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024年苏州市小升初模拟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024年苏州市小升初模拟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1:0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苏州市小升初模拟试题-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意思及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掺和(huo) 无济于是 通国之善弈者(通过)
B.褴褛(lǚ) 悬崖绝壁 赴汤蹈火(滚开的水)
C.温馨(xīn) 换然一新 固若金汤(汤池,指护城河)
D.呜咽(yàn) 精益求精 山穷水尽(达到极端)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居高临下 身临其境 B.时鸣春涧中 好雨知时节
C.声泪俱下 面面俱到 D.盈盈一水间 眉眼盈盈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爸为增强体质,不断加大运动量,结果膝盖损伤,真是过犹不及。
B.假日里,人民公园游客如织,络绎不绝。
C.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良好的生活习惯终身受益。
D.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4.下列句子中,表达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踮着脚望着,望着……
B.在巴掌大的操场上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太阳一升起来,地上就像着了火一样。
5.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蕴含道理相同的一句是(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6.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石》《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这三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B.阅读世界经典名著时,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C.辩论有技巧,在自由辩论时,主要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不要强调我方观点。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
7.看拼音,写词语。
穿上漂亮的yī shang( ),走进大自然,这里有xiōng y ng péng pài( )的大海,有wēi fēng lǐn lǐn( )的骏马,有陡峭的xuán yá( )……让我们欣赏xiū sè( )的蜜蜂亲吻小花,美丽的彩虹diǎn zhuì( )雨后的天空。
8.选词填空。
(1)妈妈说我小时候性格 ,写字也 ,把她愁坏了。(别别扭扭 歪歪扭扭)
(2)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 ,更是 。(必然 偶然)
(3)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失败的 ,总结已有的 ,再继续前进。(教训 经验)
9.填字成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
①全神( )注 ②见微知( ) ③斩钉( )铁 ④追悔莫( )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的词语是 (填序号)。
(2)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从生活细节中 ,就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填序号)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有人。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在课文中,我们也认识了无数平凡而伟大的人: 的李大钊, 的张思德,舍身炸暗堡的 ……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2)诗中有景。吟诵着“ ,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又绿江南岸, ”“渭城朝雨渑轻尘, ”……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3)诗中有情。古诗《迢迢牵牛星》讲述的是中国民间“ ”的故事,诗句“盈盈一水间, ”表达了诗人的忧思之情;《十五夜望月》中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之情。
(4)诗以言志。《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马诗》中,诗人用“何当金络脑, "表达了自己想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石灰吟》中,诗人借“ ”表明志向,即使“粉骨碎身”,也立志“ ”。
11.我们要积极参与“书香校园”。(修改病句)
12.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大娘慢慢拿起那本厚厚的书。(缩句)
1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14.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说:“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改成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15.我的嗓子很干。(改为夸张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中国印章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它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印章流派的崛起、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象刻爱好者将学校传统文化墙上的有关词语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乐善好施 上善若水 温文尔雅 自强不息 天道酬勤 钡而不舍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材料四:南京博物院的院徽LOGO由印章、“南”和“中”字及其回纹图案组合而成。图章正中间像一个“南”字,又像一个“中”字,还像江南园林的视图,也包括了回纹图案。院徽的色调选用了前国立中央博物馆院徽的蓝、黄颜色,借以反映南博与其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力,进一步展现了其精神传承的实质。南京博物院的院徽LOGO以印章的方式来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南京博物院的精神内涵。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至唐宋 ①
元代 ②
2.某同学说:“看了材料二中‘上善若水’这枚印章,我想到了大教育家孔子,他提出做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看到材料二中的“① ”这枚印章,我想到了② 。
3.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院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它蕴含的意义有哪些?(至少写两点)


4.下列说法不符合以上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发展。
D.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阅读。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A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此时,朋友正说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再一次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这句话用两个“急慌慌”形容这位母亲急于兜售花生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她迫切想要做成生意,十分谦卑。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B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C她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D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正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崇高无比,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文中具体刻画了三位母亲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们的事例。
① 一位做保洁的母亲哀求主管别全扣工资。 ②
2.作者在刻画三位母亲的形象时有着生动细致的描写,请你仿照文中泡泡图里的批注,从“A、B、C、D”四处画横线的语段中选择两处,写下你的阅读体会。
① 语段,批注:②
③ 语段,批注:④
3.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对第⑦自然段中“卑微”和“崇高”的理解。
三、书面表达
1.即将毕业,学校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会让你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请写下这份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要求:1.写清楚事情的经过;2.要有真情实感;3.有段落的划分;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字数不少于400字;6.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D
6.B
7. 衣裳 汹涌澎湃 威风凛凛 悬崖 羞涩 点缀
8. 别别扭扭 歪歪扭扭 偶然 必然 教训 经验
9. 贯 著
截 及 ③ ②
10. 或轻于鸿毛 临危不惧 不怕牺牲 董存瑞 春色满园关不住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客舍青青柳色青 牛郎织女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状物言志 快走踏清秋 石灰 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我们要积极参与“书香校园”的活动。
12.大娘拿起书。
1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14.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15.我的嗓子干得直冒烟。
1.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文人用印章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2. 锲而不舍 李白在溪边看到大娘铁杵磨成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图章中的图案即像“南”又像“中”字,寓意江南水乡特色园林文化,也点明中国南京这个地点。 回文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和连绵不断,传承这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着民族特色。 4.D
1. 一位老妇人在烧烤桌间卖五香花生 一位女人在马路中间不顾危险捡2. A 这句话描写出母亲的贫穷和卑微,又自尊自爱的特点。 C 这句话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着急和不敢反抗的卑微,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写出了母亲不被别人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3.文章中的卑微的母亲卑微在她们都处在生活的底层,她们身份卑微,收入微薄,不被他人重视,但她们都崇高在对生活充满希望,她们打不倒,她们对子女都给与无限、无私的母爱。
1.例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起往事,我不禁落下了泪。这些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已经成为我人生的收藏,它挥之不去,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还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哭着闹着不去爸爸好不容易把我哄好了,到学校后,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使我害怕起来,我又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一双宽厚的大手将我抱起来,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有一股温暖涌入我的心中。我渐渐地不哭了,走进了教室……
又想起,那次我玩双杠,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头摔破了,是您给我的父母打电话,又把我送到了卫生院,到了卫生院之后,您坐在床上陪着我,我看见您那焦急的眼神我的鼻子突然一酸,流下了泪。您看见我哭了,又问:“疼吗?”我摇了摇头。我的父母来了后,您却默默地走了……
忘不了,您那宽厚的手;忘不了,您那开怀的大笑;忘不了,您的一个个笑话;忘不了,您的一首首歌;忘不了,您那严肃的面孔。
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缔造出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您的哺育恩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在你的教导下,我学到了无穷的知识,从无识的小孩变成了懂事的小学生,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谢谢您,我的老师,谢谢您,我的母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