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 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9:48: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3 古诗三首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唐代诗人。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十五夜望月》原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夜怀念友人之作。




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将不明确的字音标识出来。
2.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3.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栖: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结合以下词语解释,探究诗的大意。
中庭:
地白:
冷露:
秋思:
即庭中,庭院中。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清冷的露珠。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情思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确诗意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试着根据你最感兴趣的景物说说这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庭院 树 鸦
冷露 桂花
露:用“冷”字修饰,“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例如:
“无声”从听觉的角度形象地写出冷露轻盈无痕的特点,又渲染桂花的浸润。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静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例如:
鸦:栖息的鸦鹊,衬托此时月夜的寂静。
桂花:八月盛开,让人联想到吴刚伐桂的传说。
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全诗营造了寂寥冷清、静寂凄苦的氛围。
营造意境手法的探究:
景物修饰语赋予主观感彩。
用约定俗成的景物入诗。
景物组合烘托情感。


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友之情。
观赏图片,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海上生明月
明月照山川
明月映桥头
课下搜集关于明月的相关诗句、传说。小组交流 并展示成果。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