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 会 行 为
学习目标
1.重点:能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其基本特征。
2.知道动物群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预习检测
知识点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常见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蚂蚁、蜜蜂、狒狒、大象、鹿、猴子 。?
2.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1)雌蚁:专职的“ 产卵机器 ”,也叫蚁后。?
(2)雄蚁:与雌蚁 交配 。?
(3)工蚁: 筑巢 、 觅食 、照料卵等大部分工作。?
(4)兵蚁:专司 蚁穴 的保卫。?
3.狒狒群体的等级关系:
(1)群体中,根据个体 大小 、力量 强弱 、健康状况和 凶猛 程度的不同,排成 等级次序 。?
(2)“首领”一般是 雄 狒狒,它在群体内一般是“常胜将军”。?
特权 :
①优先享有 食物 和 配偶 。?
②优先选择 栖息 场所,其他成员对它做出 顺从 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
③负责指挥 整个社群 的行动,并且与其他 雄狒狒 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4.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等级 。?
知识点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 动作 、 声音 和 气味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2.一个动物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 通讯 。?
3. 蝶蛾 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 性外激素 。此物质具有 挥发性 和特殊的气味。雄虫靠触角上的 嗅觉感受器 感受到同种雌虫 性外激素 的气味后,就会前来同雌虫交配。?
4.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做 引诱剂 ,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 信息交流 ,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 交配 ,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5.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 信息交流 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 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合作探究
1.学习了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后,小武对蚂蚁产生了兴趣,小蚂蚁是靠什么来完成信息交流的呢?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蚂蚁的各个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蚂蚁也用触角敲打食物。于是他猜想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蚂蚁是靠触角来辨别气味、进行信息交流的。他想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的正确性,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吗? ?
(2)作出假设: 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 。?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 体积相同 的砂糖和木屑,将它们放在 同一水平线上 。?
②取大小、活动状况 相同 的 10 只蚂蚁,将它们等分成两组,一组剪去 触角 ,另一组不做处理。?
③把两组蚂蚁同时放在与砂糖和木屑 等距离 的地方,观察蚂蚁活动。?
(4)预测结果: 带触角的蚂蚁能准确地找到砂糖并取食;剪去触角的蚂蚁不能准确地找到砂糖 。?
(5)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蚂蚁的触角有嗅觉作用,蚂蚁是靠触角来辨别气味的 。?
2.一头狮子难以制服一头长颈鹿,长颈鹿奋力抵抗时,能将狮子的头骨踢碎。一头麋鹿对付一只狼不算太难,但对付一群狼则不可能。蚂蚁也有类似集体打猎的行为,当一只蚂蚁捕获一只大的死昆虫而难以独自拖回时,它就会沿途排放外激素,从而引诱更多工蚁前来搬运捕获的食物;搬运完后,所释放的外激素迅速失效,工蚁就不再去了。
(1)通过以上实例,你认为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动物靠群体的力量更容易捕获食物,战胜天敌的侵袭,保证物种的繁衍。
(2)由资料可知,蚂蚁的通讯是依靠具有特殊气味的外激素。根据蚂蚁“集体打猎”的实例分析,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
通过通讯,能使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密切配合,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从而使群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延续。
3.据材料回答问题。
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时,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随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了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你知道蚂蚁的食性吗?
蚂蚁喜欢甜食(或糖类)。
(2)蚂蚁之间靠 气味 传递信息,靠头部的 触角 接收这种信息。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会去搬运食物吗? 不会 。为什么? 因为触角是蚂蚁的感觉器官,触角被剪去后,蚂蚁无法辨别气味,不能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 。?
(3)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不要迷信,要科学地看待问题。(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