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卷十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
(90分钟 10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父亲和叔父都是戏班子里的角色。父亲是坐后台的,司鼓、敲锣、操胡琴、吹唢呐都是他的拿手戏。他平时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点木讷, ①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吹拉弹唱,样样皆精。我叔父——其实我不叫他叔父, ② 。细爷在戏班里当班主。他唱老生,常在台上摇头,甩一尺多长的“胡子”,抖手,然后一声“呀呀呸!”喊得那屋梁上的浮尘直往下掉,喊得你栾心(方言,指心脏)直跳。细爷可不像现在有些演员, ③ ,台下是狗熊,他在台上台下都是正人君子。一部《三国演义》是他读了一生的书,也最最崇拜那孔明诸葛亮摇着鹅毛扇,在戏班子里资深望重。除了父亲和细爷,戏班子里还有三名主要演员:花旦兴福、小生巨民、丑角忠和。花旦兴福平时看起来眯眼睛、龅牙齿,那样子实在让人( a ),可他若将锦缎一披,凤冠一戴,莲步一扭,水袖一甩,着实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常令那些( b )的二吊子们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大。如遇喜庆玩采莲船,他就扮演蚌壳精,同样妖冶动人。小生巨民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且唱做俱佳,逗人喜爱。与花旦兴福恰恰相反,丑角忠和平时白白净净,( c )后,则奇丑无比,令人捧腹。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答:① 6字
② 6字
③ 6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a. b. c.
二、文言文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3分)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注】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谷,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已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节选自《韩非子·功名》)
【注】贲、育:孟贲、夏育,战国时秦国的勇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B.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C.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D.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虽贲、育不能尽人力”与“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两句中的“尽”字含义相同。
B.“下临千仞之谷”与“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两句中的“仞”字含义相同。
C.“锱铢失船则沉”与“奈何取之尽锱铢”(《阿房宫赋》)两句中的“锱铢”含义不同。
D.“虽疾无声”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君主立功成名需要在客、主观上具备四个条件:得天时,得人心,有技能,得势位。
B.贤明的君主能把握自然之道,推行法令畅通无阻,能建立起如同泰山一样的丰功伟绩。
C.技能与势位比较,技能更重要,忠臣在尊主的带领下,才得以发挥特长,竭尽所能。
D.作为君主,要得到众人的响应,有日月一样的盛名威望;作为臣子,应该专司一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4分)
译文:
(2)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4分)
译文:
8.圣贤之人得到世人的哪些帮助,因而得以成就功业 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3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②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
(节选自《宋史·邵雍传》)
【注】①芘:同“庇”。②樵爨:砍柴做饭。③表襮:自我炫耀。④防畛:喻防人之心。畛,界限。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B.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C.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D.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洛书,古代一种关于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是远古文明的产物。
B.投劾,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的一种方式。
C.嘉祐,年号。北宋时期宋仁宗使用的第九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平事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邵雍志向远大,游学四方。邵雍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刻苦学习,并到原先的齐、鲁、宋、郑各地游学。
