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3 20: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班上的几位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的情景。小明坐在窗边,当火车开动时,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那么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火车 B.地面上的树木 C.地面 D.站台
2.一物体正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全程用时2.5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4.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
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5.测量和记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步骤。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2cm、17.83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17.688cm B.17.69cm C.17.823cm D.17.82cm
6.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C.在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
D.在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8.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一把刻度尺让四位同学先后测量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读数分别是:、、、。该课本的宽度应记为(  )
A. B.
C. D.
9.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应大于0.1s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10.图所示是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携带梦天实验舱点火起飞的情景,运载火箭成功的将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运载火箭升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B.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C.以发射架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D.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实验舱是运动的
二、多选题
1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D.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1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
A.v甲=0.6m/s,v乙=0.2m/s
B.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
C.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
三、填空题
1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b所示。
(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做 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 秒;
(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驶且两车速度保持不变,问100秒后两车相距多少米 ?
14.在图甲中,铅笔长 cm;如图乙所示,乙停表的读数为 s,丙表读数为 。
15.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是 cm。
16.某汽车沿平直的路面行驶,前一半时间的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后一半时间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7.(1)如图甲所示,利用铅笔、刻度尺来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将细铁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则铁丝的直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时间是 ;
(3)如图丙所示,用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 刻度尺较精确,测量操作有误的是 (前两空填“A”或“B”),其错误是 。
18.如图所示,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和所用的时间均为。由图可知:
(1)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2)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或“<”)段的平均速度。
四、作图题
19.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找到视线的正确位置。
五、实验题
20.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小明和小组同学在进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
(1)如图所示,小明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A测量的结果是 ,B测量的结果是 , 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
(2)小明与同学们用相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小组成员 小明 小李 小黄 小吴
所测数据
①四个数据中 的数据是错误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②为了减小误差,请通过计算求出该物体的长度为 。
2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
六、综合题
22.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1) 18 km指 ,40指 .
(2) 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 min,则汽车的速度为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樟树最快需要用 分钟.
23.周末小明的爸爸准备开车送爷爷去太原南站坐高铁,他通过手机地图查询到如表所示的三种出行方案,他们出发时距离要乘坐的高铁列车发车的时间为40min(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推荐27分钟19.4公里6个红绿灯
方案230分钟18.6公里12个红绿灯
方案328分钟21.5公里6个红绿灯
(1)如果选用推荐的方案,汽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小明的爸爸在采用推荐方案行驶途中遇到一段拥堵路段,长度为2km,预计用时20min,能否赶上高铁列车?请计算说明。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以火车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火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符合题意;
BCD.当以地面、地面上的树木、站台为参照物时,几个同学相对于它们的位置没有变化,那么这些同学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速度是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取决于物体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
【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B
【详解】总路程为s=12m,全程用时t=2.5s,则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是生物的变化,但是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色秋天,人们采摘果实,果实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是声音的传播,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从题中数据可知,17.28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7.28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题中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
由题中数据可知小明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精确测量只能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物理课本的宽度是17.82cm。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x-t图象中,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乙车做减速直线运动,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丙、丁两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在v-t图象中由速度轴、时间轴、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路程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C正确;
D.在0~t2时间内,丁的速度大于丙的速度,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错误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而误差是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也会存在的,故B错误;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根据四次读数可知,第二次读数时发生了错误,剔除错误数据后,对其他数据进行求平均值可得,课本的宽度为
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四舍五入,宽度应记为18.50cm。
故选C。
9.D
【详解】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故A正确;设钢轨的长度为L,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 =L/V1;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是:t2 =L/V2;时间间隔是:t=t1 -t2 =;所以钢轨的长度L=,故B正确,D错误;由以上计算知道,钢轨的长度L=,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 ,故C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D,故选D.
