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8:04: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虽有嘉肴
八年级下册
学习一
1.诵读课文,增强文言语感,理解文意,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
学习二
2、理解本文的观点——“教学相长”和议论思路
学习三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习目标
教学相长
那是先学后教,还是在教中学习呢
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有过教导同学的经历。
新课导入
教学相长
是什么意思呢
教和学互相促进。
意思: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学关系
教学
①教导
①学习
什么关系?
文学常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有重要影响。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知识拓展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宋·王应麟《三字经》
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被称之为《大戴礼记》;本文作者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共二十卷,称为《小戴礼记》。但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怎么流行,逐渐流失,后以小戴本专称《礼记》,
“三礼”:《礼记》《周礼》《仪礼》
知识拓展
戴圣
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一起学《礼》于后苍,宣帝时期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
作者背景
阅读课文,理解注释
第一章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阅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即使
美味的菜
最好的道理
味美
好处
疏通文意
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嘉肴,为肴中之上者,不是一般的肴馔。以肴之嘉喻道之至,所以这里的“学”也绝非幼学、初学之学,而是更高学问之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嘉肴,肴中之上
如图所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困惑
因此,所以
疏通文意
翻译: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知道了自己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如图所示
在学与教中都能发现自己学问有短缺不明之处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
“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
“同“敩”(xiào),教导。
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表示推测
疏通文意
翻译: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记》“学学半”中的前一个“学”在《尚书·兑命》中原为“敩”,音xiào,即“教”之意。“学(敩)学半”可以理解为会教是学之一半,即用学教或学为师的方式来学是学之一半功夫。此理解是最深刻的。
“学学半”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
重点记忆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重点记忆
掌握课文内容
第二章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一下。
论证
思路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从教与学得出“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
梳理
引用《兑命》
类比
引入
强化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虽有嘉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教学相长”
(1)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二者相辅相成。
(2)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3)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4)现代汉语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文章要讲学习的道理,为何以“嘉肴”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用“嘉肴”比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便“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便“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为何得出结论“教学相长”后还要引用《兑命》里的话呢?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重点学习
通过引用《兑命》里的“学学半”的名言,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总结写作特色
特色
分析
1.多使用对偶句、节奏感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有比较强的逻辑性 先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本文的写作特色?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
小 结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论述过程: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拓 展 延 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也
学与教
我认为“教学相长”中的“教”“学”指的是学习的两种路径和方式。
谈谈你的理解。
我认为“教学相长”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且对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借鉴的意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