B.邵雍安贫乐道,随兴咏诗。邵雍常到田间耕作,并自号安乐先生;早晚都喝点小酒,兴起的时候就吟咏作诗。
C.邵雍敦厚贤良,远近闻名。邵雍待人接物有贤良的气度,有读书的士子经过洛阳常常会主动到邵雍处拜望他。
D.邵雍屡遭荐举,辞不赴命。邵雍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4分)
译文:
(2)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4分)
译文:
13.文中乡亲们把邵雍与司马光相提并论,原因是什么 (3分)
三、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从汉江到汉城湖
杜文娟
几年以前,我在西安北郊买了一套房子,买的时候对周边环境知之甚少,图的只是便捷和便宜。某一天,我站在阳台上眺望,就见到一座方塔,从塔的颜色判断,必然是仿古新塔。将目光继续延展,树木葱茏中一个袖阔肩宽的男人映入眼帘,从气势来看,定是不凡高人。
心中惊喜,哼着小曲一蹦三跳,几分钟之后就跳到北二环旁,左看是车流,右看还是车流。方塔就在二环靠北,威武的男人也在等我,一等千年。我像大海中的金枪鱼,在大小车辆的洪流中迂回婉转,惊心动魄间,终于穿越车浪,吓得一位少年脸色突变,惶恐躲闪。回眸顾盼,一座高架天桥咫尺可见。
拍一下脑门,骂一声自己,就到了方塔近边。从标识来看,原来进入了汉长安城遗址公园,方塔是长安城角楼,疾风中屹立的铜塑男人即汉武帝刘彻。
从此以后,无论是初春还是隆冬,这里便成为我散步消闲的主要场所。城墙遗址、大汉雕塑、画舫、汉阙、音乐喷泉,在春草与夏花间愈加亲切。
最心仪的还是那一湖水,绵延数十里,此前被唤作团结水库,更久以前,应该是长安城的漕运河道。水域之上,有数座桥梁相连,最常跨越的是双孔玉蜓桥。移步桥上,凭栏顾盼,远处有阡陌,近处有冬青,不远不近的地方飞鸟蹁跹,烟波袅袅。向晚时分,桥上桥下,湖岸两边,彩灯流苏,光影迷离。这个时候,有些恍惚,似乎回到汉江之畔,那里有我的青春记忆、天真憧憬,有我春水般的思念和绵延万里的期盼。
沿着垂柳依依的湖岸行走,垂钓者、吼秦腔者、舞剑者、观光者和平相处,互不叨扰。槐花一开,颂扬整个春天。
绿树与翠竹总在岸边,在岸边的曲径通幽处,漫步在悠长婉约的小径上,心会剧烈跳跃,恋爱的冲动倏然升腾,驱也驱不散,心就变得柔软、敏感、多情。多年前的刘邦、吕雉、戚夫人以及众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会不会也走过这丛绿,经过这份幽,安享这份静 是否同我一样,沐浴同一轮月光,赏析同一缕朝阳
水榭畔有一处酒吧,白墙红柱、飞檐斗拱、朱雀瓦当,仿汉建筑,室内装修极具后现代特色,音乐与啤酒气味相投。进去,出来,仿佛千年。
几乎每个黄昏,一处小广场上总是歌舞升平,男男女女,或双人舞,或独舞,一眼望去,一匹汉白玉高头大马和一位英俊男子矗立在人群中间,拨开云雾般的臂膀、花剑、绸扇,走近那人那马,马脖子上挂着一个小型音响,歌声就是从这匣子里飘出来的。马耳朵上摇晃着一串钥匙,钥匙上吊一只铃铛,在晚风中叮当脆响。马尾巴也不清闲,挂着一个布袋,一片菜叶伸出袋口,随着舞步和扇子舞动的节奏,湖水般荡漾。仔细去看,影影绰绰,辨不清马是何方神马,人是何等雅士。掏出手机,借着手机光去看,就看清马蹄下的石刻——韩信,名字后面有百余字简介。与韩信雕塑三足鼎立的,分别是张良、萧何的塑像和坐骑。
后来,只要到汉城湖散步,必要多看韩信、张良、萧何几眼,也知道这是汉初三杰广场。远亲不如近邻,我觉得我们是那样亲密,那样相知。
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汉长安城的荣耀的
还得从一次南国之行说起。几位朋友喝茶聊天,一位女士大谈她的居住之美,门前有绿地,窗后有浅山,鸟语花香,空气清冽。大伙一起赞叹,人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不出人头地才怪呢。人如果没有安顿身体和灵魂的好场所,简直就别来人世间。接着,有人说自家楼下有两株香樟树,每天傍晚围绕香樟转十圈,转着转着,浑身上下香气四溢。然后,大家全都盯着我,我被盯得不好意思。只好说,以前汉江从我窗下流过,现在陪伴我的是汉城湖。大家顿时睁大眼睛,争先恐后地问,是汉朝的长安城吗 是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吗 我点头称是。有人猛地扑上来,就要拧我耳朵,捶我肩膀,边打边骂:“瞧这个家伙藏得多深啊,守着一座千年皇城,一声不吭,还在我们面前装弱势,显得我们多没文化。”
那一瞬间,才觉得自己果然是位幸运的女人。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买房时,只图便捷和便宜,没承想正处汉长安皇城附近,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自己第一次去汉长安城遗址公园时的兴奋和鲁莽。
B.作者对汉城湖美景的精细描绘以及对水榭畔酒吧的粗犷勾勒,都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喜爱,并陶醉其中。
C.作者漫步在汉城湖岸边的小径上,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思接千里,意通古今,在轻松的气氛中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
D.在作者看来,不论是“门前有绿地,窗后有浅山,鸟语花香,空气清冽”,还是“自家楼下有两株香樟树”,都不如自己的居住条件好。
1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文章用形象的比喻将自己在车流中快速穿行比作金枪鱼在大海中急速快游,生动地表现了“我”想近距离观看方塔,仔细观察“袖阔肩宽的男人”的急切心情。
