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课件+导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散步(课件+导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21 12:31:24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亲情的温馨
1散步
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忍受,艰苦支持。)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形容水的明净。)
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意见不一致。)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6. (齐齐哈尔中考)仔细观察右边漫画《传承》,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7.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

我对_________说:“

8. 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


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9.“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10.母亲 “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11.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12.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3类文阅读
爱在身后二十米
郝金红
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外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只想尽快走完这段低凹不平又特别漫长的山路。
“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程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地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有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给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怕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两个少年行走在狭长的山路上,在他们身后的二十米处,一位老农在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是那么的小心翼翼……
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的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五月上)
13.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大意。



14.下面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哪句符合人物的身份?试做分析。
A.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
B.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


15.根据提示,品读下面的语句。
(1)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刺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面对“我”的追问,父亲为何“呵呵一笑”?)

(2)“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我”为何“惊讶”?)

16.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认为,应将文章标题“爱在身后二十米”改为“父亲的谎言”,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4写作创新
17.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
1.qí chāi áo lín sāng shà
2.(1)竞—竟 (2)绝—决 (3)曲—屈 (4)贯—惯
3.B(解析:B项中“委屈”的意思是“使儿子受到委屈”,所以错误。)
4.(1)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A(解析:B项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C项删掉“由于”;D项删掉“不要”。) 6. 示例:传承良好家风,引领一代代人健康成长。
7.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爸爸妈妈 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
8.(1) 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言之有理即可) (2) 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等。(言之有理即可)(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9.“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10.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11.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12. “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
13. “我”上初中时,每天要早起赶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起初,父亲要送我,被“我”拒绝了。直到“我”考上师范后,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被“我”拒绝后,仍坚持每天在离“我”二十米后的山路上偷偷地护送“我”上学。有一次,竟意外地负了伤。“我”听后,倍受感动。
14. B句符合人物身份,父亲怕儿子识破真相,以朴实的语言来掩饰自己的“谎言”。A句不符合人物身份,身为农民的父亲在儿子面前不会说出这样文绉绉的话来。
15.(1)父亲生怕儿子为他担心,特意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以此来打消儿子的顾虑。
(2)父亲为了护送“我”上学,路上负了伤,而“我”竟全然不知。
16. 不好。“爱在身后二十米”,不仅形象地点明了文章所描述的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文题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父亲的谎言”,虽然也切合题意,但显得平淡直露,缺少韵味。
17.【例文】
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1 散步
精彩开篇词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未来,一只递给过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在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交流点拨】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交流点拨】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交流点拨】(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这种永恒的情感。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交流点拨】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交流点拨】“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交流点拨】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交流点拨】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交流点拨】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交流点拨】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交流点拨】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交流点拨】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时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交流点拨】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交流点拨】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他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交流点拨】(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来儿子。
(5)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下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年幼,自然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交流点拨】“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词大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这里。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 环境情趣
步 散步路上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课件18张PPT。散 步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 熬 咕咕 分岐 霎时 粼粼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
(1)信服:
(2)各得其所:
(3)委屈: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sàn)(áo)(gū)(qí)
(shà)(lín lín)相信并佩服。①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②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 .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散步的地点在哪?在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整体感知 4.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这种永恒的情感。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整体感知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
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岐”,“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语言品析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时时点评)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他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1)有的浓,有的淡。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来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下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年幼,自然很轻。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4.含义深刻的语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写作技巧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词大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机器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写作技巧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这里。板书设计 散 步开篇点题:写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路上 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课件17张PPT。散 步莫怀戚作者介绍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导入新课 家是爱的港湾,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温馨的话语,甚至是一次平常的散步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去品味这份满溢着亲情的浓浆……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2.感受亲情,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和家人在初春时节到田野里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故事。二、合作研讨,品读课文 1.品内容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品语言 ①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③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3.品写法 (1)文章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小组合作把细节描写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细节描写 ①母亲听信劝说,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②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语中充满情趣。
③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④“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2)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明确: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三、勾连生活,感动生命 1.爱幼篇:“爱孩子,就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了。”大家一定耳闻或目睹过爱幼的亲情故事,说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2.敬老篇:“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献出一切,甚至是生命,我们做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3.现实篇: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