论题, 联系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为古巴比伦,最能反映两河流域明特征的是楔形文字,但是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而不是海洋文明,C项符合题意;
而ACD项广告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两河流域相关知识的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境内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所以有“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西方谚语;罗马帝国统治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罗马在其统治地区推行罗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区接受罗马的文化,“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因此,上述谚语实际上反映了罗马对其统治地区的文化渗透。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查古代罗马文化相关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可知,题干信息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B项正确;
题干信息未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排除A;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排除C;
题干反映的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封君和封臣制度中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据"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可知,这表明西欧的封君和封臣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B符合题意;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排除A;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排除C;
西欧的封君和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封君与封臣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的封建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这两次改革分别是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两次改革都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实现了社会转型, C符合题意;
“学习中国文化”是大化改新的特点,排除A;
“引进了西方技术”是明治维新的特点,排除B;
“解除了民族危机”是明治维新的影响,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文件颁布后,英国国王的誓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变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由此看出,材料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议会的权力增强,结合《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可知反映出国王统而不治,C符合题意;
《人权宣言》颁布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排除A;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独立,排除B;
《民法典》由法国颁布,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知识。难度适中,根据题干关键词“英国国王”“议会”,掌握英国《权利法案》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在1815年以前大约三十年的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革命’……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而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革命分别是指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强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A符合题意;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
拿破仑战争在1800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美洲,与题干“欧洲大陆”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3世纪,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无关,排除A;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血腥性与早期殖民掠夺有关,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题干信息未涉及市民阶层的相关信息,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是由美国制宪会议制定的,它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因此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国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制度,D符合题意;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排除A;
护国主政治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与美国政治制度无关,排除B;
美国独立战争后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黑人奴隶制是在美国内战时林肯政府废除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瓦特改良蒸汽机,故C符合题意;
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与工厂制度的确立、计算机的问世无关,排除AD;
内燃机使用汽油或柴油或煤气作燃料,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1.【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英国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合后,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人权宣言》题干重大事件反映的时代潮流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符合题意;
推翻本国封建统治与美国独立战争无关,排除A;
反抗外国殖民侵略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难度适中,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很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主持制定了民法典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D符合题意;
拿破仑之后,法国疆域变化较大,排除A;
打败了反法联盟是当时的影响,排除B;
稳定了法国政局与后世的影响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拿破仑与《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从1801年到1911年,美、德、法、英人口迅速增长,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A符合题意;
大众教育与人口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人口的增长无关,排除C;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人口的增长无必然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重点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据题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法国巴黎公社。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发表、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对美国的民间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强化了民众国家认同感,B符合题意;
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实现了独立,排除A;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排除C;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美国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D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表可知,1861-1912年俄国棉花加工量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这次改革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项正确;
现代工厂制度的推广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7.【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拉美民主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C符合题意;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排除A;
英国的《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排除B;
《人权宣言》体现了民主法治的进步,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即可作答。
18.【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明治初期, 男士上装是英国式, 长裤是美国式, 脚穿木屐, 肩披和式披风,发型却是长及颈部的披发。”结合所学,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等。D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B;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属于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97.5%; 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到约600万,比1870年增加了5倍。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数量分别降至4.4%和6.3%.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不是主要原因,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难度适中。
20.【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体现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B符合题意;
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
一战并未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C;
第二次世界大战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一战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熟练掌握战争爆发的背景、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把斗争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发动群众暴动,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属于暴力运动, C符合题意;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排除A;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选择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80名拥护者步行3周到达海边,自取海水制盐, 排除B;
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英国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同时被判刑者达9万人。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答案】D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题干“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率先对临时政府政权所在地冬宫进行炮击,革命开始了”可知,1917年,发生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符合题意;
俄罗斯民族当时是独立的,排除A;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事业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3.【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A符合题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废除,排除B。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棉纺织品、谷物的增幅较低,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排除C。
题干反映的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难度适中,理解表格信息,掌握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B符合题意;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A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为了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实施“欧洲复兴计划”,C不符合题意;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与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项正确;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③项正确;C符合题意;
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项错误;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④项错误。排除含①④的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6.【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迫使欧洲国家都要以对待本国居民的同等条件,向美国投资者开放。这样,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可知,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获得更多经济利益,A项正确;
“欧洲国家失去了主权”与“美国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成了真正的受益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
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走向全面冷战对峙,排除C项;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7.【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欧国家”“20世纪90年代”等信息可知与欧洲联盟有关,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符合题意。
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排除A;
联合国是二战后成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B;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但它属于全球性贸易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欧盟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欧盟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8.【答案】C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C919飞机部分系统组件构成来自世界多个国家,这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即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符合题意;
政治多极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文明多元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社会信息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图片信息,分析选项即可作答。
29.【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可知,这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的发展,导致“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工业的相关信息,与农业无关,排除A;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B;
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废除,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发展与改革。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苏联模式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0.【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可知,材料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不断反抗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无关,排除A;
题干反映的信息主要在二战后,排除B;
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独立,与没有体现"国际联盟被联合国取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的影响。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1.【答案】(1)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制度: 君主立宪制。
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等。
(2)【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
理由: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意孙中山的观点】
理由: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 年制定和颁布美国宪法后,使美国过渡到联邦制国家,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
【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
理由: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作用: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颁布了相关的法案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一“这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中结合所学可知,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推断材料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进而可知这一制度为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任意选项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即可。如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影响可知理由是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同意孙中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如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知识。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知,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本题考查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呈现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趋势。
故答案为:
(1)认识:“光荣革命”并不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制度: 君主立宪制。影响: 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等。
(2)【同意威廉·格莱斯顿的观点】理由: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意孙中山的观点】理由: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1787年制定和颁布美国宪法后,使美国过渡到联邦制国家,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联邦政府)的权力。
【同意马丁·路德·金的观点】理由:美国 1781 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具有局限性。
(3)作用: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将皇室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法国大革命打击了天主教势力,将属于天主教的资源用于开办博物馆。
(4)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颁布了相关的法案等。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2.【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多极化趋势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联合国;雅尔塔会议
(4)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大国关系;国家利益;重大战争;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联合国与“安理会”;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冷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这一潜在秩序的瓦解”指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一中的“非战非和的状态”指的是美苏“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过渡期”国际格局的趋势是多极化。根据材料二“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可知,在过渡期,权力出现的转移与变化是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材料三是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是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
(4)本题考查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际秩序的因素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多极化趋势;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
(3)联合国;雅尔塔会议。
(4)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大国关系;国家利益;重大战争;国际会议的召开;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冷战、联合国、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3.【答案】(1)原因: ①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③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
(2)【例文】
论题: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论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 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有限和封闭的空间,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军带来了新的疾病。工人劳动状况持续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采矿、冶炼、煤化学工业的生产等导致工人出现了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癌等问题。从20世纪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性肿瘤等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职业病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职业卫生防护意识薄弱。
(2)本题考查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开放型试题,作答时做到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材料二中"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论题,联系所学知识论述如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故答案为:
(1)原因: ①工业化的机器生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②工厂狭小、嘈杂、污染的环境损害了工人的健康。 ③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低。
(2)论题: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论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 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职业病、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