10.B
【详解】A.运载火箭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地面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故B正确;
C.运载火箭相对于发射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以发射架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实验舱相对于运载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实验舱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11.AC
【详解】A.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由图得,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符合题意;
B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经过6s,甲在乙前面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2.AD
【详解】A.据图可知当时间为6s时,甲的路程为3.6m,乙的路程为1.2m,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
BCD.因为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方向相同时,两小车相距的距离为
当方向相反时,两小车相距的距离为
故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13. 匀速 6 1.2 10m
【详解】(1)[1]图(a)是路程和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当路程为0.6m时,对应的时间是6s。
(2)[3]观察图(b)可知,A点距离出发点为0.6m,B点距离出发点为1.8m,所以AB段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1.8m-0.6m=1.2m
(3)[4]由图(a)可知,甲车8秒通过的路程为0.8m,所以甲车的速度
由图(b)可知,乙车9秒通过的路程为1.8m,所以乙车的速度
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行驶且两车速度保持不变,当t=100s时,甲通过的路程
s甲1=v甲t=0.1m/s×100s=10m
乙通过的路程
s乙1=v乙t=0.2m/s×100s=20m
故100秒后两车相距
Δs=s乙1-s甲1=20m-10m=10m
14. 2.00 247.5 90km/h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而铅笔左侧在刻度尺的1.00cm处,右侧在刻度尺的3.00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00cm-1.00cm=2.00cm
[2]由图乙可知,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4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为1s,而指针在7.5秒处,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7.5s,即247.5s。
[3]由图丙可知,这是一个速度计,表上标有“km/h”,说明采用的单位是km/h,在20km/h之内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表示10km/h,而指针在“80”与“100”的中间,所以该速度计的示数为90km/h。
15.2.90
【详解】如图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零刻度对齐,则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为2.90cm。
16.24
【详解】设总路程为2s,则汽车在前半段路程s的运动时间
后半段路程的运动时间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17. 1 0.07 126s A B 被测物体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
【详解】(1)[1]甲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细铁丝圈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80cm对齐,所以细铁丝圈的长度为2.80cm;细铁丝的圈数n=40,铁丝的直径
(2)[3]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3”之间,刚偏过“2”,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6s处,因此秒表读数为2min6s=126s;
(3)[4][5][6]A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B刻度尺1cm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2mm,故刻度尺A更精确;B的0刻度线没有与物体的边缘对齐,是错误的。
18. 0.1 >
【详解】(1)[1]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AC段的路程为4.00cm,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AC段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2)[2]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
小球运动的时间为0.2s,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
所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9.见解析
【详解】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铅笔左侧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与铅笔尖处刻度线垂直的视线如图所示:
20. 2.8 2.80 B 小黄 0.1 12.36
【详解】(1)[1][2][3]由图可知,刻度尺A个小格代表的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端与5.0cm对齐,右端与2.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0cm-2.2cm=2.8cm
B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3.00cm对齐,右端与5.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5.80cm-3.00cm=2.80cm
一般说,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精确程度越高。由于B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所以测量结果更精确。
(2)①[4]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2.73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应去掉。
[5]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
②[5]为了减小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
21. 3.55 217.6s
【详解】如图甲所示的刻度尺,一个大格为1 cm,里面有10个小格,即分度值为1 mm.
此物体长度: .
图乙中秒表的外盘读数为37.6 s,内盘读数为:3 min,
所以此时秒表的读数是:3 min 37.6 s=217.6 s.
22. 从该标志牌到樟树还有18km 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6km/h 27min
【详解】(1)“樟树18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樟树还有18km;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由v=s/t知道,汽车的速度:v=s/t=18km/30min=18km/0.5h=36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樟树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t′=s/v′=18km/40km/h=0.45h=27mi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难度不大.
23.(1)43.11km/h;(2)通过计算,不能赶上高铁列车
【详解】解:(1)如果选用推荐的方案,汽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在采用推荐方案行驶途中遇到一段拥堵路段,长度为2km即2000m;若其余路段均没有出现拥堵且按照原平均速度行驶,所用时间为
行驶的总时间为
t总=t2+t2=20min+24min=44min>40min
答:(1)如果选用推荐的方案,汽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3.11km/h;
(2)通过计算,不能赶上高铁列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