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
课前导入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你眼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作者充满了好奇心,又热爱思考,是个好学有趣的孩子呢!
深入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为下文写“我”对怀表能发出声音产生疑问做铺垫。
时间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这两个词的使用,不仅准确地表达了“我”当时的想法,也为下文对怀表产生疑问和好奇做了铺垫。它们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童真和好奇的世界,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凡”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我”当时天真无邪的想法,即认为所有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具有生命的。
而“都”字则强调了无一例外的普遍性。它加强了“我”的这种认知,这种绝对的语气,更加凸显了“我”当时的天真和单纯。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说明作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无论是自然界的鸟鸣、狗吠、蝉鸣、虫唱,还是人工的钟声和三弦声,作者都能细致入微地捕捉到它们的特点。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将昆虫的鸣叫声比作“唱不同的歌曲”,这是对昆虫行为的一种人格化描绘。这不仅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昆虫鸣叫的悦耳和多样性,也使得昆虫在读者心中变得更加亲近和可爱。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死的东西能够自己走动并发出声音”这一观点的否定态度。通过反问,作者不仅加强了自己的语气,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作者对于“表发出声音”这一现象充满了好奇,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推动作者不断追求知识、揭示真理的重要动力。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
“可是”这一转折词的使用,凸显了怀表这一非生物体却能发出声音的奇特现象。这与我原本的认知相悖,让我心生疑惑:按照我的理解,只有活生生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那么父亲的怀表为何能发出声响呢?这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
表示转折
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怀表发出的声音柔和而单调的特点,这也充分展现了“我”在观察时的细致入微和认真专注。
请同学们默读读课文3-9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次次被父亲阻止看表的。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我”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对于怀表为何能发声这一问题,“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时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这是父亲第一次说不许动表。
第二次,父亲再次告诫“我”不许动表,然而“我”内心的好奇心却愈发强烈,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与父亲的禁令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这种矛盾不仅激发了“我”的求知欲,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续的转折和高潮埋下了伏笔。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不许动”的命令使得怀表在“我”眼中更加充满神秘感,这种未知与禁令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更加渴望探索怀表的秘密。这种心理变化完全符合儿童天真好奇、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的特点。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我们深入了解到“我”内心的猜测与困惑。这种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正是“我”作为一个勤于思考、不断求知的孩子的鲜明写照。这些心理活动不仅揭示了“我”对怀表发声之谜的好奇与渴望,也展现了“我”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真理的积极品质。
读课文10-19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父亲打开表后,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作者自己又是怎样回答的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这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我”内心的挣扎与苦恼,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渴望一窥表内的奥秘,探寻那发出声音的生物。这种愿望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许多天”来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无法释怀。这种描写不仅凸显了“我”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渴望,也展现了“我”在好奇心驱使下所经历的内心煎熬。
时间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第三次告诫“我”不许动表,但这次他的态度有了些许转变,从原先的“只许听”放宽到了“只许看”。这一微小的变化,对“我”来说却是巨大的,它意味着“我”长久以来压抑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父亲对“我”好奇心的理解和宽容,也预示着“我”即将揭开表内奥秘的激动时刻即将到来。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在父亲即将满足“我”好奇心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一方面,“我”因为即将揭开表内奥秘而感到高兴激动,仿佛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另一方面,“我”又因为对未知的好奇和期待而感到万分紧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时刻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摆来摆去的零件比作可爱的小尾巴,不仅展现了“我”观察时的细致入微,更凸显出“我”的天真无邪和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比喻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我”在观察时的那份童趣与好奇。
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这句话是“我”内心深处的叹息,流露出对无法继续观察表的深深遗憾与无奈。“我”对于未能窥探到表内更多奥秘感到惋惜,这种失落感如同阴霾般笼罩在心头,让“我”久久无法释怀。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此后”的“常常”一词,深刻揭示出“我”对于探索表内世界的渴望与执着。它表明“我”时常心系此事,心心念念想要揭开表的神秘面纱,窥探其内部的世界。这种持续的关注和渴望,正是“我”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体现。
时间
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第四次听到“不许动表”的告诫时,“我”的好奇心反而愈发强烈,每一天都在增长。这句话仿佛成了激发“我”探索欲望的催化剂,让“我”对表内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向往。
“为什么呢 ”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父亲之所以再次强调“不许动表”,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我”因好奇心过盛而损坏表的结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表的内部构造极为精细复杂,即便是他也难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解释清楚表的工作原理。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这句话深刻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通过“多么”一词,强烈地表达了“我”对蝎子丑恶和恐怖形象的深刻印象;而“为什么”则引发了“我”一连串的疑问,使得“我”的惊讶、疑惑甚至不满情绪更加凸显。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我”的感受,也进一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
“我”再次萌生了新的疑惑,这一疑问不仅让“我”的好奇心愈发旺盛,同时也为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铺设了道路。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心理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我”的思考过程,这是对前面疑问的深入猜测与探寻。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凸显了“我”善于思考、勇于求知的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读课文20-2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结尾的。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我”自认为揭示了真理,于是逢人便分享这一发现,这种表现完全契合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好奇求知的心理。这种描述不仅刻画出“我”活泼可爱、充满童真的形象,更通过“后来我见人就说”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我”在用自己的想象证实猜测后的自豪与满足。这种自豪心理,正是儿童在探索世界、发现新知时常见的情绪反应,使得“我”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
时间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知识的积累,“我”逐渐理解了表为何能发声的原理,也明白了表内并无真正的小蝎子存在。这一认知让“我”回想起了童年时那天真无邪、充满好奇的日子,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幼稚。因此,“我”后来便不再向人提及这一曾经的猜想,而是将这份回忆深藏在心底,作为成长路上的一段美好记忆。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
细心观察
善于思考
较为执着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作者说的呢?
你的故事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候我也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你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谢谢你用生动的笔触勾起了我的回忆。
你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真的让我很佩服。你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你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才能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不断成长。谢谢你给我带来的启发。
你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你让我明白了,童年时的我们虽然天真幼稚,但那种对世界的热爱和好奇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失去这份纯真,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童心,就能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思考回答
课外拓展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法朗士
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居里夫人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
——范曾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
和同桌分享你的童年趣事
以“我的好奇心”为题,写一次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