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时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的原因及影响;掌握内阁制的出现、发展以及地位;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探究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2.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巩固基础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的教训。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① 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使中国历史上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确立:(1)明太祖设置② 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2)③ 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④ ”由此出现。?
3.发展:后来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⑤ 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4.地位和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⑥ 。?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2)康熙帝时设置⑦ ,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2.设置:⑧ 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
3.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3)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⑨ 发展到顶峰。?
当堂检测
1.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吗?
2.是军机处的权力巨大使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吗?
重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一 废丞相,设内阁
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内阁事务兼领六部,权倾一时。
(1)内阁制是不是宰相制的翻版?为什么?
(2)分析废除宰相的利弊。
互动探究二 君主专制强化
材料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代稍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如此。他们以历史为鉴,整顿朝政,改革制度,防范地方割据,力图将政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到了明清,皇帝吸取数朝兴亡的教训,先后设内阁和军机处,其中军机处是皇帝专制发展到极端的产物。
(1)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有何相似之处?
(2)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中书省 ②殿阁大学士 ③明成祖 ④内阁 ⑤张居正 ⑥内侍机构 ⑦南书房 ⑧雍正帝 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基础学习交流
1.不是。除名称不同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
丞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丞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
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的
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制约
2.不是。事实上,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皇帝的旨意,没有参与和决策的权力。军机大臣一切听命于皇帝,因而使皇帝权力达到顶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重点难点探究
互动探究一 废丞相,设内阁
(1)不是。内阁阁臣和丞相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也只是皇帝的侍从。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的大小、地位高低并不来自于制度,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利:废丞相,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弊: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容易形成君主独裁专制。
互动探究二 君主专制强化
(1)只是辅助机关,无决策权;人员少;都起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
(2)说明: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封建制度的衰落。
思维拓展应用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社会经济。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愈加黑暗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