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2 20: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室阳安高 2023 级第二学期 3 月月考地 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下图为“人类大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人口分布( )
A.平原比山区多 B.欧洲比亚洲多 C.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D.西半球比东半球多2.下列地区中,不属于“人类大陆”的是( )
A.欧洲西部 B.亚洲南部 C.北美北部 D.亚洲东南部
截至 2022 年 11 月 15 日,全球 230 个国家和地区人口总数已达到 80 亿人,其中 80 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 70°至南纬 50°地区,下图示意纬度每隔 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区( )
A.水热条件优越 B.自然灾害极少 C.地形极为平坦 D.环境污染很小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世界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广 B.气候酷寒 C.陆地面积小 D.山地多平地少
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3000m 的区域 B.500~1000m 的区域
C.100~500m 的区域 D.≤25m 的区域
6.图中信息表明,我国( )
A.人口分布较均匀 B.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区
C.人口随海拔升高递增 D.高原地区都地广人稀
县域是指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近年来,受县域区位优势、人口政策及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影响,我国县域人口流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力。下图示意2000~2020 年我国县域范围内人口流动年龄结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流动人口( )
A.0~15 岁儿童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下降 B.16~44 岁青壮年人口流动占比明显上升
C.45-59 岁中年人口流动占比不断下降 D.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流动占比波动上升
推测我国县域范围内青壮年劳动力流动人口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获得先进的教育资源 B.寻求理想的人生伴侣
C.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D.享受优美的宜居环境
影响 2000 年以来我国县域范围内儿童和老年人流动占比变化的社会因素最可能是( )
A.教育和家庭 B.法律和政策 C.交通和医疗 D.娱乐和购物
2022 年 11 月,浙江省在杭州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院——阳光家园启动“多代同楼”项目试点。该项目为院内老人招募年轻陪伴者,试图以跨代社交打破养老院及社区内老年人单一、局限的生活圈,一批不同职业的年轻人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入住养老院,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多部门的联动让养老模式逐渐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多代同楼”养老模式更加关注( )
A.医疗健康 B.专业照护 C.经济效益 D.精神文化11.该项目为院内老人招募年轻陪伴者,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是( )
A.性格 B.时间 C.才艺 D.收入
2023 年 11 月 26 日,海南省“候鸟人才”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在海口举办。人口社会学家把按照一定规律来往于两地的人群称为“候鸟型人群”。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在海南休养越冬的“候鸟人群”达一百多万人,他们中不乏学者、教授、专家以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南“候鸟人群”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B.区域就业机会的均衡C.区域间联系便利紧密 D.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候鸟人才”对海南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就业难度 B.促进服务业发展 C.大力开发资源 D.降低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率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移量(迁入人数减迁出人数)与原来人口总数之比。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04~2014 年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城市 2004 年到 2014 年的人口迁移率( )
A.持续上升 B.波动上升 C.持续下降 D.波动下降15.该城市位于(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16.当前,影响我国区域之间人口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宗教文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 2010 年、2020 年和 2030 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镇化进程的加速,2010 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 2301.91 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上海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 年上海实际常住人口超过估算量,说明这种估算没有意义
B.2010 年上海实际人口远大于估算的人口容量,已经使上海不堪重负
C.2010 年上海实际人口远大于以水资源为依据估算的人口,说明水资源对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D.实际常住人口与估算值有出入,说明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18.为了提高上海人口容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停止南水北调工程,保证长江对上海的供水
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及合理利用水资源 C.加大开发力度,大量进口各种资源,保证上海工业的原料供应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及合理利用水资源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A.产业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B.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以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为主
20.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后( )
①自然村落数量增加②土地利用率提高③空间布局得到优化④城乡差距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21.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貌 B.气候变化 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22.2015 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 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 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①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居住区 D.文化区
图中甲处的功能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环境 D.政策
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的地势最可能( )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中高周低 D.东北高西南低
分析“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 3 个小题。
在丙区中,愿意付出的租金最高的活动是:
A.商业 B.住宅 C.工业 D. 政 治 机 构 27.城市功能分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经济因素影响正确的论述是:
①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或价格越高 ②通达度越好,地租就越低
③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④距市中心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要求是:
①位于市中心或街道两侧 ②不断向市区边缘移动
③不断向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移动 ④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口袋公园”是指对城市的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进行人工绿化,打造规模不大、贴近百姓生活、具有一定功能的公共开放空间。完成下面小题。
“口袋公园”在城市的分布特征是( )
①斑块状散落 ②集中连片 ③居民区较多 ④工业区较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口袋公园”的主要功能是( )
A.增加城市用地 B.解决旱涝灾害 C.拓展生态空间 D.方便居民出行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 40 分)
下图为 2017 年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4 分)
东北平原南部地区人口分布较(填“稀疏”或“稠密”),试分析其原因。(6 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位置如下图)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 1000 万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工作在石油、
服务、建筑等行业,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
根据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写出沙特阿拉伯吸引外籍劳工的拉力条件。(4 分)
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6 分)
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自身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4 分)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示信息,比较 A、B、C 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4 分)
请在 A、B、C、D 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6 分)
某电商企业计划在该市 B 处建设仓储物流中心,请解释其原因。(6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