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8: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秋天的怀念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二次备课
2.研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精读课文,理解母爱,领悟“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整体感知内容。
2.研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精读课文,理解母爱,领悟“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内容 及过程
一、课前导入
第一单元中,我们跟随作家朱自清感受了充满希望的春;跟随人民艺术家老舍走过了温情的冬;跟随“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走过了“容貌不同、性格各异的”春夏秋冬。那你眼中的秋是怎样的呢?是啊,秋天是一个硕果累累、大地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走进他的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二、课堂活动
(一)预习检测 1.字音: 砸碎 zá 沉寂jì 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仿膳 shàn 整宿 xiǔ 星宿 xiù 宿舍sù 2.字形: 翻来fù覆去 喜出wàng望外 憔悴qiáo cuì 瘫痪tān huàn 诀别 juébié 决堤juédī 抉择juézé
(二)认识作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散文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此后,便开始与疾病顽强抗争,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三)写作背景
“生命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原本绚烂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生命不幸,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也身患重病,却对儿子隐瞒病情,鼓励儿子好好儿活。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播放视频)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听完朗读后的感受。 感动
(过渡)这份感动不仅来自声音的力量,更来自于一位母亲。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有关描写母亲的词句,分析母亲的形象。
1.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地”为了让我发泄心中的痛苦;“偷偷地”写出了母亲的慈爱与细心,担心。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儿活。
“扑”“抓”动作描写,急于阻止我自虐,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表现母亲对我的心疼;“忍”表现母亲压抑自己的悲痛安慰我的痛苦心情。隐忍、压抑的情绪。
3.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无尽的牵挂
小结:母亲的形象 从人物描写角度来看,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细心、包容、无私、坚忍、伟大的母亲。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却没有看到女儿成年,没有看到有病的儿子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与我诀别了……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你觉得史铁生母亲临终前最想给史铁生说的话是什么呢?
4.口语表达:补充母亲还未说完的话
睿智的母亲,他让儿子明白,人不应该只是活着,还要正确面对自己有缺憾的生命,让生命焕发光彩,她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什么是好好活,她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儿子的心灵成长之路,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滋养下,饱受磨难的作者是否走出自己生命的低谷,拥抱未来的呢?
(五)懂得要好好儿活的含义
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四、课堂总结
从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到母亲猝然离世后的好好儿活。从不懂母爱到懂得母爱。史铁生的母亲用生命为我们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结束语:
有种遗憾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种幸福叫“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请珍惜亲人、善待亲情。
作业布置 1.给母亲写一封信,诉说对她的真情。
2.推荐阅读《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暴怒无常 好好儿活 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