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3 15: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
(90分钟 100分)
一、古文阅读(6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 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 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 ”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 ”王曰:“身急。”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 ”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 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 安生乎 安穷乎 安贵乎 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B.“而王效其上”的“效”,与诸葛亮《出师表》“恐托付不效”的“效”含义相同。
C.三乘,即三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D.相国,是战国、秦及汉廷臣最高职务,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称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准备入秦朝拜。魏臣周讠斤担心魏王有去无回,建议魏王把朝拜秦王的事推后一些,但魏王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B.魏王听信许绾的发誓,所以即便知道秦国是不可预料的国家,就像不可测度的深渊,即便知道性命为最要紧之事,魏王还是要前往秦国。
C.支期建议魏王静观楚王,如果楚王去秦国,就抢先入秦;楚王不去,那就说明楚、魏已经联合为一体,能共同拒秦,魏王这才放弃前往秦国。
D.魏王因为当初已经答应秦国的应侯了,如今不去感觉是欺骗之举。支期告诉魏王不用担心,他会让长信侯去解决此事,让魏王静等消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 (5分)
译文:

(2)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5分)
译文:

5.支期是如何使长信侯为魏王不去秦国解围的 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太宗谓群臣曰:“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郡公。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思阐理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疆埸彼此,干戈侵伐。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何世无人 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 何斯言之妄也!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 ”太宗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节选自《贞观政要·封建第八》)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B.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C.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D.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写于竹简,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因此把公牍称刀笔。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结成婚姻关系的家族的称谓,宗室又常被称为外戚。
C.五服,即王畿外围,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等五服。
D.结绳,即将绳子扎接起来,是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贞观元年,唐太宗封房玄龄、杜如晦为一等国公,却拒绝了淮安王李神通要求封赏的请求,体现出赏罚分明的明君风范。
B.在唐太宗看来,其叔父率先举义旗带兵勤王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计功行赏,玄龄当居第一。
C.唐太宗把没有功劳的宗室郡王的爵位降为郡公,除了体现封赏不偏袒亲眷的公正,也显示出不滥施封赏,爱护百姓的情怀。
D.唐太宗之所以实行世袭分封,主要是借鉴周朝实行分封存续八百年和汉代靠刘姓宗室获得安定的经验,汲取秦朝废除分封,二代而亡的教训。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5分)
译文:

(2)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 (5分)
译文:

10.李百药向唐太宗阐述了哪些治国的道理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凡与匈奴、乌桓大小数十百战,颇识边事,数上书言宜与匈奴结和亲,又陈委输可从温水漕,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后南单于、乌桓降服,北边无事。霸在上谷二十余岁。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王霸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B.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C.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D.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史书中常用谥号来代指皇帝本人。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
