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火把节》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23 15: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火把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火把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三”中的教学内容,《火把节》选自《云南音诗》交响组曲第四乐章,由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于1964年创作,1978年修改完成的,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风俗性交响套曲。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人们盛装庆祝,举行摔跤、斗牛、射箭、赛马等游乐活动,而女子们则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达体舞”等热闹非凡。
二: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三: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聆听彝族音乐,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及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提升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艺术表现:
通过结合图形谱、唱谱、律动、创编等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创意实践:
运用律动、创编环节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文化理解:
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四: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会音乐作品中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感受体会每一主题的不同表现。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跟随老师跟音乐一起来活动,请你感受体会这段音乐具有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
(设计目的:运用乐曲中第三主题音乐结合律动和音乐一起来聆听并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
进入新课
(1)教师简介彝族,播放视频简介彝族火把节,了解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设计目的:教师通过讲故事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火把节情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彝族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来历及意义。)
分段欣赏
第一主题:
聆听、思考
第一主题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设计目的:从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情绪、表现等方面分析感受乐曲第一主题,体会音乐带我们进入怎样的场景当中)
聆听、思考
师:是什么乐器将乐曲烘托得如此热闹呢?
师:观看图形谱请你说说这一主题中重音都出现在了那些音符上?
(设计目的:边聆听边思考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让学生聆听,首先听辨乐器音色再通过观看图形谱来找出这一主题中的音乐强拍位置,从而感知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聆听、思考
师:请同学们跟着琴看着乐谱模唱第一主题音乐旋律。
思考:在这一主题旋律中都出现了哪几个音?
(设计目的:通过模唱让学生自己找出旋律中出现的“三音旋律”了解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另一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4)完整聆听第一主题
师:完整聆听乐曲第一主题。
思考:“主题一”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聆听习惯有目的的聆听,并了解乐曲的结构。)
第二主题:
聆听、思考:
师:第二主题还是乐队齐鸣的恢弘么?他相对于第一主题 速度是、力度、情绪?想为我们展现什么场景?主奏乐器是?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目的:一系列的问题带学生对比关注这一主题与第一主题的不同,并分辨这一主题配器上的变化及想要表达的场景)
律动、思考:
师:作曲家运用甜美纯净的双簧管音色来展现女子婀娜多姿的舞蹈。那在第二主题中作曲家是否也运用了重复变化的手法呢?我们完整聆听这一乐段。思考:这一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带着我们的律动一起来聆听)
(设计目的:在律动活动中体会这一主题音乐的变化,并能清楚的分辨出这一乐段中第二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结构)
第三主题:
聆听、思考
这一主题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又有哪些打击乐器出现?音乐呈现了怎样的场景?
(设计目的:通过主题的变化感受“火把节”不同的场景变化,通过打击乐器的加入感受音乐想体现的热闹非凡的景象,理解这一主题音乐的场景)
(2)模仿第三主题音乐中出现的打击乐器感受音乐。
师:那几位同学想来为我们的节日伴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请你运用身边的物品或者自己的身体来模仿在这一乐段中出现的打击乐器,其他同学跟老师一起加入到火把节的快乐舞蹈中吧。
(设计目的:让一部分学生模仿这一乐段中的打击乐器另一部分学生跟老师一起加入达体舞中,深入体会彝族火把节的热闹感受民族节日的火热气氛,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完整聆听作品
边聆听教师边出示作品的结构示意图
(设计目的:通过欣赏,观看示意图了解理解作品的结构,并感受作品的每一主题的变化,体会作者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简介作品及作曲家
这首管弦乐作品《火把节》是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由我国作曲家王西麟创作完成。
王西麟:功底最扎实、思想最深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太行山印象》《云南音诗》。
《火把节》是最脍炙人口的,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7、教师总结:我记得文献中说到作者王西麟说他创作这部作品是因为兴趣,更是兴趣给了他动力,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同学们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