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项拓展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项拓展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23 20:4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专项拓展练习
一、单选题
1.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屋檐下的冰凌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旷野上的白雾 D.植物上的露珠
2.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60℃
B.正常人心脏1分钟跳动10次
C.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3.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2m/s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
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4.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下列对应各种美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锅中冒出大量的“白气”,是锅里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B.煮汤圆的汤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锅中汤的温度仍保持不变
C.粽子出锅时会闻到浓浓的粽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烤箱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烤箱内的月饼被烤熟
5.生活中水有几种不同的“别名”,如①冰、②雪、③雾、④雹、⑤霜、⑥露。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凝华形成的有①②④⑤⑥ B.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④⑥
C.属于凝固形成的有①⑤⑥ D.属于液化形成的有③⑥
6.“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戴防护面罩会起“白雾”,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
A.凝固 B.凝华 C.液化 D.升华
7.如下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 B. C. D.
8.如图是小亮用漫画的方式描绘了“迷糊教授”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0.以下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上的学习摘录,其中由于他粗心记录错误的是(  )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更好的确定像的位置,应把玻璃板后面蜡烛也点燃
B.用不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
C.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内到室外时,镜片上不会出现水雾
D.在估测纸锥下落速度时,为了更准确测量它下落的时间,应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二、多选题
1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 B.甲的体温一定是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
12.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氢 水银 金 铜 钢 钨
熔点/℃ ﹣259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253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在﹣251℃时,氢是气态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
三、填空题
13.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
(2)百叶箱中的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
(3)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 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14.体温的高低是人类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所示是王华某次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情况.他所用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那么他的体温是 ℃.
15.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图丙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16.2020年11月30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四周年纪念日。“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谚语“霜降有霜,米谷满仓”中的霜的形成是 现象;“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 现象。
17.烈日下,狗尽可能的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气温变高时,狗尽可能伸长否头,这样可以 舌头上汗水的表面积,快速喘气可以加快 ,这些都可以 蒸发,蒸发 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
18.(1)如甲图, 此温度计示数为 ℃;

(2) 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取用示数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给病人测体温,只用酒精消毒,但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 36.9℃,则用该体温计来测量,得到的结果是 ℃;
(3)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变, 在 1 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 95℃, 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 5℃,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 32℃时,实际温度时 ℃。
四、作图题
19.如图所示温度计(未全部画出),请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4℃时液柱的位置.
( )
五、实验题
20.如图甲所示是小冲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采用水浴法,并选用较 (选填“大”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优点是 ;
(2)为了准确观察和记录海波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当海波温度升高到40℃后,应每隔 (选填“1min”或“5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时判断海波熔化的依据是 ;
(3)他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第5min,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态。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熔化后的液态海波比熔化前的固态海波升温要 (选填“快”或“慢”)。
21.如图所示,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水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使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 (能/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六、综合题
22.2020年6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北斗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如图甲所示,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第三级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便于储存和运输,使氢气和氧气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和 两种方法;
(2)如图乙所示,此次发射的是北斗三号系统中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高约36000km,距离地球的球心约为42400km。该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24h绕地心转1周,绕地心运动的速度约为 km/h,从该卫星回传信息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表面的最短时间约为 s。(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约3×108m/s,π取3)
23.如下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上文加点字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 .
(2)我国属于缺水国家,2010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屋檐下的冰凌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先熔化后凝固,故A符合题意;
B.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旷野上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出现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中考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不可能达到60℃,故A不符合实际;
B.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1分钟跳动60次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km,故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等于受到的重力
G=mg=50kg×10N/kg=500N
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3.C
【详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接近20cm,约为17 cm左右;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
4.A
【详解】A.煮饺子时锅中冒出大量的“白气”,是锅里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沸腾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煮汤圆的汤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锅中汤的温度仍保持沸点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物质间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粽子出锅时会闻到浓浓的粽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烤箱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给烤箱内的月饼加热,使烤箱内的月饼被烤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①冰是水凝固形成的;②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③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④雹是高空中的小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⑤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⑥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故选D。
6.C
【详解】人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低的防护面罩时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附着在面罩的内侧,所以面罩会起“白雾”。
故选C。
7.C
【详解】A. 冰冻的衣服晾干,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气态水蒸气的升华现象,要吸热.故A错误;B. 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熔化过程,要吸热.故B错误;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要放热.故C正确;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是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要吸热.故D错误.
