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点单元达标练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拔高篇)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五(1)班的同学向贫困山区儿童“献爱心”,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他们俩谁捐出的钱多?( )
A.亮亮捐的多 B.涛涛捐的多 C.捐的一样多 D.无法确定
2.甲、乙两人各有20元钱,甲给乙5元后,甲比乙少( )。
A. B. C. D.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了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了米,相比之下( )。
A.第一次用去的长 B.第二次用去的长
C.两次用去的一样长 D.无法确定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则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
A. B. C. D.3倍
5.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每份是这张纸的( )。
A. B. C. D.
6.小明准备给同学打电话,但他只记得同学家八位电话号码的前六位是876015,还记得号码中最大的数为8,且各个数字不重复。小明按此规律随机地拨打了一个号码,则他拨打电话号码正确的可能性大小可用分数表示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7.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6段,每段是全长的( )。
8.在、、、、这些分数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9.填上适当的数。
9÷17= =( )÷( )
21cm2=dm2 59mL=L
10.“春水春池满,春时饮春酒,春鸟弄春色。”诗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的( )。
11.把6千克的糖平均分成8袋,每袋重( )千克,每袋的质量是6千克的( )。
12.的分数单位是( ),它包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三、判断题
13.假分数都大于1。( )
14.四年级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五年级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这两个年级的女生一样多。( )
1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5,最小公倍数是105,则这两个数的积是525。( )
16.A店卖了牛奶库存的,B店卖了牛奶库存的,A店比B店卖的牛奶多。( )
17.某学校五年级足球兴趣小组有男生42人,女生36人。要将男女生分别排队,要求每排的人数相同。那么每排最多可以排6人。( )
四、计算题
18.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9.用短除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45 120和48 64和144
20.把下面各组分数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和 和 和
五、解答题
21.老师准备了18个笔记本,12支笔发给获奖的学生,要求每位学生的奖品数量相同,而且正好发完,最多几人获奖?每人获得的笔记本和笔各是多少?
22.玉林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去参加华罗庚杯数学竞赛,有24人获奖,30人未获奖,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几分之几?未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几分之几?
23.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2年10月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某校选拔了36名男生,27名女生参加自愿者服务。男、女生分别排队训练,要使每排人数一样多,每排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生、女生分别有几排?
24.五(1)班在“六一”期间想举行一次活动,班长决定先作一个民意调查,调查情况如下(每人只选一种)。班长选择举行哪项活动比较合适?
活动种类 联欢会 体育比赛 棋类比赛
喜欢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5.甲,乙两个运动员在操场上练习跑步。甲运动员4分钟跑完一圈,乙运动员6分钟跑完一圈,甲,乙两个运动员同时在同一起点(同向)起跑。至少要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这一起点再次相遇?
26.聪聪想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有以下三个超市售卖,请你帮聪聪算一算,在哪个超市买最便宜?
参考答案:
1.D
【分析】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把亮亮、涛涛各自的零花钱总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捐出的钱数占其中的1份。
如果亮亮和涛涛的零花钱总数相等,那么他们捐出的钱数就一样多;如果亮亮和涛涛的零花钱总数不相等,那么他们捐出的钱数就不相等,且无法比较谁捐的多。
【详解】虽然亮亮和涛涛都捐了自己零花钱的,但两人的零花钱总数不一定相等,所以无法比较两人捐出的钱的多少。
故答案为:D
【点睛】只有明确两人的零花钱总数时,才能直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D
【分析】甲、乙两人各有20元钱,甲给乙5元后,此时甲有20-5=15元,乙有20+5=25元,然后求出甲比乙少多少钱,再除以乙有的钱数即可。
【详解】20-5=15(元)
20+5=25(元)
(25-15)÷25
=10÷25
=
则甲比乙少。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求出变化后甲和乙各有多少钱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只有单位相同的量或者数才能比较大小,所以要先求出两次对应分率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详解】据题意,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次用去了这根绳子的,剩下的分率为:,因为
所以,不管下次怎么用绳子,都不可能超出第一次用去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题中虽然两个分数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分率,一个表示具体数量,做题是要注意区分。
4.B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表示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就是女生人数,剩下(5-2)份就是男生人数,根据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则用(5-2)÷2即可求出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5-2)÷2
=3÷2
=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则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人数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相当于把它平均分成2份;对折2次,相当于把它平均分成4份;对折3次,相当于把它平均分成8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0除外)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据此求每份是这张纸(8份)的几分之几列式为1÷8。
【详解】2×2×2=8(份)
1÷8=
所以每份是这张纸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把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n次,相当于把它平均分成2n(2n表示n个2连乘)份。
6.D
【分析】八位电话号码的前六位是876015,电话号码中最大的数为8,且各个数字不重复,所以电话号码的后两位数字是2、3、4中的两个数字,即电话号码的后两位可能是23、32、24、42、34、43,共6个。用1÷6可求出他拨打电话号码正确的可能性大小。
【详解】由题意可知:电话号码的后两位有6种可能。
1÷6=
所以他拨打电话号码正确的可能性大小可用分数表示为。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了排列问题、可能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7.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绳子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截成6段,每段是全长的。
【详解】1÷6=
每段是全长的。
8. 、、 、
【分析】一个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这样的分数就是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就是假分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在、、、、这些分数中,真分数有、、,假分数有、。
9.;3;5
;
【分析】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低级单位换高级单位除以进率,根据1dm2=100cm2,用21÷100即可;根据1L=1000mL,用59÷1000即可。
【详解】9÷17=
=3÷5
21cm2=21÷100=dm2
59mL=59÷1000=L
10.