B.文章详细描写了汉初三杰广场的热闹场面,人们娱乐、消闲,与汉初三杰的塑像和坐骑亲密接触,不由让人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C.南国之行这一段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由几位朋友介绍各自的居住之美,最后自己介绍所居住地附近的汉朝长安城,从而突出汉长安城的荣耀和自己的幸运。
D.作品以诗一般的语言,从古之汉江写到今之汉城湖,把时空高度浓缩,营造了古今合一、物我相忘的人文艺术意境,给人以独特美的艺术享受。
16.为什么说“那一瞬间,才觉得自己果然是位幸运的女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6分)
17.人事代谢,岁月变迁,但文化永远流传。请简要探究文章蕴含的丰富意蕴。(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分)
黄河入海流
廖 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公元723年,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山西蒲州鹳雀楼,极目远眺,浮想涌动,吟出了这千古名句。
然而,黄河入海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我一直没有想象过。直到有一天,我来到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黄河入海口……
我出生在黄河岸边的一座小城,在黄河滩头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尤其在郑州黄河花园口下乡八年期间,每天眺望长河落日,目送黄水奔涌入海,酿就了对黄河黏稠得化不开的情感。离开以后,我一生一世都在沿着黄河奔走,耳畔回响的永远是信天游民歌那凄厉高亢的曲调:“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 九十九道湾……”
汽车沿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带状公路驰向入海口。秋高气爽的季节,保护区成了芦苇的海。两侧芦苇结成丈高的墙,汽车走在中间,像是劈开了苇海。芦花正在盛开,阳光下迎风招展,跳进车窗,像飘雪,像飞瀑。汽车加速,芦花雪崩般退向后方。游船码头到了,码头前是黄河的最后一段河道,一河浓稠的黄水迅疾泻向大海。弃车登船,游艇顺流而下驰向海天。
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来,经过了九曲十八弯,此时已经流经5464公里,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下降5400米后在这里注入渤海。
前面是海天一色的滩涂,落满了成千上万只候鸟。远处的盈盈天光下,一列长腿鹭就像立在天边,在水中留下倒影。左一片、右一片的鹳、鹤、雁、鸭,不计其数,悠闲觅食。忽然,被鹞隼之类的猛禽扰动了,成片飞起,霎时铺满天空,但很快又旋回落下,仍然悠闲自得地用喙在水面上戳。船头猛然一晃,拦门沙——河口底部沙堆——的门槛过去了。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雨水冲刷下来的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立方米水含沙量约为35公斤。唐代刘禹锡《浪淘沙》词说:“九曲黄河万里沙。”千年万年,黄土高原被冲成了千沟万壑,成了我陕北老父脸上抹不平的皱纹;历朝历代,黄河在越过三门峡后从郑州向东北流去,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渐渐淤积出了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于是,我们的祖先从黄土高原走了下来,走向东部平原,从周到秦的开垦史,是一部东迁史。在精卫填海的时代,精卫鸟向东飞过太行山就到了大海。今天,华北平原却成了养育我的故乡。
我儿时在母亲工作的黄河泥沙室里看到过水流冲沙模型,科学家在研究黄河淤积规律。黄河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一年又一年,下游黄河成了“悬河”。今天黄河下游滩面,比新乡市高20米,比开封市高13米,比济南市高5米。“悬河”全靠两条夹岸大堤护持,我在花园口下乡时,年年冬天加高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已经70余年不决口了。1997年11月截流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有效实现了防洪调水冲淤的功能,保证了黄河的百年安全。
“快看快看!”惊呼连声响起。前方的海水,一半浓黄,一半深蓝,鲜艳的色彩把大海分成了两半。船上情绪一片激昂。转过一个弯,船停在了海水的黄蓝交界处,向前展望,分界直抵天边。我压抑着胸中的波涛,仔细观看海水:黄色是稠的,蓝色是浓的,二者截然区分开来。海水荡漾着巨大的波漩,想把那黄与蓝摇开、打烂、扯碎,但只造成黄与蓝的犬牙交错,彼此分界突也突不破、化也化不开。黄还是黄,蓝还是蓝,就这样抗拒着、攫夺着、纠结着……
黄色的一边仍然是黄河,蓝色的一边则是大海;黄色是祖国,蓝色是星球。黄土文明要融入海洋文明,有着多少历史缠绕,有着多少情感纠结,有着多少努力与奋争。但黄河终究要流入大海。走向世界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它正在我们的手中实现。黄河正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入海洋,摧枯拉朽,势不可当!最终黄河水会与海水完全混融,成为大海的一分子,而泥沙沉淀到海底,历经一千年一万年,淤积成新的大陆。
我看到垦利博物馆的陆域变迁图:黄河流到河口,冲积成三角洲,每年造陆三万亩,垦利的面积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垦利还只是海底,今天它像是一个马头,昂首奋蹄朝向东海。
李白《赠裴十四》诗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的胸怀,就是如此博大吧!