点睛:在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首先要明确各选项中的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
8.B
【详解】A.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规则可知,温度计在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错误;
B.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的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没有放置在水平面上,视线没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所以眨一次眼睛的时间不到1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7℃,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3℃,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中学生身体受到的重力为500N,游泳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10.A
【详解】A.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是为了确定前面蜡烛成像的位置,所以后方蜡烛无需点燃,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不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内到室外时,因为室外的水蒸气较镜片的温度更低,所以水蒸气不会在镜片上出现液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估测纸锥下落速度时,为了更准确测量它下落的时间,应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这样可见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D
【详解】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很细的弯管,使得体温计的示数只能自动上升,不能自动下降,若要使示数下降,必须用力甩。连续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则甲的体温一定是,而乙、丙的体温可能为,也可能低于,但是不可能高于,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2.AD
【详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氢的沸点是﹣253℃,故在﹣251℃时,氢是气态,故A正确;
B.由表中信息可知,钨丝的熔点是3410℃,熔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故B错误;
C.由表中信息可知,金的熔点是1064℃,钢的熔点是1515℃,故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故C错误;
D.由表中信息可知,水银的熔点是﹣39℃,故水银温度计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故D正确。
故选AD。
13. 反射 热胀冷缩 低 体温计
【详解】(1)[1]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
(2)[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增大,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反之,液面下降。
(3)[3]选用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较低,当气温较低,测温物质也不会凝固成固体,仍然可以测量气温,所以测量较低气温的温度计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
[4]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结构相似,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得很细。气温上升时,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气温下降时,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内,依然能显示最高温度。
14. 0.1 37.8
【详解】由图示体温计知道,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所以示数为37.8℃,即他的体温是 37.8℃.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计读数,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观察其测量范围,对温度计读数时,要确定其分度值.
15. 2.80 337.5 37.8℃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
l=5.80cm-3.00cm=2.80cm
[2]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即337.5s。
[3]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16. 凝华 凝固
【详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是凝华现象;
[2]河水结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17. 增大 空气流动速度 加快 吸收
【详解】[1][2][3][4]蒸发速度与温度、液面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气温变高时,狗尽可能伸长否头,这样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的表面积,快速喘气可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这些都可以加快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
18. -8 37.8 30
【详解】(1)[1]由图甲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示数在0℃右侧时,越向右数值越大,应该是在零下,其读数为-8℃。
(2)[2]由图乙所示体温计知道,分度值为0.1℃,其示数为37.8℃,由于病人的实际体温是36.9℃,低于体温计的示数,而体温计示数不会自己下降,所以其显示的温度为37.8℃。
(3)[3]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起始温度为5℃,所以读数为32℃时的格数为
32-5=27
所以此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
19.
【详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已知温度计的示数为-4℃,所以液柱最右边在 “0”左边2个小格处.答案如下图:
20. 小 使海波受热均匀且缓慢 1min 试管中出现液体 48℃ 固液共存 慢
【详解】(1)[1] [2]海波在加热时,为了受热均匀,且有利于温度计的测量,故应该使用小颗粒的海波。
(2)[3]实验中,当接近海波熔化时,应把观察时间减小到1分钟,这样可以更精确的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
[4]海波熔化的标志是温度不变或是出现液体。
(3)[5] [6]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为48℃,在第5分钟时,海波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即处于固液共存。
[7]从图像可知,固态时,温度升高为分钟上升2℃,变成液态后,每分钟温度上升1℃,熔化后的液态海波比熔化前的固态海波升温要慢。
21. 汽化 较低 液化 不能
【详解】[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在高温下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跑到烧瓶外造成的。
[2][3]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底部。
[4]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能得出水蒸气液化会放热的结论,但不能得出其它气体液化放热。
22. 汽化 压缩体积 10600 0.12
【详解】(1)[1]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利用水的汽化来吸收巨大的热量。
[2]气体在遇冷或被压缩体积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所以使氢气和氧气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2)[3]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路程为
s=2πr=2×3×42400km=254400km
则绕地心运动的速度为
[4]卫星距离地面高约
h=36000km=3.6×107m
卫星回传信息的无线电波到达地球表面的最短时间为
23. 液化、凝华、熔化 随手关紧水龙头(或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洗手时将水开小些等其他合理方法都可)
【详解】解答:(1)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节水措施:防止水的跑冒滴漏,应安装节水型的器具;将卫生间的水箱浮球向上调整2厘米,可达到节水目的;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洗菜水冲厕所.
故【答案】 (1). 液化、凝华、熔化 (2). 随手关紧水龙头(或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洗手时将水开小些等其他合理方法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