【分析】“春水春池满,春时饮春酒,春鸟弄春色。”共有15个字,诗中“春”字有6个,求诗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用6除以15即可得解。
【详解】6÷15=
即诗中“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的。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11. /0.75
【分析】把6千克的糖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袋,每袋是6千克的;求每袋重量,用总质量6千克除以平均分成的袋数;据此解答。
【详解】(千克)
把6千克的糖平均分成8袋,每袋重千克,每袋的质量是6千克的。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12. 19 13
【分析】分数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将化成假分数,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最小的合数是4,将4化成分母是8的假分数,求出两个分子的差,就是需要再添上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详解】=
4=
32-19=13
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19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1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13.×
【分析】根据:假分数是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也就是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假分数可以等于1,也可以大于1;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假分数的认识,关键熟记概念。
14.×
【分析】A占B的几分之几,是把B看作单位“1”,题目里有两个单位“1”,分别是四年级人数和五年级人数,两个单位“1”不一定同样多,据此解答。
【详解】四年级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四年级女生是四年级人数的,五年级女生占全年级人数的,五年级女生是五年级人数的,而四、五年级人数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年级女生人数不一定同样多。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对单位“1”的认识。
15.√
【分析】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两个数的积。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5×105=525
则这两个数的积是525。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明确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这两个数的乘积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
【分析】A店卖了牛奶库存的,是把A店的牛奶库存看作单位“1”,B店卖了牛奶库存的,是把B店的牛奶库存看作单位“1”,虽然根据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大于,但因为前后单位“1”的不同,所以实际上A店和B店是无法比较得出哪家店卖出的更多一些。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A店卖了牛奶库存的,B店卖了牛奶库存的,虽然都是牛奶库存,实际上对应的单位“1”并不同,所以无法比较两家店牛奶的销量的多少。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确定前后单位“1”的不同。
17.√
【分析】求每排最多可以排多少人,就是求42和36的最大公因数,将43和36分解质因数,相同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每排最多排的人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42=2×3×7
36=2×2×3×3
42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及实际应用。
18.13;;;11
【分析】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只要把分子除以分母,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如果没有余数,则直接用整数表示,据此解答。
【详解】39÷3=13
=13
27÷4=6……3
=
11÷8=1……3
=
121÷11=11
=11
19.9;24;16
【分析】把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两个数,直到得出的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据此计算。
【详解】
则18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3×3=9;
则120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2×2×2×3=24;
则64和144的最大公因数是2×2×2×2=16。
20.和,<;和,>;和,>
【分析】找出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把需要通分的分数的分母由异分母化成同分母。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详解】(1)和
因为<,所以<。
(2)和
因为>,所以>。
(3)和
因为>,所以>
21.6人;3个;2支
【分析】要求每位学生的奖品数量相同,而且正好发完,说明获奖的人数是18和12的公因数,求最多几人获奖,则是求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再用18除以最大公因数的商,求出每人获得的笔记本是多少个,用12除以最大公因数的商,求出每人获得的笔是多少支,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8=2×3×3
12=2×2×3
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所以最多6人获奖。
18÷6=3(个)
12÷6=2(支)
答:最多6人获奖,每人获得的笔记本是3个,笔是2支。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22.;
【分析】获奖人数+未获奖人数=参加竞赛人数,将参加竞赛人数看作单位“1”,获奖人数÷参加竞赛人数=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几分之几;未获奖人数÷参加竞赛人数=未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24+30=54(人)
24÷54==
30÷54==
答: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未获奖人数占参加竞赛人数的。
【点睛】此类问题一般用表示单位“1”的量作除数。
23.每排最多9人;男生4排;女生3排
【分析】已知参加自愿者服务的男生有36名,女生有27名,要使每排人数一样多,那么每排的人数是36和27的公因数;求每排最多的人数,就是求36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6、27分解质因数后,把公有的相同质因数乘起来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再分别用男生、女生的人数除以每排最多的人数,求出这时男生、女生的排数。
【详解】36=2×2×3×3
27=3×3×3
36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3×3=9;
即每排最多有9人。
36÷9=4(排)
27÷9=3(排)
答:每排最多有9人,这时男生有4排,女生有3排。
【点睛】本题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联欢会
【分析】已知喜欢联欢会、体育比赛、棋类比赛的人数分别占全班总人数的、、,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分数大的,说明喜欢这种活动的人数多,据此解答。
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值越大;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较。
【详解】==
==
>>
>>
喜欢联欢会的人数最多。
答:班长选择举行联欢会活动比较合适。
【点睛】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12分钟
【分析】甲运动员4分钟跑完一圈,乙运动员6分钟跑完一圈,两人用的时间不同,要想再次相遇,只能是甲比乙多跑一圈,即找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即可。
【详解】4=2×2
6=2×3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答:至少要12分钟后两人在这一起点再次相遇。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解。
26.甲超市便宜。
【分析】先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分别求出三个超市售卖“冰墩墩”的单价;再比较单价的大小,从而确定哪个超市最便宜。
【详解】甲超市“冰墩墩”的单价:41÷5==(元)
乙超市“冰墩墩”的单价:33÷4==(元)
丙超市“冰墩墩”的单价:25÷3==(元)
<<
答:甲超市便宜。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带分数、分数的大小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