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 3 月月考试卷
命题: 高二生物备课组 审题:高二生物备课组
(满分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共 40 分。第 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3~16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类型的群落中, 以乔木为主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荒漠
2.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B.配制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探究不同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C.分别用 35S、32P 标记 T2 噬菌体,探究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设置一系列具有梯度的不同温度,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下列说法中属于种群特征的有( )
①邛海中不同水深分布有不同的鱼类②某西部偏远地区男女比例达到 1.5:1③高速公路边坡上狗尾草 散乱分布④2022 年某城市出生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 8.02‰⑤某人工林中所有的动植物植物有 30 余种
⑥深圳每年春节期间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高达 600 万,占外来人员总数的 3/4
A. ①②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4.一般来说, 影响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的生物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而有些因
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
①食物 ②火灾 ③地震 ④天敌 ⑤泥石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5.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 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关系
中较适合蝙蝠与猪笼草的是( )
A.原始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互利共生关系 D.寄生关系
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 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其中 a~e 表示能量, 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
A.甲摄入的能量为 e+a+c B.甲中生物数量多于乙中
C.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a-b D.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d 中
7.图 1 是某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的示意图,图 2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b、c、d 是生态
系统内各生物成分, ①②③④⑤⑥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1 中的 A、图 2 中的 c 均代表生产者,其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B.图 2 中碳以有机碳的形式沿食物链 c→d→a→b 循环
C.大气中的 CO2 主要来自②③④⑤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
D.图 1 中的 A 和 C、图 2 中的 c 和 b 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
8.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 一候萍始生; 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 谷雨一候,降 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 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
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
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
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 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
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9.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 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
线变化趋势); 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A.图甲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该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B.图甲模型分析, 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 K 值的数据分别为 N3 和 P3
C.图甲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图乙中 abcd 依次对应
D.图乙中 P 为猎物的种群数量, H 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10.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曲线, 称为生长曲线。把少量纯种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 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得不同时段的种群密度,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
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得到如图所示生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会缩短阶段Ⅰ的培养时间, 使 K 值增大
B.阶段Ⅱ中酵母菌的生长繁殖不受种内竞争的影响,呈 J 形增长
C.阶段Ⅳ活菌数量下降,与培养液中代谢产物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消耗密切相关
D.若以一定的流速连续注入新鲜培养基, 流出原培养基, 则阶段Ⅲ对应的种群密度将持续增加
11.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 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 1000kj
12.下图中 a、b、c、d 代表四种类型的生态金字塔,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某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 b 型
B. c 型金字塔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 10%
C.森林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也可能为 d 型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13 . 山东沂蒙山区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是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 B.灌丛比农田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C.调查各种鸟的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选取样方 D.图示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14.金马公园是恩施城区公园内唯一一个水景生态公园, 拥有约 60 亩的水域和 3000 米的超长湖岸线。 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户外健身运动。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金马公园中两种生 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 p 表示 Nt+1=Nt。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A.甲曲线上 A、B、C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 C 点,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A 点
B.金马公园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高度不同的植物, 体现的是群落
的垂直结构
C.乙曲线上 D、E、F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F 点,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D 和 E 点
D.Nt 小于 a 时,乙增长迅速, 甲容易消亡, 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差异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移率有直
接的关系
1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
