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仿写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仿写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7: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一场民俗中的文化寻味——学习仿写,品味民俗
教学目标
1.研读优秀作品,确定仿写要点。 2.根据仿写要求,学会片段仿写。 3.融会情境任务,进行全文仿写。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研读优秀作品,确定仿写要点。 2.根据仿写要求,学会片段仿写。 教学难点: 融会情境任务,进行全文仿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新学期学校将举办“诵经典课文,品民俗文化 ”校园民俗文化节,文化节组委 会采用项目小组的方式,在学校公众号 “ 民俗 ”栏目中进行优秀成果展演。由于我们班整体 作文水平比较突出,组委会将我们班作为征文项目组,分配了如下的任务——
请征文项目组的同学 ,研读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 册第 一 单元四篇课文, 任意选择自己熟悉的民俗文化 活动 ,借鉴学习课文的写法 ,确定仿写要点, 连缀成 篇, 完成向学校公众号的投稿。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以课文为支点,学习仿写,品味民俗中的文化密码,完成本次校 园公众号的征稿任务。 二、情境活动 活动一 明确仿写点,片段练习 1.回顾仿写概念 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朱熹 “摹写 ”是创作的第一步。——茅盾 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胡适
同学们,很多文人大家在分享写作经验的时候,都认为模仿是很重要的一步。可见仿写 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关于“仿写 ”你又了解多少呢? 1.学生思考回答。 2.明确: 仿写指模仿范文练习作文,它要求在理解、把握范文思想情感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根 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在形式上与范文相似又具有个性的作文。 仿写是模仿优秀作品的结构层次、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但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 主题都应该有原创性。
【过渡】为了完成本次的项目任务,写出以“ 民俗文化 ”为主题的优秀征文,同学们又通过 走访民俗馆、查阅图书资料、采访民俗手艺人、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为作文收集了丰富 的素材。这节课,我们就以其中几种民俗活动为素材,学习仿写,完成征稿任务。 2.学练结合 仿写点一——一波三折的叙事技法 学生活动:“庭院深深深几许。”好的小说总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事实上, 曲折的故 事情节,藏着很多韵味,读者只要沿着曲曲折折的故事情节,就能读出小说的妙处来。鲁迅 先生的《社戏》就是这样的小说。 回顾: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戏前风波→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夜归航→偷豆风波→ 再谈吃豆 看社戏前的波折。这一事件写得曲曲折折、波澜起伏、饶有趣味: ⑴ 波折之一: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 其余的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去邻村去问,也没有。 ⑵ 波折之二:母亲为宽慰外祖母,说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 就算了。 ⑶ 波折之三:不准我和别人同去,母亲怕招外祖母生气和担心。 以上层层蓄势,步步渲染,给人以“ 山穷水尽疑无路 ”之感。然而转机出现了: ⑴ 八叔的航船回来 ⑵ 双喜的聪明、考虑周全,功不可没。 一波三折叙事的作用:制造情节起伏,增强故事的可读性,牢牢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平 息波折的过程中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片段训练一: 汶上古庙会有着悠远的历史,逛庙会,赏百花,看表演……逐渐成为老百姓的文化休闲 活动。在这个时候,同学们或在家人陪伴下,或三五好友,结伴而行,除了在“逛吃逛吃 ” 的经历之外,相信你们一定也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体会和感受, 以《赶庙会》为题,拟写一 个写作提纲,凸显一波三折的叙事技法。
追问:除了一波三折的叙事技法之外,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写作技法可供模仿学习? 预设:《灯笼》一文中的一线串珠法。 一线串珠法,是散文写作常用的一种典型技法。线即线索,珠即材料。一线串珠就是以一 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感情为线索,把多个散乱的生活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整 体,从而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脉络清晰。
仿写点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师生活动,研读课文。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安塞腰鼓》第 6 段——第 12 段,找出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 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体会其对于表现打腰鼓时排山倒海气势的作用。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 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 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 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课堂活动: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 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预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 ”。 