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 课时练习
一、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 g碳在8 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1 g二氧化碳
B.120g尿素[CO(NH2)2]与180 g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C.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用含杂质的铁8 g(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6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出杂质,所得滤液质量为65.4 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A.NaCl的溶解度是35.8g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20℃时,20gNaCl加入50g水中,可以配制成68g溶液
D.将70℃的238gKNO3溶液降温至60℃,会析出28g的晶体
3.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t1 ℃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
4.某学习小组运用传感器探究钙与水的反应得到如图图像,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图像。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和少量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B.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钙与水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白色沉淀物可能含有氧化钙
5.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的质量关系
B. 接近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
C. 氧气是否充足对碳燃烧放出热量的影响
D. 等质量的碳酸钙固体分别与足量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关系
二、选择题
6.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A.降温,使其达到饱和 B.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
C.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 D.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 g
C.t2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
D.将t2 ℃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相等
D.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9.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蒸发溶剂,一定析出晶体 D.水是溶剂
10.下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中正确的阐述是
A.将 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或恒温蒸发溶剂
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与 c相似
C.a中混有少量 b杂质时,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a
D.t2°C时,将50g的a物质溶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50%
11.茶饮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是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是淡黄色略带茶香的粉状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耐热性及酸性好,能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多酚属于混合物
B.茶多酚“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
C.操作①、②分别为过滤和蒸发结晶
D.茶多酚杀菌是化学变化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温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B>A=C
13.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T2℃时,向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中各加100 g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固体是KNO3
B.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甲、乙均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用不断搅拌的方法,可使甲中固体全部溶解
1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5.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20g乙
C.t2℃时,要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升温或降温的方法都可行
D.t3℃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三、综合应用题
1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①写出用A装置制取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要收集干燥的O2,试剂X是 ,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接 。
③简述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
(2)海水是廉价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可获得粗盐。“粗盐提纯”是指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泥沙和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①请写出除去粗盐中MgCl2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
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③上述流程中,若将过滤和加盐酸的操作顺序颠倒,所得精盐中还有哪些杂质?(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
(3)为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取15g已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2.8g。求该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17.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
(1)某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明矾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其作用是 。
②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X,X的化学式为 。
③该生产过程 (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4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 g甲。
②20℃时,将20g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只列式,不计算)。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18.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它是一种结晶水合物。
①取少量胆矾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现象为 。
求 0.02mol 胆矾完全反应后,蒸发皿中剩余的固体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②测量 t℃时,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I 称量空蒸发皿的质量(m1g)。
II取一定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于蒸发皿中,称量饱和硫酸铜溶液与蒸发皿的质量(m2g)。
III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直至蒸发皿中固体完全变白。
IV待蒸发皿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剩余固体与蒸发皿的质量(m3g)。实验结果及 CuSO4 的溶解度如表:
t m1 m2 m3
实验数据 18℃ 36.7g 97.1g 47.1g
温度(℃) 10 20
CuSO4 的溶解度(g/100g 水) 17.4 20.7
上述实验方案与结果是否合理,若合理,请计算该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若不合理,请阐述你的理由 。
参考答案:
1.AD
2.BC
3.CD
4.AC
5.AB
6.A
7.B
8.D
9.B
10.B
11.B
12.B
13.C
14.B
15.B
16.(1) 浓硫酸 cbf 用橡胶管和导管连接a,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将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 除去杂质CaCl2和过量的BaCl2,将其转化为沉淀 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钡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则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答: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7g。
17. 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H2O 不能 63.9 降温结晶
18. 蓝色晶体逐渐变白,有水雾生成 解:设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x
故蒸发皿中剩余的固体硫酸铜的质量为0.02mol×160g/mol=3.2g。 不合理;通过实验数据计算18℃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8g,与实际数据对比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