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等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运用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自然景观图,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能解释西北 地区干旱的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3.能够说出西北地区在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 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运用地图能有条理地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能简要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运用地图与相关资料能简要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环境的形成原因。 2. 能简要分析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目标 1、课前欣赏:展示西北地区沙漠景观、草原景观图 6 幅,引发学生兴趣。 课堂设计: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 6 幅景观图片,将学生代入到去往西北地区的沙 漠研学之旅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共读了解学习目标。 二、读图析图知环境 ①通过观察地图,指引学生回答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西北地区的位 置范围,并通过地形图找出该地区地形特点和主要山脉、地形区,进一步概括地 形特点。
②通过研学日记的描述,突出西北地区和东营的气候差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引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气候图、降水图、地形图, 结合植被分布、农作物分布,从而多角度判断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 活动设计:学生合作探究,回答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与家乡的差异,分析西北地 区沙漠广布的原因。通过气候图、降水图和地形图、植被分布、农作物分布,引 导学生合作探究西北棉花、葡萄、哈密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设计连线游 戏学习西北地区植被分布规律。
三、合作探究析农业 通过日记中关于牧场、蒙古包和庄稼的描述,再通过草场的分布,带领学生共同 探究该地区农业特征的形成原因,从民居和饮食方面探究该地区人文地理的形成 原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引出灌溉 农业,从地区特征出发引出古老的智慧——坎儿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 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四、生态建设展前景 通过日记中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改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而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从治沙精神中让学生感受到不怕困难勇 于挑战方能成功的意志品质。 五、总结提升有拓展 从整个西北地区的干旱角度思考干旱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升学生对干旱的认识, 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