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沪粤)| 八年级(下)同步练习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章末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和钓鱼竿是同类型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核桃夹子
C.托盘天平 D.镊子
2.小杜用船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水 B.船桨 C.小杜
3.中国女排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如图所示是她们某次比赛时的场景。关于排球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
B.拦网时,球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排球从运动员手腕被弹开的力,施力物体是手腕
D.运动员在发球时,手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力
4.如图所示的运动项目中,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拉满弓箭 B.顶飞足球
C.压弯跳板 D.压弯撑杆
5.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甲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乙,如图当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甲先向后退,而乙保持静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推力小于乙对甲的推力
B.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力小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C.甲对乙的推力小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D.乙对甲的推力等于地面对甲的摩擦力
6.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7.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8.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中国跳水梦之队包揽全部十块金牌,延续了自参加亚运会以来不曾让金牌旁落的荣耀,再次实现“十全十美”。如图所示,跳板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可以将跳板压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接着跳板可以将人高高弹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10.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凭借最后一投,为中国田径队夺得首金。比赛中,运动员奋力一掷,铅球飞向空中,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用相同的力投掷时,如果运动员投掷角度太低,铅球就飞不远,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为了防止手心出汗而影响成绩,投掷前,运动员的双手都要抹上镁粉,这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1.建筑工人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 ;从效果上看,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可集中在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 。
12.放在桌面上的苹果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若苹果的质量为200g,则其所受的重力为 N(g=10N/kg)。
13.如图所示是人在步行前进时的情景。地面对后脚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 (填“前”或“后”),鞋底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 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14.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题目。
(1)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固定在钉槽内的弹簧给订书钉一个弹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订书钉的减少,这个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图乙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堆放一摞相同的书。若从这一摞书中水平抽出A或B中任一本书,抽出A书更容易,此现象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如图丙所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如图丙,给门轴上的铰链加润滑油,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3)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如图丁所示。实验中会发现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 (选填“长”或“短”),这是因为滚动摩擦力 (选填“大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
15.如图所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将重为9N的同一物体匀速拉起来的过程中,F1= ,F2= ,F3= 。(绳重、滑轮重、摩擦力均不计)
三.作图题
16.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17.如图所示使轻质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平衡,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臂l2。
18.要利用滑轮组把物体吊上楼,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式。
四.计算题
19.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生产的一种智能送药机器人,空载时质量约为60kg。在医院感染科由一台智能机器人配送物资可以顶替四个人的工作,可以减少感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图所示,这台型号为B1的智能机器人一次最多可以配送200kg物品,最快以2m/s速度匀速行驶,则:
(1)这台智能机器人满载时配送物品的重力是多少N?
(2)若该智能机器人满载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总重力的0.1倍,则此时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是多少N?
20.如图甲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为了保证起重机起重时不会翻倒,在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G0,已知OA=12m,OB=4m,用它把重力为2.3×104N的货物G匀速提起。求:
(1)若起重机自重不计,吊起货物G时为使起重机不翻倒,右边的配重G0至少为多少牛?
(2)如果起重机吊臂前端是由如图乙所示的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重1000N,绳重和摩擦不计,如果拉力的功率为6kW,则把2.3×104N的货物G匀速提高20m,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需要多少时间?
五.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的特点时,如图乙所示,实验测力计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随意拉动钩码
B.拉着钩码保持静止
C.匀速向下拉动钩码
(2)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分析: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①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②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③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3)在探究定滑轮工作特点时,按照图乙所示操作,觉得不方便读数,于是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示数会 (变大/变小/不变)。
22.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钩码若干个。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方便实验,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需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旋;
(2)接着小明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再次平衡,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得到一组数据后,小明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没有 ;
A.改变力的大小
B.改变力的方向
C.改变力的作用点
(3)为改变力的方向,小明在杠杆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如图丙所示,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
2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应沿水平方向 拉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此时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图丙中,若拉力增大到4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改进实验如丁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4)经过实验。小明发现实验中要经木块匀速运动不容易做到,通过分析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木块用绳子固定,只需要拉动木板,无须保持匀速,也可以测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他的办法是 的,他这样分析的原因是 。
六.综合能力题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轮轴由具有共同转动轴O的大轮和小轮组成。通常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如图1甲所示是一些轮轴的实例。轮轴实际上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变形的杠杆。轮半径R和轴半径r分别就是作用在轮和轴上的两个力F1和F2的力臂,如图1乙所示。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 R=F2 r,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能省力,且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就费力,但可以省距离。辘轳就是轮轴的一种,它的侧面图如图2所示,辘轳也可以看成是杠杆的变形,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F1,井筒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F2。选用身边的器材探究轮轴的特点完成实验,如:圆珠笔芯(可以选用油性笔笔芯或普通圆珠笔笔芯,如图3所示),若手头没有圆珠笔芯也可以选用其它一头粗一头细的笔代替。该实验不考虑摩擦力不同对结果的影响。
(1)辘轳是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
(2)左手捏紧笔管,右手旋转笔头,则左手 (填“能”或“不能”)使笔管部分保持不被旋转;
(3)当笔管转动一圈,笔头也转动一圈,由于笔头的直径小于笔管的直径,所以捏住笔管的手比捏住笔头的手 (填“省”或“费”)距离;
(4)若螺丝刀的轮半径是1.5cm,轴半径是0.3cm,则正常使用螺丝刀是 (选填“省力”或“费力”)的,且动力和阻力之比是 。
(5)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轮轴的实例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D A C B B B C A
9.形变;相互
10.运动状态;方向;增大
11.竖直向下;重心
12.地球;2
13.前;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1)减小;压力;(2)作用点;减小;(3)短;小于
15.9N;4.5N;3N
16. 17. 18.
19. 解:(1)机器人满载时物品的重力为:G物=m物g=200kg×10N/kg=2000N;
(2)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
f=0.1G总=0.1×(m机器人+m物)g=0.1×(60kg+200kg)×10N/kg=260N。
答:(1)这辆机器人满载时物品的重为2000N;
(2)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260N。
20. 解:(1)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OA×G=OB×G0,
所以G0===6.9×104N;
(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为3,绳端移动的距离s=nh=3×20m=60m,
于绳重和摩擦不计.则拉力:
F=(G物+G动)=×(2.3×104N+1000N)=8000N;
拉力做的功W=Fs=8000N×60m=4.8×105J,
做功时间t===80s。
答:(1)右边的配重m0至少为6.9×104N;
(2)拉力F的大小是8000N,需要80s。
21.(1)C;(2)①能省力;②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③费距离;(3)变小
22.(1)平衡;右;(2)1;B;(3)变大
23.(1)匀速直线;(2)压力;(3)3.2;2.6;(4)正确;无论木板是否匀速,木块始终静止,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
24.(1)省力;(2)能;(3)费;(4)省力;;(5)自来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