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亚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河流的特征,并掌握描述大洲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2. 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归纳亚洲的气候、河流的特征,并掌握描述大洲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文导入 展示“世界雨极、亚洲干极、北半球寒极、亚洲热极 ”相关图文资料,抛出问题“为 何同在亚洲,各地气候差异却如此之大? ”,引发学生对亚洲气候的好奇,引入本节课。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让同学了解到我们生活的亚洲,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历史悠 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向同学们出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图,引导同学找出亚洲的 10 种气候类型, 归纳亚洲气候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并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角度,分析亚洲气候复杂 多样的原因。
2、通过展示相关材料,使同学们得出亚洲跨纬度范围广,南北温差大;亚洲地域辽阔, 沿海和内陆的干湿差异悬殊的结论,并归纳出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这一特点。 3、读“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 ”图,同学们了解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明确亚洲季 风气候显著这一特点。 4、师生共同归纳,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总结出亚洲的 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图,在问题的带领下概括出亚洲的气候特征,并通过总结归纳 掌握分析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本部分内容与七年级学习的世界的气候联系紧密, 以旧知推 新知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三:新课讲授-大河众多的亚洲 出示“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请同学 们说出黄河注入的海洋,引入对亚洲水系的学习。 1、出示“亚洲地形分布 ”图,引导同学们找 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 2、通过观察河流流向,同学们概括出亚洲水 系结构呈辐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这一特点,明
确地势高低将决定河流流向。 3、读“亚洲地形分布 ”图,引导同学们观 察亚洲的内流区、认识内流河,明确亚洲内流流 域面积广大这一特点。 4、展示一组图文,同学们在欣赏美图的同 时学习到亚洲的特色湖泊。 5、师生共同归纳描述亚洲的水系特点。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李白诗句中对亚洲河流的描述,产生学习的兴趣;再读图,认识 亚洲的河流、湖泊,概括出亚洲的水系特征。 环节四:新课讲授-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展示亚洲人口的数据资料,同学们认识到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出示“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 ”图,引导同学们找到亚洲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设计意图】亚洲人口的问题,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世界人口上更加细化,学生接受 知识的速度较快, 以旧知引出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五:知识小结 师生梳理亚洲第一、二课时的内容,从地理 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人口五个方面来开展 对亚洲学习,同学们应该梳理知识、提炼方法, 便于后期对其他大洲的学习。 环节六:拓展作业 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针对“我们最关 注的大洲 ”这一活动,制定学习方案并落实。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
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