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二课时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9:30: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谁来说说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深入课文
在课文中,作者写了哪些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事例并解释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来展开论述的。
①波义耳观察到,从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液体在酸性环境中会转变为红色,而在碱性环境下则变为蓝色,这一发现促使他发明了检测酸和碱的测试纸。
②魏格纳在研究世界地图时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这是基于他注意到各大洲之间的海岸线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③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人们做梦的现象之间存在关联。
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尔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波义耳在注意到紫罗兰花朵对酸的敏感反应,即其在接触酸时颜色的细微变化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化学现象。这一发现彰显了他对日常细节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也强调了这种现象虽微不足道却极为关键。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波义耳通过观察紫罗兰遇酸变红的现象,提出了三个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他对科学现象深入思考的习惯,并且与上文中提及的“一百个问号”相呼应,强调了科学家在面对未知时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波义耳通过进行“许多实验”不仅展现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望,更彰显了他敢于探索、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这反映了波义耳持续提出问题并不懈追求解答的特质。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波义耳的实例画上了句号,并为介绍魏格纳的科学贡献做铺垫。
这句话描述了魏格纳是如何通过观察大洲边界的奇妙匹配来发现大陆板块学说的过程,这揭示了他对于微小细节的洞察力和超凡的觉察能力。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
提出问题
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这段话阐述了魏格纳如何通过对蚯蚓分布的研究来支持他的大陆漂移理论,将生物学现象转化为地理学证据,为其理论提供了充分论证。他对蚯蚓分布的细致研究、对大量文献的深入阅读和古生物学证据的收集都显示了他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科学探究的勇气。
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轮廓的吻合
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
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总结了之前的内容,还通过强调即将叙述的内容“更有趣”,激发读者对后续故事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会是什么关系呢
阿瑟林斯基对这一现象提出了问题,并感到十分好奇。他的强烈好奇心在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叙述阿瑟林斯基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阿瑟林斯基在面对问题时,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体现了他与上文中提到的“一百个问号”相呼应的探究精神。他的实验次数繁多,这种反复的实验过程彰显了他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断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这句话强调了阿瑟林斯基的发现对于科学的重大价值。
现象
问题
真理
你能否提供另一个案例来进一步证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呢?(请仿照这三个事例的表述顺序写)
在数学领域,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因其深刻的直觉和对数的独到见解而闻名。他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源于一个简单的疑问:“如何简化无穷级数的计算?”这一问题引导他提出了著名的“拉马努金级数”,该级数以其独特的性质,为解析复杂数学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从基本的数学原理出发,不断探索并最终达到创造性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阅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指前面列举的三个发现
这句话与第二段的内容相呼应。认识到真理的关键在于敏锐地洞察微小迹象,从普通现象中识别问题的本质,并且不懈追寻答案。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这句话紧接上文,强调科学发现的艰难之路,并进一步阐述了真理形成的必备条件。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引用华罗庚的话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这句话阐明了实现真理发现的必要条件,即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定不移的毅力。所谓的“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非不可触及的奥秘。如果我们能够敏感地捕捉问题、持续深入地思考并彻底地解决问题,就能将疑问转化为确切的答案。
课文的第6自然段、第7自然段和开头提出的观点分别有什么关系?
第6自然段以概要性的叙述证实了文章开头提出的立场,并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概括。而第7自然段对之前的讨论进行了追加说明,作者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观点,并与文章的起始相呼应,从而使得整篇文章的论述更加周全和圆满。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有关发现或发明的故事?
一天,年轻的艾萨克·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阅读。突然,一颗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这个看似普通的现象引起了牛顿的好奇心。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是往其他方向飞。这个问题引导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是物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定律。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被国王要求确定他的新皇冠是否纯金制成,而不破坏皇冠。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观察到水的溢出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部分有关。这引发了他对液体静力压力的研究,最终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兴奋地从浴缸中跳出并跑出屋子大喊“尤里卡!我找到了!”。
1928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霉菌(青霉菌)。这种霉菌意外地掉进了一个培养皿,其中含有正在生长的细菌。弗莱明观察到培养皿中的细菌停止了生长,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霉菌可以杀死或抑制许多类型的细菌。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的产生,挽救了无数生命。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搜集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事例,与同学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