C.拜,古代指授予某种官职。如《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D.“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这本书的作者是孙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霸追随光武,忠心耿耿。他一直为光武帝征战,当初与他一起离开颍川跟随光武帝的人都离开了,唯独他留了下来。
B.王霸宅心仁厚,关心士卒。他与臧宫、傅俊一起带兵,脱下自己的衣服来收殓安葬阵亡的士兵,亲自养护受伤的士兵。
C.王霸精于谋略,临危不乱。他在友军求救时,坚守不战,箭射中面前的酒杯仍安然端坐,最后从背后袭击并打败敌人。
D.王霸熟悉边事,稳定边疆。他护卫边疆二十多年,多次与匈奴、乌桓交战,向朝廷提出了很多有助于边疆稳定的建议。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4分)
译文:
(2)又陈委输可从温水漕,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4分)
译文:
15.王霸不急于救援马武,他在等待怎样的出战时机 (3分)
二、古诗词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9分)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之处。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潞州是旧赵地,故李贺自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虚写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7.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8~19题。(9分)
买陂塘·归鸦
黄景仁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①画,点上米家颠墨②。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渐,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注】①倪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②米家颠墨: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米芾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他发明以墨点构图的方法,所绘山水称为“米点云山”。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归影如织”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归巢的乌鸦极其多;“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称此景为倪瓒与米芾合作的画,写出了景色如画。
B.“似捲得风来”句写归鸦卷起的风如点点雨滴落在树梢上,上阕把对鸦群的描摹与时光的推移相结合,极富想象力。
C.“朗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是词人自喻,倦飞归来的乌鸦,再也经不起柘弹的袭击了;历经坎坷的人,也难以再受打击。
D.“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以景结情,听着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赶路的游子引起词人无限的情思。
19.词人借归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0~21题。(9分)
春 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指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借景抒情,委婉含蓄,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内心有一种郁结隐秘之情难以倾诉。
B.颔联写诗人在春景中的所见所感,雨中衔泥筑巢的燕子引起诗人无限的感慨,黯然伤情。
C.颈联是前两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诗人轻轻荡开其幽情,借用典故,以草木来娱己。
D.尾联写诗人矛盾痛苦,以赋诗遣兴酬答春天造化之工,逃避现实来排解幽情。
21.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9分)
大有·九日
潘希白【注】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注】潘希白生活在南宋,此词作于南宋灭亡的前夕,国势岌岌可危。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词人于重九前夕遇风雨乍起,兴起悲秋情怀,借重九登临的冷落,抒游子愁怀。
B.“采花篱下”借用陶渊明毅然归隐而在秋日采菊的典故,暗含词人归隐田园之志。
C.“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此处有弦外之音,有衰世难以挽回之意。
D.“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与“问岁华、还是重九”呼应,抒发国势衰微的深愁。
23.请简要分析“空对酒”中“空”一字的表现力。(6分)
2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原文标点: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
2.【答案】B
【解析】“而王效其上”的“效”是效劳、效忠的意思,“恐托付不效”的“效”是奏效,有效果的意思,引申为完成、实现(目标)。所以二者含义并不同。
3.【答案】C
【解析】“楚王不去,那就说明楚、魏已经联合为一体”错误,原文“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是说如果楚王不去,楚、魏联合为一,还能抗拒秦军。并不能说明“楚、魏已经联合为一体”。
4.【答案】(1)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 (得分点:“事”“尚”“易”各1分,句意2分)
(2)让大王进入不可预料的秦国,却用一只老鼠的脑袋为您担保,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得分点:“内”“殉王”“窃”各1分,句意2分)