2.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预设:一首一尾,构成反复的句式,气势充足,感情充沛,突出强调了安塞腰鼓这种舞 蹈艺术热烈的动感。 3.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预设:排比句,描写了腰鼓敲打对于周围环境的震撼力, 由沉静陡然转为热烈,势不可 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预设:排比段,写出了这腰鼓,对观赏者带来的强烈震撼,会让人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 甚至让人有“大彻大悟 ”的心灵体验(对观赏者的影响)。 (二)师生合作,总结所选片段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效果。 ①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突出喻体,渲染强调。 ②反复:用在段落的首尾句,突出气势,强调感情。 ③排比:句内排比,句间排比,强调影响与震撼。 片段练习二: 以课前了解收集到的民俗文化活动“胶东摔面 ”为例,写作一段文字。要求模仿《安塞 腰鼓》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借助助读资料,体现对摔面师傅朴实勤劳的性格,精益求精 的追求、诚信经营、奉献社会、传承文化等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 助读资料: 助读资料:
仿文 1: 胶东摔面 一位意气风发的大叔。 他的身后是他的摔面馆,他就像他面馆的名字——“竹青面馆 ”一样朴实。他泰然自若 的神情使人们一下子就燃起了期待。盆里白白软软的面团,就像一大团轻柔的棉花,在他手 里不停地变换着各种柔美的身姿。 但是: 看!—— 一摔起来就用力了,拼命了,忘我了! 大叔眼神坚定, 目光执着,双手紧握面团两端,如挥舞长鞭般抻拉着面团。飞雪一样, 是大叔将面团抛到空中扬起的面粉;坠石一样,是大叔捶在面团上密集有力的拳头;舞龙一 样,是大叔舞动劲道的面团灵活的手法;太极一样,是大叔双手抻拉娴熟又独特的动作! 胶东大地上,爆发出一场多么热烈,多么豪放,多么震撼的武术展示啊——胶东摔面! 这奔放震撼的摔打,使潮湿的空气立刻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热烈了,使 睡眼朦胧的世界立刻清醒了! 使人想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使人想起:看似柔弱的背后,是刚劲和坚强! 容不得禁锢、容不得限制、容不得阻挡,是打开了、闯破了、撞飞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胶东摔面! 仿写点三——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研读《社戏》相关文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社戏》作者在叙述看社戏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夏夜行船为例—— 原句表达方式作用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 发散出来的清香。(嗅觉上所 闻)这些诗一般优美的语言,通 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了江南 水乡的灵秀,语言的深处是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 远地朝船尾跑去了。(视觉上 所见)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 悠扬……(听觉上所听) 景物描写 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憧 憬。
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 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 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抒情 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抒 情气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 色彩,抒发作者对理想乡土 中国的热爱。
片段练习三: 清代高鼎的《村居》有诗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里的“纸鸢 ”即 风筝。风筝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当我们说起 “风筝 ”的话题,就会滔滔不绝,一直追忆到童年的快乐时光;当我们书写“我与风筝的故 事 ”,可以绘其多姿多彩的外形,可以抒发独具个性的情思,可以论其博大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大家回顾“我的风筝时光 ”,综合运用以上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与“风筝 ”的不解之缘。 片段练习四: 同学们,《舌尖上的中国》乡村美食嘉年华——汶上站于 9 月 22 日盛大开幕,相信很多同学 早已经被现场火爆的场面震撼了,开幕式上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还有精妙绝伦的各 种民俗产品,比如手工糖、山东煎饼等非遗小吃,汶上刺绣、竹编等非遗产品, 以及上百种 舌尖美食。请同学们记述自己游逛乡村美食嘉年华开幕式的经历,要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 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提炼了仿写要点,并围绕庙会、摔面、风筝等民俗活动 (产品)进行仿写片段训练,同学们妙笔生花,用文字绽放出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汲取了 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对于中华优秀文化更增添了一份信心!
四、布置作业 任选一种熟悉的民俗文化,运用本课所学到的仿写知识,扩写本课的片段仿写任务,完成一 篇“ 民俗 ”主题的征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推荐语,向学校公众号“ 民俗 ”栏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