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作者对“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很熟悉,但在去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黄河入海口观赏这一景象前,还从来没有想象过黄河入海的情景。
B.作者出生在黄河岸边的一座小城,在黄河滩头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离开家乡后仍在沿着黄河奔走,所以对黄河感情深厚。
C.文章说黄河“三年一决口,百年一改道,渐渐淤积出了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在作者笔下,黄河决口泛滥成灾,也是美丽的。
D.作者在本文中不仅分享了黄河入海流带来的壮观的视觉盛宴,而且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得到了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思想进入一个新境界。
1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文章写保护区的芦苇,用墙、海来比喻;写正在盛开的芦花,像飘雪,像飞瀑,仍是使用比喻手法。比喻让作者笔下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
B.文章重视词语的选用,如“汽车走在中间,像是劈开了苇海”中的“劈开”,众候鸟“霎时铺满天空”中的“铺满”,都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C.文章运用拟人、借代、象征等手法,连用一系列动词,如“摇开、打烂、扯碎”,再如“抗拒着、攫夺着、纠结着”,描绘出了黄河入海流的壮观景象。
D.散文贵在形散神聚,文章第5、7、8段在介绍黄河时运用了一系列数字,引用了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中的名句,充分体现了“形散”的特点。
20.本文是怎样描写滩涂上的候鸟的 (6分)
21.本文以《黄河入海流》作为标题,好在哪里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①一旦坐到台上 ②叫细爷 ③台上演英雄
2.【答案】示例:他一生只读《三国演义》一部书,也最最崇拜那摇鹅毛扇的孔明诸葛亮。
3.【答案】示例:a.不敢恭维 b.不识庐山真面目 c.粉墨登场
4.【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
5.【答案】A
【解析】A使动用法,使……穷尽/完,结束。B古代度量单位。C很少的钱/很轻的东西。D快/声音宏大。
6.【答案】C
【解析】原文主张势位比技能更重要,“发挥特长,竭尽所能”是忠臣自己的行为,不是因为“尊主的带领”。
7.【答案】(1)得到了人心,那么不必督促,民众也能自我勉励;凭借技能,即使不急于求成,事情也会很快完成。(得分点:“趣”“劝”“疾”各1分,句意1分)
(2)名、实相依赖而成立,形、影相对应而出现,所以君臣愿望相同而各自要做的事情不同。(得分点:“持”“欲”“使”各1分,句意1分)
8.【答案】①身边的人真心结交他。②远处的人用美名赞誉他。③位尊的人用权势拥戴他。(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明君立功成名有四个条件: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天时,即使有十个尧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里结出一个穗子;违背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也不肯多出力气。所以顺应了天时,即使不很努力,庄稼也会自然生长;得到了人心,那么不必督促,民众也能自我勉励;凭借技能,即使不急于求成,事情也会很快完成;得到了势位,即使不进取,名声也会大振。就像水的流动,就像船的漂浮。把握自然之道,推行畅通无阻的法令,所以称为明君。有才能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不能制服不贤的人。所以在高山上竖立一尺长的木头,就能俯临千仞深的峡谷,不是木头长,而是位置高。夏桀作为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因为他贤能,而是因为他权势重。尧作为普通人,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因为他不贤,而是因为他地位卑贱。千钧重物依靠船就能浮起来,锱铢轻物没有船就沉下去,不是因为千钧轻而锱铢重,而是因为有没有依靠船的浮力这种势的差别。所以短小之物居高临下凭借的是位置,不贤者制服贤人凭借的是权势。做君主的,天下合力来共同拥戴他,所以稳定;天下齐心来共同推举他,所以尊贵;臣下能发挥特长,竭尽所能,所以忠诚。凭借尊贵的君主驱使忠诚的臣子,就会出现长治久安的局面,建立起功业和名望。名、实相依赖而成立,形、影相对应而出现,所以君臣愿望相同而各自要做的事情不同。君主的忧患在于没有人响应,所以说,一只手单独拍打,即使拍得很快,也发不出声来。臣子的忧患在于不能专司一职,所以说,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同时成功。所以说,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君主如同鼓槌,臣子如同鼓,技能如同车,事情如同马。所以人有余力就容易响应召唤,技巧高超就容易办成事情。建立功业的人力量不够,亲近的人忠诚不够,成就名望的人权势不够,在身边的人停止亲近,而远方的人又不能结交,那就是名不符实了。圣人的道德如同尧、舜,品行如同伯夷,但势位不为世人所拥护,就会功不成,名不立。所以古代能够成就功名的人,众人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真心交结他,远处的人用美名赞誉他,位尊的人用权势拥戴他。这样,君主的丰功伟绩就如同泰山一样长期在国家之中建立起来,君主的盛名威望就如同日月一样在天地之间永放光芒。这就是尧能南面称王而保持名位、舜能北面称臣而献功效忠的原因。
9.【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10.【答案】B
【解析】投劾,指官员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1.【答案】B
【解析】“早晚都喝点小酒”与原文不符。原文说“旦则焚香……晡时酌酒……”。