5.【答案】①撕掉长信侯自诩是为了魏国的伪装。②以长信侯性命相威胁,逼迫长信侯进宫。③让魏王装病,让长信侯被迫成为证人,主动提出让应侯免召魏王。(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秦军在华阳打败魏军,魏王准备入秦朝拜。魏臣周讠斤对魏王说:“现在大王要侍奉秦王,还有可以代替朝拜秦王的办法吗 希望大王换一种办法,把朝拜秦王的事推后一些。” 魏王说:“你是不是担心我有去无回 许绾曾对我发誓说:‘如果去秦国不能返回,请杀我的头为您殉葬。’”周讠斤对魏王说:“像我这样低贱的人,如果有人对我说:‘你跳入不可测度的深渊,一定能出来;如果出不来,就割下一只老鼠的脑袋为你殉葬。’我一定不干。秦国是不可预料的国家,就像不可测度的深渊;而许绾的脑袋就好比是老鼠的脑袋。让大王进入不可预料的秦国,却用一只老鼠的脑袋为您担保,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再说,君王觉得失掉大梁和失掉河内哪个更紧要 ”魏王说:“失掉大梁紧要。”周讠斤又说:“失掉大梁和丢掉性命哪个更紧要 ”魏王说:“性命更紧要。”周讠斤说:“河内、大梁、性命,这三者中性命是最紧要的,河内则最不紧要。秦国还没有要求最不紧要的,而大王却主动送上最紧要的,这能行吗 ”魏王没有采纳周讠斤的意见。支期又来劝说:“大王可以静观楚王,如果他要去秦国,大王就率三辆战车抢先入秦;如果楚王不去,楚、魏联合为一,还能抗拒秦军。”魏王这才没有动身。魏王对支期说:“我当初已经答应秦国的应侯范雎了,如今不去,似乎欺骗了人家。”支期说:“大王不用担心。我让长信侯去应侯处,可让大王不去秦国,大王请等着我的消息。”支期对长信侯说:“大王下命令召见您。”长信侯问:“大王召见我干什么 ”支期说:“我不知道,反正大王急着要见您。”长信侯说:“我让大王去秦国,难道是为了秦国吗 我是为了魏国啊。”支期说:“您不要替魏国打算了,您还是先替自己考虑吧。您是乐意死呢,还是乐意活 乐意穷困呢,还是乐意富贵 您还是先为自己考虑,然后再替魏国考虑吧。”长信侯说:“楼缓将要来了,请让我等他同去。”支期说:“大王紧急召见您,您如果不去,恐怕鲜血就要溅在您衣襟上了!”长信侯这才走,支期跟在他后面。将要见到魏王时,支期先进去,对魏王说:“您装成有病的样子来接见长信侯,我已经吓唬他了。”长信侯进来拜见魏王,魏王说:“我病得这么重,怎么办呢 我当初已经答应应侯了,可就是死在半路上,还得去呀!”长信侯说:“大王不要去了!我能让应侯免召您入秦,请大王不必担忧。”
6.【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行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7.【答案】B
【解析】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成员的称谓,宗室与外戚截然不同。
8.【答案】B
【解析】文中不是李神通率先举起义旗,而是李渊父子率先起义后,他首先响应。
9.【答案】(1)赏赐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惩罚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的人就会感到畏惧。(得分点:“当”“劳”“戒惧”各1分,句意2分)
(2)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呢 (得分点:“容”“同”“殊”各1分,句意2分)
10.【答案】①治理天下要与时俱进,不能食古不化。②实行分封会使诸侯变为仇敌,引发内斗,导致天下大乱。③推行郡县制便于任用贤良之才,让他们共同担负治理国家的责任。④废除分封制能使百姓只有一个天下共主,便于民心安定。(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官品都列为一等,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初举义旗时,我首先带兵赶来响应,现在房玄龄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却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说:“国家大事,只在赏罚。赏赐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惩罚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的人就会感到畏惧。可知赏罚不能轻率施行。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人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我的至亲,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享受与功勋大臣同样的封赏!”因此功臣们相互议论说:“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还有什么可妄自争诉的。”当初,高祖根据宗室名籍,将自己的兄弟、侄子、再从及三从亲属的子侄孩童以上几十人都封了王。太宗对臣下们说:“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要给他们多配劳力仆伇,这样就会加重百姓的劳苦。”于是宗室当中先被封为郡王而没有功劳的,全都降封为郡公。贞观十一年,太宗认为周朝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执掌江山)八百余年;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度,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汉代)吕后想篡夺汉室刘氏天下,最后靠刘姓宗室的力量获得安定;分封子弟和贤臣,应该是使子孙长治久安的办法。于是定下制度,将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人,以及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等十四人,都封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上书驳斥世袭制度说:“我听说治理国家造福百姓,是国君的职责。考虑阐扬安定国家的方策,用以弘扬发展长治久安的大业,使它万古不变,这是所有帝王一致的想法。想在众多朝代之后,实行(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将天下五服之内的国土全部分封给诸侯,千里王畿也都分给卿大夫做采地。这是要在虞舜、夏禹的时代实行上古结绳记事的古老方法,在刘汉、曹魏末年推行尧舜时期的象刑法典来治理乱世,这样会造成纪纲松弛、社会混乱,断然可知。而且几代之后,皇室逐渐衰微,原来作为屏障的诸侯,都变成仇敌。彼此互相攻城夺地,干戈相见。(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用贤能,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 (任用这些贤才做官,)就会使土地呈现祥瑞,上天赐予宝物,百姓就会称颂国君为人民的父母,把朝廷奉为神明。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呢 这是何等荒谬啊!只有爵位俸禄不是世袭,任用贤才的路子才会很宽广;百姓要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君,依附于下的感情就不牢固。这个道理是聪明的人和愚昧的人都懂得的,怎么会迷惑不解呢 ”太宗皇帝非常赞许并接纳了这些意见,于是下令废除了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制度。