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m) 植被类型 蝶类种数
Ⅰ <1000 热带季雨林 349
Ⅱ 1000~2000 常绿阔叶林 452
Ⅲ 2000~2500 常绿落叶混交林 201
Ⅳ 2500~3000 针阔混交林 136
Ⅴ 3000~3500 针叶林 125
Ⅵ >3500 高寒灌丛草甸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16.某人工鱼塘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 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 D2/(A2+B2+C2)
B.图 1 中 A1、A2 和图 2 中 E 都可以表示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鲢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图 2 中的 B 表示
D.乌鳢捕食鲢鱼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可用图 2 中的 A 表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
17.(14 分) 近年来,草原鼠害日益严重,不仅引发了草原的沙漠化, 还威胁着草原生态和我国畜牧业 的健康发展。草原上栖息着 50 多种鼠类,对草原形成大面积危害的鼠类主要是布氏田鼠、草原鼢鼠等。 研究人员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对该草原鼠种群进行了调查。图 1 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 查该草原某种鼠的种群数量时, 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 , 并得到如图 2 所示 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 表示 ,b 表示 。
(2)调查草原鼢鼠等地下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土丘系数法: 根据草原鼢鼠等地下鼠具有推土丘的习性, 选取代表性样方,统计样方内土丘数,按土丘挖开洞道, 把鼠捕尽, 捕鼠总数与土丘数之比为土丘系数。
求出土丘系数后,即可进行大面积调查该区域的土丘数, 估算鼠密度。
①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 。
②研究人员用五点取样法选取样方, 捕鼠总数为 M,每个样方内平均土丘数为 N,已知所调查区域总面 积为 S,该区域内土丘密度为 Q,则计算该草原鼢鼠的种群密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
(3)分析图 2,前 4 年该鼠种群数量 (填“增大 ”“减小 ”或“基本不变 ”)。第 8-16 年该鼠 的种群数量变化为 。
(4)为应对严重的草原鼠害,结合图 1 的概念图,该地采取投放莪术醇(雌性不育剂)的措施,该措施 能够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原理是 。
18(16 分) .富含氮、磷的污水大量排入太湖而造成污染,导致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绿膜 ”形 成后, 水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 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 进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治理污染,高效实现“养鱼抑藻 ”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 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富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导致该湖泊中藻类的环境容纳量 。治理前后需要对该湖泊群落 的 和组成“绿膜 ”各种群的 进行调查,以便对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2)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 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 是鱼 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 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 ”的说法, 由上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 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第 3 页,共 4 页
②根据下图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用标记重捕法调 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 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 ”“偏 低 ”或“不变 ”)。
(3) 随着春天的来临,内蒙古草原绿意渐浓,久违的动物们纷纷现身,这种场景的出现体现了生态系统 的 __功能; 成群的牛、羊一起在草原上觅食,他们之间虽然食性相似但是竞争不明显,可以用 来解释;从狼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的角度分析,他无法在牧区立足的原因有
。
____________
19.(16 分) 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 模式。秧藕养鱼是一种池塘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体的上层主要是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鲢鱼,中层主要 是以沉水植物为食的草鱼,底层主要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青鱼。某秧藕养鱼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如图 1,图 1 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r 对策和 K 对策是种群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则与之相反。 科研人员对水体中两种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图 2 中曲线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 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 虚线表示 Nt+1=Nt。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据图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 为 。
(2)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水生植物的分布决定了鱼类的分布,其原 因 。
(3)图中字母 c、f、g 表示 ,植物到植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
(4)鱼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由于管理不足导致一条生活在鱼塘中的杂食鱼类(18Kg)死亡。假如这 条鱼的食物有 1/3 来自植物, 1/2 来自植食性鱼类,1/6 来自以植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 量流动最大效率计算,该条鱼生长过程中最少需要 Kg 植物。
(5)沉水植物的“绿色 ”为草鱼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0.(14 分)森林及其产品的固碳功能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木质林产品(HWP)是缓解温室效应 的重要碳库。图 1 为 HWP 在森林阶段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 2 中的曲线 a 表示 40 年间人类燃烧化石
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量, 曲线 b 表示 40 年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实际增加相对量。请回答下列问 题:
(1)当遭遇人为干扰或自然干扰后,原本储存在植物体中的碳就会释放回大气中,其回归途径除了图 1 中的途径外,还有 。
(2)图 2 中 a、b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3)湿地在上亿年的形成过程中, 泥炭不断堆积,形成巨大的“碳库”。湿地对温室气体总量的影响是 巨大的,湿地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与受保护的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湿地退化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 球年排放量的 11%,其中,泥炭地的破坏会导致每年排放 30 亿吨二氧化碳。
①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 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②湿地中有很多水鸟,多以鱼等水中生物为食。图 3 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 J/(cm2·a)],其中 C 表示 ,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 图中未显示出 来的能量是 。
(4)习近平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下 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__ 。
a.无机环境中的碳可在碳循环中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c.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化学信息
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
答案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