12.【答案】(1)(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过来向他问学的就为之解答,从不强迫他人听他的。(得分点:“言”“就”“强”各1分,句意1分)
(2)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苛,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多受一分恩惠。(得分点:“贤者”“固”“赐”各1分,句意1分)
13.【答案】两人品行纯正,忠厚待人,是乡里人仰慕、学习的榜样。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邵雍)年少时期,认为自己有雄才大志,慷慨激昂地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地读,开始求学时,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之后感叹道:“过去的人还与古人交友,而我却还没有周游四方。”于是他渡过黄河、汾河,越过淮水、汉水,周游在齐、鲁、宋、郑等古国的废墟之上,很久以后,驾车归来,说道:“道已经在我这里了。”于是不再出行远游。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曾经到他的住处造访,对他说:“你也听说过关于物理、性命的学说吗 ”邵雍回答道:“希望听到你的教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学习了《河图》、《洛书》以及宓义所画的八卦六十四图像。(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不能挡风避雨,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内心安然,自得其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等到他执办双亲丧礼的时候,哀伤毁体足行礼道。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诸位贤者退居洛阳时,非常敬重邵雍,常常与他交游,为他买下田宅。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收成仅仅能够满足衣食之需。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于是自己号称安乐先生。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吟咏作诗。春秋时节进城出游,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拉着,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为四周乡里所仰慕,父子兄弟之间常相申饬:“不要做不好的事,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敦厚,看上去就知道他很贤良,然而他不求表露,也不与人设防,整天与众人言笑相处,没有区别于他人。(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过来向他问学的就为之解答,从不强迫他人听他的。待人不分贵贱,不论年纪大小,一样诚恳地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非常多,而(此地的)忠厚之风传遍天下。熙宁时颁行新法,官吏受(新法)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苛,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多受一分恩惠。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皇帝)下诏访求散失的贤才,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授官将作监主簿,又被推举为隐逸之士,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没有赴任。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年间赐谥号康节。
14.【答案】D
【解析】“都不如自己的居住条件好”主观臆断。作者只是觉得自己幸运,并没认为别人的居住条件比自己差。
15.【答案】C
【解析】“先抑后扬”错,应该是“对比”或“衬托”。
16.【答案】“我”原来买房图的只是便捷和便宜,后来发现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就在旁边,陶醉于其中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璀璨丰富的历史文化;(3分)经与友人的居住环境对比后才清晰地觉察到自己居住环境的优越(或意识到汉长安城的荣耀),因此“那一瞬间,才觉得自己果然是位幸运的女人”。(3分)
17.【答案】①人文富赡之地,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增长人的智慧。②世事多变,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珍贵的东西也进入寻常百姓家。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永久的荣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每点2分)
18.【答案】C
【解析】错在“在作者笔下,黄河决口泛滥成灾,也是美丽的”。作者没有赞美黄河决口泛滥成灾,而是写出了黄河决口、改道的另一面——“淤积出了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
19.【答案】C
【解析】描绘黄河入海流壮观景象的第9段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20.【答案】①衬托。用远处的盈盈天光、平静的水面衬托出众候鸟,特别是长腿鹭超凡脱俗的美。②动静结合。既写众候鸟悠闲觅食的静态美,也写众候鸟被猛禽扰动后铺满天空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将不同状态下众候鸟的美全部展示出来。(每点3分)
21.【答案】①“黄河入海流”为王之涣的著名诗句,以此为题,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②表明本文的描写对象,即黄河入海流的壮观景象。(每点3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