11.【答案】D
【解析】原文标点: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
12.【答案】B
【解析】“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错,没有这个用法。
13.【答案】C
【解析】“最后从背后袭击并打败敌人”是在“箭射中面前的酒杯”之前。
14.【答案】(1)马武依仗王霸的支援,作战不努力,被苏茂、周建打败。(得分点:“恃”“甚力”“为……所……”各1分,句意1分)
(2)又建议运输可以由温水漕运,来省去陆路运输的辛劳,建议都得到实行。(得分点:“陈”“漕”“事”各1分,句意1分)
15.【答案】①敌军士气下降,冒进疲劳。②马武的部队被激发出斗志。③我军消除恐惧,士气高昂。(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是颍川颍阳人。汉兵起事,光武路过颍阳,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帝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帝任大司马,任用王霸做功曹令史,王霸跟从光武帝到河北。跟随王霸的几十个门客,渐渐离去。光武帝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疾风知劲草。”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王郎撰写征讨文告悬赏捉拿光武帝。光武帝立即南奔到下曲阳。传说王郎的追兵跟在后边,随从的人都很恐慌。到达信都后,光武帝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杀王郎,缴获他的官印。王霸跟从光武帝平定河北,经常和臧宫、傅俊同一军营,只有王霸善待士兵,对阵亡士兵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上再收殓,受伤的亲自养护他们。光武帝登位,因王霸理解士兵爱护士兵,可以独立任职,任命他为偏将军。光武四年秋天,光武帝到谯县,派王霸和捕虏将军马武向东到垂惠讨伐周建。苏茂率五校兵四千多人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的支援,作战不努力,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部队逃跑时路过王霸的军营,大喊求救。王霸说:“敌兵太强大,我们出兵也会和你们一样失败,你们努力吧。”于是关闭营门固守。部下都劝他。王霸说:“苏茂部队精锐,人数又多,我们军心恐慌,而捕虏将军和我对等,两军不统一,这是要失败的原因。现在关门死守,告诉他们不援助,敌人一定会乘胜冒进;捕虏将军见没有救兵,作战自然倍加努力。这样,等苏茂部队疲劳,我们趁敌人疲惫,才能战胜敌人。”苏茂、周建果然全军出动攻打马武。交战许久后,王霸军中勇士路润等几十人割断头发请求参战。王霸得知士气很盛,才打开军营后门,派精锐骑兵袭击敌人背后。苏茂、周建前后受敌,惊乱败逃,王霸、马武各自回营。敌人又集合部队前来挑战,王霸死守不出战,正让士兵喝酒作乐。苏茂的箭如雨点般射向营中,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稳坐不动。部下都说:“苏茂昨天已被打败,现在容易打。”王霸说:“不对。苏茂部队从远方来,粮食不够,所以屡次挑战,想要一决胜负。现在关门休兵,就是人们说的不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好上又好的办法。”苏茂、周建不能交战,就领兵回营。卢芳和匈奴、乌桓联合,入侵抢劫尤其频繁,边区军民很愁苦。(王霸)总计和匈奴、乌桓大小几十上百次交战,很熟悉边疆军事,多次上书说应和匈奴结亲讲和,又建议运输可以由温水漕运,来省去陆路运输的辛劳,建议都得到实行。后来南单于、乌桓投降,北部边疆没有战事。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永平二年,因重病免官,几个月后去世。
16.【答案】B
【解析】“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17.【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2分)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2分)
18.【答案】D
【解析】“以景结情”和“听着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赶路的游子引起词人无限的情思”理解错误。结句是抒情,并非以景结情;这几句写归来的乌鸦,庆幸有枝可依,可以“笑”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词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听着声声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游子。
19.【答案】①对漂泊流离的悲叹。“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词人以倦飞归鸦自喻,表现了漂泊流离的悲叹。②对不平人世的愤懑。“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用栖于豪门的乌鸦与归鸦对比,显示得意者与失意者天差地别,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懑。③倦旅思归之情。“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词人在京师贫病,希望趁江船归去。④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由自己的归思之情升华为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20.【答案】A
【解析】首联直抒胸臆。
21.【答案】①“韶光大半去匆匆”有感时伤春之情。②“无赋招魂”体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③“一窗草”“五亩园”体现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且排春句”又表现了诗人逃避现实的无奈与闲适之情。(每点2分)
22.【答案】D
【解析】应是与上片“都不似、登临时候”相呼应。
23.【答案】重阳本是插茱萸、饮酒赏菊的时节,“空对酒”中的“空”字,表现了词人无限的忧愁与苦闷以及深沉的痛苦,因此时国家遭到侵略,濒于灭亡,即使在这个佳节,词人也没有心思饮酒赏菊。
2