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时作业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课时作业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20: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搽粉(chá)  渺茫(niǎo)  慨叹(kǎi)
B.脂粉(zhǐ) 笼罩(lǒng) 抹杀(mǒ)
C.脊梁(jǐ) 诓骗(kuāng) 宰相(xiàng)
D.玄虚(xuán) 省悟(xǐng) 筋骨(gù)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时候,那种乞求神佛保佑的做法,分明就是自欺欺人的愚昧行为。
B.单凭你个人的证词是不足为据的,公安部门还要认真调查之后才能下结论。
C.我们不能忘记,在当年抗击日寇的排山倒海队伍里,有一个不穿军装,却跟着党旗、军旗、战旗出生入死、前仆后继的普通战士。
D.如果不明真相的人看到他今天这个样子,一定会认为他是在怀古伤今,悲天悯人呢。
3将下面的复句改成一个单句并回答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单句:
(2)鲁迅先生一向主张将可有可无的字删去,为什么这里不用单句这种更简练的句式呢
【素养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乙】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 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4以上两篇选文皆出自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鲁迅笔下。甲文是他创作的  (文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乙文是一篇  (体裁)《故乡》,选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闰土。
5甲文“他信力”“自欺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甲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乙文语言深刻而含蓄,请分别赏析。
(1)从甲文第一段加点词语“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
(2)乙文“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7乙文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反映出当时社会什么现状
8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的革命主将”,学习他的文章,我们看他无论是用犀利的语言批驳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是用小说委婉地揭露社会的弊病,都无愧于这个称号和革命家的精神。所以今天来看,鲁迅也是中国的脊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有何种时代特征 请举一例说明。
【拓展作业】
92023年是鲁迅先生142周年诞辰,学校组织开展“致敬鲁迅先生”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加。
(1)《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创作的一首诗。阅读下面的节选内容,根据你的积累赏析画横线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2)班级准备制作一期活动专刊,需要确定刊名和配图,请你在下列书法作品和人物图片中各选一幅,作为刊名和配图,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参考答案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基础作业】
1.C 2.C
3.(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
(2)把并列成分拆开,由句中一个相同成分分开叙述,将“有……的人”重复了四次,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素养作业】
4.杂文(驳论文) 小说
5.仿词(仿拟),用“自”和“他”、“信”和“欺”两组反义词造成新词,与“自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6.(1)“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的样子。“只”将抓救命稻草时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表达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深陷其中而顽固不化的样子。极富讽刺意味。
(2)见到了儿时的好友,闰土非常欢喜;但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所以脸上表现出凄凉的神情。
7.主要是外貌描写,其次还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通过儿时与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刻画出了一个苍老贫困、饱经沧桑、因循守旧、麻木迟钝的“木偶人”;揭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破产的现实,反映出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束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
8.示例: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在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最美教师张丽莉放学时在路边疏导学生,一辆客车失控轧向学生,她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压在车底,失去了双腿。罗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些“脊梁”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前进,弘扬着社会正能量。
【拓展作业】
9.(1)“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形象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及像他一样的人甘愿在斗争中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2)示例一:图一和图三。鲁迅先生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笔力苍劲的“孺子牛"三个字是他坚定的人民立场的生动写照。鲁迅先生以文艺为灯火,关心、鼓舞青年,照亮了青年前行之路。
示例二:图二和图四。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民族魂”三个字端庄有力,是对先生精神和思想的高度评价。他以笔为武器,在唤醒民众、增强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