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深圳市小升初模拟试题-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燕(yān)山 坚劲(jìn) 结(jiē)实
B.勉强(qiáng) 鸿鹄(hú) 花圃(pú)
C.憎恶(wù) 调(tiáo)节 兴(xīng)旺
D.疙(gē)瘩 恐怖(bù) 夹(jiá)紧
2.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不如)之矣。
B.为(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两小儿笑曰:“孰为(说)汝多知乎?”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任凭我)东西南北风。
3.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 通霄 小贩 万象更新
B.沸腾 搅和 书藉 重见天日
C.徘徊 拔弄 耽搁 翻箱倒柜
D.幼稚 严峻 防御 心平气和
4.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点一致的诗句是( )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丁香结》中“檐前积雪”一词是指开得洁白耀目的丁香花。
B.《少年闰土》开篇用“月下看瓜刺猹”的场面展现了闰土憨厚害羞的形象。
C.《书戴嵩画牛》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强调要向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
D.《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既关注了群体形象,又聚焦了个体,凸显了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6.在研学途中,同学们看到某书店开业,想送上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面哪句比较合适?(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D.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为了反对bō xuē( )和yā pò( ),为了民族的jiě fàng( )和人民的lì yì( ),众多战士xī shēng( )在战场上。
8.给下面的字注音再组词。
澄 ( ) 沮 ( ) 瀑 ( )
瞪 ( ) 租 ( ) 曝 ( )
9.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桃李( )门 ( )( )动听 ( )然而止
引人入( ) 迫不( )待 身( )其境
(1)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 、 ,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2)他凝视着墙上的画面,有种 的感觉。(选词填空)
10.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
(1)《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诗中“ , ”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特点,诗人倾耳细听,满心欢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欣悦之情;《清平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写的,词人不舍春归,词中“ , ”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求之不得的无奈。
(2)古诗中“何当金络脑, ”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志向;“ ,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不怕千难万险、保持忠诚清白的品格。
(3)古诗中富有哲理。老师常常告诫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我们及时孝敬父母、陪伴父母;现在的生活富裕了,但要懂得节约的好传统“ ,莫把无时当有时”;老师的话意味深长:“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这让我想起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
11.她(孙晋芳)很瘦弱,胳膊很细。(改为夸张句)
12.两行白杨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改为拟人句)
13.他在小路上听到了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14.老师对我说:“这是我对你的期望,请你落实到行动上”。(改成转述句)
15.谁都说邱少云是纪律严明、意志坚定的英雄。(改成双重否定句)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选文考查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请用“~~~~”画出选文中对光线的描写,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要如此细致地描写光线呢?
2.文段中出现了两次“男孩儿”和一次“他”,仔细品一品,这样的人称与视角的变化,对表达人物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以旁观者的口吻,更能表达对文中“我”的同情。
②以旁观者的视角,更加突出“我”此刻内心的绝望。
③“男孩儿”和“他”都是文中的“我”,互相转换只是为了增强神秘感,引发读者的好奇。
④这种人称的转换,就仿佛如今的“我”在回顾小时候的“我”,替当初那个无助的自己感到难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画线句子中作者用了两个句号,下面选项理解有误的是
A.强调这普通的一个星期天却令“我”极其难忘。
B.通过句号的停顿突出“我”的复杂心情。
C.暗示这个星期天非比寻常,有大事发生。
D.与文章题目和开头相呼应。
人物剪影。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李大钊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屋里写大字,外边下起了大雪。啊,我们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想着想着,手里的笔就不听使唤了。爸爸正站在我旁边,他用手敲了敲我写的字,我仔细一看,有几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我知道自己错了,脸上热辣辣的,就认真往下写。
我把写好的大字交给爸爸看,心里想:爸爸一定要让我重写一遍。没想到爸爸看了,指着后边几个字对我说:“好,像这样写就对了!”又对我说:“叫你哥哥来,咱们到外边玩雪去!”爸爸带着我们到雪地里,跑呀跳呀,团雪球,打雪仗,还堆了个大雪人,我们一点儿不觉得冷,爸爸也像年轻了好几岁。
每逢听到孩子们唱歌,我就会想起爸爸第一次教我们唱《国际歌》的情景。
一个夏天的晚上,爸爸要教我们唱歌。他坐在风琴前面,让我们先唱一支学校里新教的歌。
爸爸听我们唱完了,眉头一皱,说:“‘学校像美丽的花园,孩子们多么幸福’,这不是撒谎吗?地主和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农民和工人,许多孩子都吃不上饭,哪有什么美丽和幸福!”接着,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教我们唱《国际歌》。
1.文中叙述了“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从中可以看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这篇文章跟《十六年前的回忆》相比,事例选择的角度有何不同?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
3.从结构上看,如果这篇文章要加一个像《十六年前的回忆》那样照应开头的结尾,你觉得应该怎样加?
