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并分析材料,能归纳出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总结 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2、通过观看视频,能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人物、过程和结果。(时空观念) 3、通过阅读课本,能从不同角度叙述黄巢起义的原因,说出黄巢起义的影响、唐朝灭亡的时 间和标志,知道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通过阅读课本、识读地图并结合材料,能够分析概括出五代十国时期的实质和特点,理解 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的大一统是隋唐时 期繁荣与开放的基础。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总结,讲述了唐王朝是如 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以及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是隋唐大一统时代结束,政权分立阶段到来。 它上承 2、3、4 课,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盛唐气象,下接第二单元《北 宋的政治》,它为北宋完成局部统一奠定基础,为北宋统治者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教训。因 此,本课具有非常重要的衔接和过渡作用,也具有重大的教育、反思价值。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 突破措施:识读地图、史料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突破措施: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设疑提问 导入新课 【小调查】 你眼中的唐玄宗是怎样的呢?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不 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 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 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 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 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呈现学习目标】 学生独立思考,举 手回答 快速浏览学习目标 提问不同层级学生, 进而得出唐玄宗前期 与后期统治政策不 同 。那么到底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呢? 给 大唐带来了什么呢?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新课讲授 目标 1.通 过阅读课 本并分析 材料 , 能 归纳出安 史之乱的 原因 、 影 响 , 提高 归纳概括 的能力 , 总结政治 清明与王 朝兴盛的 关系。 【任务一】阅读教材 P23 第一段并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爆发 的原因。 材料一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 侧……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 不早朝。 —— 白居易《长恨歌》 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朱 门 酒 肉 臭 , 路 有 冻 死 骨 。 ——杜甫(创作于 755 年) 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 26 次,对突厥用兵 12 次,对契丹用兵 9 次,对南诏用兵 6 次,……在这些 学生先自主学习课 本 P23 第一段,独 立思考安史之乱爆 发的原因,然后组 内交流讨论,在课 本上分条做好笔记 勾画。 当堂起立记背 组内 C 层代表展示, 其他组代表进行补 充; 互查笔记勾画情 况(写问号、标序号) 同桌互查,教师抽查
目标 2.通 过观看视 频,能够 说出安史 之乱的时 间、人物、 过程和结 果。(时空 观念) 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 的……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 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任务二】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 P23 第二段,完成安史之乱资料卡。 安史之乱 时间 人物 经过 结果
【任务三】 阅读教材 P24 第二段并 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安史之乱的影 响。 材料一 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 890 多万,乱后仅剩 190 多万。北方黄 河 流 域所 受破坏 最 重 ,“ 北 自 覃 (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 千里萧条 ”。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 子仪传》 材料二 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 列为侯王者, 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 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 者犹兼三四……天子顾力不能制, 则忍耻含垢, 因而抚之,谓之姑息 之政。 ——《新唐书·兵志》 材料三 1. 带 着 问 题 阅 读 P23 第二段。 2.带着问题观看视 频 3.做好笔记勾画 4.同桌交流 学生先自主学习课 本 P24 第二段,独 立思考安史之乱的 影响,然后同桌交 流,在课本上分条 做好笔记勾画。 当堂记背 针对表格问题学生抢 答; 教师抽查 D 层回答问 题。 选取 BC 层学生,上讲 台边划关键词,边归 纳总结,其他同学进 行补充。 展台展示优秀笔记, 同桌互评 排火车提问影响,一 人一条 默写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
目标 3.通 过阅读课 本,能从 不同角度 叙述黄巢 起义的原 因,说出 黄巢起义 的影响、 唐朝灭亡 的时间和 标志,知 道农民起 义对历史 的推动作 用。(唯物 史观、历 史解释) 【任务四】 阅读教材 P24 三段,从 以下 3 个角度归纳黄巢起义的背景。 学生根据角度提 示, 自主阅读教材 P24 第三段 ,在课 本上勾画黄巢起义 的原因 学生根据课本和 PPT 迅速找出黄巢 起义影响以及唐朝 灭亡标志 完成表格, 比较三 个事件 当堂记背 随机提问 C 层展示回 答,其他同学进行补 充 完成相关选择题,当 堂检测 学生通过希沃设置的 小游戏进行三个事件 时间与影响的 PK
目标 4.通 过阅读课 本 、 识读 地图并结 合材料 , 能够分析 概括出五 代十国时 期的实质 和特点 , 理解在分 裂动荡中 孕育着统 一这一历 史 趋 势 。 (史料实 证 、 时空 观念 、 家 国情怀) 【任务五】 阅读教材 P25 并结合以 下材料,思考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特征有哪些? 材料一 材料二 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 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 而亡国 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 三四岁而亡!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正当中原地区忙于改朝换 代之际,南方各国巧妙的利用割据 的有利时机,赢得了社会的稳定和 经济的发展。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学生阅读教材 P25 根据材料,先独立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 的历史特征。小组 交流讨论形成小组 答案,将答案写在 互帮显示板上。 完善笔记勾画 当堂记背 各组代表(AB)对互 帮显示板进行解读, 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 充。 教师抽查笔记是否规 范,及时反馈 选取 C 层学生复述五 代十国的时代特征, 可只说关键词
拓展深化 回顾唐玄宗的一生:他的前半 生活得伟大,人到晚年却活得憋屈; 他的前半生唱《霓裳羽衣》,人到晚 年却只有《长恨歌》。他将大唐带到 巅峰,又亲手将大唐推到谷底。 —— 曲昌春《安史之乱》 唐玄宗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留下 怎样的警示? 回顾本节课所 学以及之前所学唐 玄宗相关内容,能 够全面客观的评价 历史人物,并以史 为鉴,总结启示, 举手回答 教师提问举手学生谈 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见作业练习 1. 自 主 完 成作 业 检测题 2. 根据所学,搜集 资料,完成我眼中 的唐玄宗历史小论 文的撰写 习题检测 根据评价量表自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