三、书面表达
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写一篇习作。
较量就是比拼双方的本领、实力。较量有许多种:力气上的,学习上的,心灵上的……你曾经与自己或他人较量过吗?选择最难忘的一次较量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B
6.D
7. 剥削 压迫 解放 利益 牺牲
8. chéng 澄碧 jǔ 沮丧 pù 瀑布 dèng 目瞪口呆 zū 收租 pù 曝晒
9. 满 娓 娓 戛 胜 及 临 栩栩如生 息息相关 绘声绘色 不堪入耳 身临其境
10. 杜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黄庭坚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忠言逆耳利于行
11.孙晋芳瘦弱得能被风吹跑,胳膊细得就像竹竿儿。
12.两行白杨树挺直了腰杆,整齐地站在道路两旁。
13.他听到了钢琴声。
14.老师对我说,那是他对我的期望,让我落实到行动上。
15.没有人不说邱少云是纪律严明、意志坚定的英雄。
1.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作者表面上写光线的变化,实际上在写越来越绝望的心情。作者融情于景,在描写景物时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 2.B 3.C
1.本文主要写了父亲通过写大字的事教育我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和父亲教我们唱《国际歌》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对子女教育严格、对敌人憎恨,对革命忠诚的人。 2.本文选取的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十六年前的回忆》主要选取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事情,它们都围绕主题选材,突出了主题。 3.父亲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对我的教育。
1.例文:
我与自己的较量
因为有巨石才有浪花,因为有其他选手所以才能突破最好的成绩,因为有对手,才让我们变得更加努力,走向成功。而我把我自己当做最强劲的对手。
有一次,我考试考了80分,回来的路上我垂头丧气,觉得脚步无比沉重,大树的树枝随风摆动仿佛在开“庆祝会”,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嘀嘀地响着,仿佛嘲笑我的无能。在这一刻我希望我永远也不要到家。可我必须得回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了家门。妈妈笑嘻嘻地问我的考试成绩,我吞吞吐吐地好半天,才说出了“80分”。我本以为责骂声会如同暴风雨一般降临,我低着头准备接受暴风雨的来临。可一秒过去了,一分过去了,暴风雨并没有到来,只听见妈妈说:“这次没考好下次可以继续努力,我们不用跟别人比,只要自己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就可以了,一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我听了妈妈的话乖巧地点了点头,并认真地听妈妈为我一题一题的讲解,我听懂之后,妈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给我做,我全部做对了。
后来我十分努力地学习,终于第一次考试我考到了90分以上,我开心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和我都很高兴,因为我终于打败了自己。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正我的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忘带眼镜看不清黑板,忘带校牌、红领巾,临时去买……我为了防止忘记,每次把红领巾、校牌、眼镜取下来放在书包里,每次上学前,检查一遍书包,确保没再忘带东西。这样,好习惯慢慢养成了。我改正了我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我的学习也进步好多。
从那一天打败了我的对手——丢三落四的另一个我。我认识到了对手不等于敌人,因为自己不是自己的敌人,但自己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